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厅发言


2009-02-05

充分发挥规划计划龙头作用
努力推动广东水利实现大跨越

广东省水利厅


 

    广东面临南海,地处珠江下游,洪、涝、旱、风、咸、潮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水利建设任务繁重。广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立足于改革创新,立足于人水和谐,立足于服务民生,充分发挥水利规划计划的基础和龙头作用,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前期工作,努力推动广东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 

    一、科学规划,努力打造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 

    广东水利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完善规划体系,打好规划基础。为适应广东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加快编制了一批战略性、基础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规划。 

    一是超前谋划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早在2001年,就编制完成了《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任务和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我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目前,我省正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着手开展《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 

    二是全面构建水利基础性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基本完成了水资源综合规划。在稳步推进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过程中,针对珠江三角洲、韩江下游地区水质性缺水和粤西雷州半岛资源性缺水等问题,突出做好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供水体系等规划,为建立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及保障香港、澳门地区供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不断丰富水利专业规划。针对河道采砂秩序混乱、河道岸线管理滞后、滩涂开发利用矛盾突出及山洪灾害频繁等问题,分别编制了《广东省主要河道采砂控制规划》、《广东省主要河道岸线控制规划》、《广东省主要河口滩涂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及《广东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为指导和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科技创新,编制了《广东省水利信息化规划》和《广东水利科技创新规划》。 

    四是有序开展工程专项规划。为加快解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突出问题,先后编制了《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广东省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实施方案》、《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潮州供水枢纽及河口五闸工程规划》等一批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真正做到了“水在规划体系中流动,河在规划体系中演变,民在规划体系中受益”。 

    二、创新思路,为水利大跨越筹措雄厚的建设资金 

    把规划的目标变为现实,实现水利跨越发展,必须以雄厚的资金作保障。我省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千方百计破解水利建设资金难题。一是切实争取政府加大投入。通过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省人大水利议案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二是收好用好水利规费。2006年以来水利规费征收总额达148亿元,平均每年49.3亿元。2008年省政府作出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设立堤围防护费省级调节资金的决定,每年将为省级增加10亿元、全省增加30亿元水利资金。三是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通过以地换堤、利用政府资源开发和拍卖、贷款、采用BT及发动社会捐资等方式,近年来约增加了30亿元的社会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为切实解决省级水利补助资金缺口问题,省政府决定2008和2009年两年贷款80亿元增强省级水利投入,同时安排24亿元对地方自筹水利资金进行财力性补助。 

    通过以上措施,我省水利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06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386亿元,其中中央26亿元,省级113亿元,地级以上市126亿元,县级以下121亿元。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我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2009年省级水利资金规模已达135亿元。最近,拟再筹措100亿元,为水利大发展、大跨越提供雄厚资金保障。 

    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我省水利建设高潮迭起、亮点纷呈。完成了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乐昌峡水利枢纽、湾头水利枢纽、珠海竹银水源工程、湛江鉴江供水枢纽、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全面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完成了一大批城市防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江海堤围加固达标工程。完成了3279座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任务,开展了77座大中型和121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解决了25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水电、农村机电排灌、水库移民生产生活设施等民生水利建设和水利科技创新、水利信息化建设。 

    三、多措并举,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针对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任务重的实际,我省采取强有力措施,打破常规,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水利建设,并为今后储备了15亿元的工程项目。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对列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项目,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采取“一项一议,一议一策”的前期工作协调机制,为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2008年,省财政专项安排前期工作经费6000万元。2009年省财政安排9000万元,同时要求地方按1:2的比例投入。 

    三是创新项目报批方式。将珠江三角洲重要堤围、韩江榕江重要堤围、梅州韩江梅江180公里重点堤围、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以“打捆”的形式报批,缩短了前期工作周期。 

    四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不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能下放的就下放,能简化的就简化。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对列入省专项实施的7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再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直接编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对一些建设项目的环评预审、水保方案审查、征地移民专题报告,实行与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报告一并审查(批),不再单独审查(批)。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将规模较小的取水许可、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和大中型除险加固项目开工报告的审批权下放给市县水利(水务)部门,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 

    五是缩短项目技术审查时间。通过联合审批和将部分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技术审查的方式,使大部分项目技术审查时间由原来的60个以上工作日缩减到40个工作日以内。 

    四、提高能力,为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水利跨越发展的需求,以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为主要目标,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切实增强了规划的指导性、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前期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水利专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落实建设资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加强了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对水利发展的支持;加强了与本单位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及规划计划工作中一些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忠诚、为民、科学、务实”的新时期广东水利人精神,通过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积极组织业务学习交流,有效提高了规划计划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为完成规划计划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9年,我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着力打造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着力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着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推动水利大发展、大跨越!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