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广西水利厅:抢抓机遇 克难攻坚 全力推进广西农村水利发展新跨越

2011-03-28

抢抓机遇 克难攻坚

全力推进广西农村水利发展新跨越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十一五”时期,广西农村水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民生水利的新理念,牢牢抓住国家加大建设投入的良好机遇,突出抓好民生水利建设,深入探索农村水利管理改革,持续掀起冬春水利建设高潮,农村水利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一、“十一五”农村水利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在水利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完成的农村水利投资突破2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解决了10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恢复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52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20%。“十一五”是广西农村水利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一)政府主导农村水利建设形成新机制

  我区坚持把中央方针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把农村水利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强化政府主导,积极创新理念。继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先后作出了《关于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的决定》、《广西冬春水利建设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关于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明确自治区财政连续三年新增10亿元投入冬春水利建设,并强化政府对公益性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新机制。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新发展

  2008年以来,我区连续三年开展“兴水利、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所有省级领导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兴修水利劳动,有效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重视和参与,持续掀起冬春水利建设高潮。群众投工数量从2007年度的2400万迅速增长到目前的6000万,累计加固防渗骨干渠道1434km,年均清淤渠道3万km,灌溉输水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总结推广了“民办公助”的忻城模式,“以奖代补”的玉州模式,“以工补农”的武宣模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大投入、大建设、大提高、大发展,在应对历史罕见的西南特大干旱灾害中及时发挥了效益,粮食单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甘蔗、木薯、蚕茧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三)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实现大提速

  2005年以来,自治区已连续6年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困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以重点区域人饮建设大会战为抓手,先后开展了兴边富民、库区移民、大石山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面对饮水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的难题,我们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下达预计划的办法,提速项目前期工作,并成立14个由厅领导带队的督查组对应14个市进行一对一督查,不仅打赢了2009年扩大内需翻身仗,2010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005-2010年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6.5亿元,受益人口覆盖全区农村总人口的1/4,超额40%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31%提高到2010年底的49%,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创出新经验

  “十一五”广西小农水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是“十五”的12倍,取得突破性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农村群众的广泛好评。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为平台,实施农田水利规模化连片建设,并采取“专家审核、竞争立项”方式遴选项目县,引起了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同时,积极探索出建设管理新模式:一是柳州市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模式,柳州市按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理念集中力量建设30万亩连片集中整体推进的小型农田水利,整体提升全市农田水利化水平;二是灵山县直补物料民办公助模式,灵山县通过“民办公助”形式补助水泥、砂石等材料,组织受益群众自己干,放大财政补助资金效果;三是富川县整合资金促进产业模式,富川县通过小农水建设成功推动土地流转和农田改造,打造出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田园新景象,创出一条加快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五)农村水利管理改革实现新突破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一直是广西近年来的不懈追求。通过制定《广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启动了一批农村小型水利管理改革试点,并取得突破性成效:一是理顺产权关系;二是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机构;三是建立工程管理制度并落实管护人员;四是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在总结近年来用水户协会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的意见》,目前全区用水户协会达7200多个,负责管理的灌溉面积达587万亩。2010年,自治区又出台了《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为解决大规模人饮工程建后安全管理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二、近年来农村水利发展的主要经验

  回顾近年来农村水利发展的历程,我们不仅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也积累了在复杂形势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把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作为建设民生水利的根本方向。二是把坚持政府主导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建设作为发展农村水利的根本措施。三是把坚持真干实干苦干作为又好又快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四是把坚持大力争取资金投入作为实现农村水利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五是把坚持狠抓工程项目督查作为加快建设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区农村水利仍十分滞后,我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0%,177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农村水利工程产权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管不好管不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十二五”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必将是我区农村水利实现跨越发展的辉煌五年。

  三、“十二五”广西农村水利发展思路

  (一) “十二五”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农村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十二五”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1)大力实施人饮工程建设大会战,全面解决广西现有177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力发展连片集中供水,重点建设一批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千吨万人骨干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

  (2)建成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推进左江旱片、右江旱片、桂西北大石山区旱片治理。基本完成11个大型灌区、68个农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以及3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加大续建配套与综合改造力度,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美观的高速水路。全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以上。

  (3)确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指导地位,着力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片区为项目单元,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面积400万亩,着力保障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甘蔗、桑蚕、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

  (4)切实巩固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成果,确保 “两费”到位;扩大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试点,恢复完善乡镇水利服务机构,总结推广农村小型水利管理新模式;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自身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发展。

  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2011年农村水利工作

  2011年,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历史性机遇,突出一个中心(突出抓好资金投入),坚持两个并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并举),着力打好两个攻坚战(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攻坚战、冬春水利建设大会战),实现两个确保(农民群众喝上洁净水和放心水、冬春水利建设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如期实现)。年内完成农村水利投资35亿元,解决3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规模连片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防渗配套渠道3500km,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2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3水平。

  要实现好以上目标要求,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抓责任落实。我们将成立两个攻坚战项目推进领导机构,实行领导挂点、项目调度、跟踪服务,确保项目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攻坚战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抓前期工作。对照年内工作计划,加快完成有关项目的前期工作,年内完工的项目今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前期工作,确保工程早开工、早建设、早完成。

  三是抓资金投入。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并争取自治区财政每年再新增3亿元用于末级渠系连片建设。同时,制定中央水利投资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制度,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四是抓管理改革。年内扩大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一批农村水利管理改革试验区,并重点落实好《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培育成功的建后管理新模式。

  广西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全面做好2011年和“十二五”农村水利工作,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发展新跨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3月28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