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抓住机遇 夯实基础 推进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8-04-03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局长王扬)

 

抓住机遇 夯实基础
推进贵州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在部水文局和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坚定不移地走大水文发展之路,在理顺水文管理体制、搞好水文服务、夯实水文发展基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为锲机,进一步理顺水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理顺水文管理体制一直是我省全体水文职工高度关注的大事,1991年我局就开始着手理顺各市、州(地)的水文管理体制,首先将各市、州(地)水文勘测队更名为水文勘测大队,并明确为副县(处)级事业单位。1996年我局将省水文总站和各市、州(地)水文勘测大队更名为省水文水资源局和各市、州(地)水文水资源局。2002年6月6日,经我局积极努力,在省水利厅党组支持下,中共贵州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同意了将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明确为省水利厅所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各市、州(地)水文水资源局为县级事业单位。2002年9月6日,省编办根据省委常委会的决定明确了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为省水利厅所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内设10个正处级职能处室,下辖9个正(县)处级市、州(地)水文水资源局和一个正(县)处级水文水资源职工教育中心,人员定编700人。并明确了职责、宗旨。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2000年12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发(2000)49号文颁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通知》,确立了水文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水文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从行业管理、理顺体制、经费投入、水文设施设备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但由于各级政府对水文工作重视不够,加上我局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的力度不够,我省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一直没有得到落实。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颁布实施,为我省理顺水文管理体制奠定了法规基础。我局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结合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理顺了我省水文管理体制。一是多次向省编办反映我省基层水文测站的级别情况,经省编办同意正式下文将我省水文系统83个水文站由原来的副科级或正股级统一明确为正科级机构,将6个水位站统一明确为副科级机构,进一步理顺了我省基层水文测站的机构与级别和管理体制。二是将我省水文系统561个雨量站的名称及管理方式给予了重新明确,进一步理顺了我省水文系统雨量站的管理体制。三是积极向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宣传《水文条例》,努力争取各级领导对水文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2007年我省有毕节、铜仁、遵义3个地区局实行了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后,毕节、铜仁、遵义3个地区局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人员经费及党的组织关系,仍按原体制渠道不变,由省水利厅统一负责管理;业务上以省管为主,同时接受各地区人民政府领导,列入各地区人民政府管理的工作部门,实行政府系统工作目标管理,享受各地区人民政府直属单位有关待遇;3个地区局所属基层水文机构列入各县、区(市)人民政府管理工作部门,同样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通过理顺水文管理体制,为我省水文水资源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提高了我省水文的社会地位,能更及时地了解、掌握上级的各项决议、决定,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当地基本建设规划、有关水利建设项目的研究审查、防汛减灾决策等都可直接发表水文的意见与建议,使水文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地一些关于水利建设的第一手材料,便于更好地搞好服务和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将水文事业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一定程度缓解了我省水文事业经费不足的问题。如遵义市人民政府2007年下拨给遵义市水文水资源局70万元水文业务经费,解决了遵义市水文水资源局水文业务经费不足问题。四是结合水文测站受工程建设影响而迁建改造,在水文测站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06年麻江县在我局下司水文站下游修建急流回旋体育项目,严重影响我局下司水文站的水文测报功能,在水文测站赔建谈判中,我局提出了按“双重财政投入”、“双重行政管理”的管理模式,把下司水文站列入麻江县政府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的附加条件,经过与麻江县人民政府协商,麻江县人民政府同意了我局提出的谈判条件,2007年麻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麻江县水文水资源局。成立后的麻江县水文水资源局与下司水文站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所需业务经费列入麻江县财政预算,前5年麻江县每年补助麻江县水文水资源局3万元的工作经费,从第6年起,每年补助麻江县水文水资源局5万元的工作经费。2007年惠水县在惠水水文站下游修建翻版坝,严重影响我局惠水水文站的水文测报功能,我局采取同样的方式,又与惠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惠水县水文水资源局。

 

    二、加强水文法规建设,水文立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局狠抓《条例》的贯彻落实,将制定配套规章和实施细则列入重要议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了我省水文立法的基本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二是成立了《贵州省水文管理办法》起草工作组。三是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完成了《贵州省水文管理办法(草稿)》。四是不断向省政府和省水利厅汇报,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将《贵州省水文管理办法》列入了贵州省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为《办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发挥水文部门自身优势,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全力做好了水文监测预报工作。2007年我省遭遇了六洞河“2007.7.26”洪水、都柳江“2007.7.26”、赤水河2007.7.29洪水、桐梓河2007.7.29洪水等几次特大洪水。在抗洪抢险工作中,我局水文职工沉着应对,不怕牺牲,在风口浪尖中及时准确测到宝贵水文数据,并迅速作出洪水预报,为各级政府提前转移下游城镇及低洼地段的人员和财产,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防汛抗洪抢险赢得了6~10小时的宝贵时间,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特别是在平塘县六洞河“2007.7.26”特大洪水抗洪抢险工作中,平塘县县城部分被淹,我局平湖水文站职工李应福同志在自己房屋完全被淹的情况下,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与另外两名水文职工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抢测各种水文数据,及时为抢险指挥机构提供了第一手洪水资料,充分展示了水文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风貌,赢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2、稳步推进了旱情监测工作。利用我局已建成的4个旱情墒情监测系统,及时向各级政府、抗旱部门提供了我局监测到的旱情、土壤墒情信息,同时我局还利用我局已建成的旱情墒情监测系统,积极开展旱情专题预测,为各级政府、抗旱部门及时组织抗旱救灾,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开展了防汛水文咨询服务。一是抓好了防洪预案的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2个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7电站(水库)防洪应急预案,修编了2个城市防洪应急预案,为我省防汛部门和电力部门防汛抢险指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开展好了山洪灾害防治咨询服务。编制完成了4个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加强我省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三是做好了洪水影响评价工作,完成了3个洪水影响评价项目。四是向三峡、天生桥、三板溪、东风、乌江渡、洪家渡、广西大化、广西岩滩等多个水电站提供水文情报预报服务,为上述水电站安全渡汛和洪水资源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4、加强水质监测工作。一是完成了全省36条主要河流、77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工作。定期编制了《贵州省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及时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了我省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我省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提供了基础数据。二是抓好了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工作。对全省88个县级以上城市的90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开展了每月一次的水质监测工作,并按月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了《贵州省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简报》,为确保我省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作出了贡献。三是重点做好了全省23个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工作。对全省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纳污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普查,摸清了我省入河排污口数量以及江河水质受影响的情况,为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四是全面开展了取水退水水质监测工作和人畜饮水水质监测工作。完成了取水退水水质监测样本和人畜饮水水质监测样本1526个,为确保我省饮用水安全作出了贡献。


    5、及时应对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2007年8月7日,福泉市宏福公司磷石膏渣场水库子坝坝堤突然发生垮塌,造成浪坝河、重安江、清水江严重污染。污染事件发生后,我局立即启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派出水质应急监测小组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动态跟踪监测,连续奋战11天,及时将受污染水体的水质现状、污染原因、污染带迁移情况向有关部门作了报告,为沿江各级政府随时掌握污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危害提供了技术支撑。2007年11月24日至12月9日,独山县瑞丰矿业有限公司在生产硫酸过程中,将1900吨未经处理的含砷废水直接排入邻近河道,造成黑神河、都柳江水质严重污染,林盘村和群建村13人轻度砷中毒,4人亚急性砷中毒,对下游三都县城关镇5万多人的饮水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接到独山县水利局的污染事故情况报告后,我局黔南州水环境监测分中心立即派出水质应急监测工作小组赶赴独山县开展水质应急监测,及时将受污染水体的水质监测结果和污染带迁移情况向抢险指挥部作了报告,为抢险指挥部抢险指挥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得到了抢险指挥部和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6、主动争取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2007年3月25日,经省水利厅和省编办同意,我局下司等33个水文监测站正式加挂水土保持监测站的牌子,并与其他水土保持监测站一道同步开展径流、泥沙监测,为我省水土保持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夯实发展基础,做好规划和前期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制定了《贵州省水文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贵州省水文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等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贵州省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等报告的编制规程规范,使我省从项目编制、实施及竣工都做到规范化。


    2、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对于10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和3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进行招投标(邀标),在进行招投标(邀标)时,省局派纪检监察、计财及有关业务部门到现场进行监督。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省局要派有关业务部门到现场进行抽查,对工程隐避部份要拍照片作为原始资料保存备查。同时对于资金的使用,要求按进度拨款,按进度决算。当工程完工后,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及时上报竣工报告和财务决算报表。竣工报告包括:竣工说明、相关资料、照片、各种建筑材料测试报告、工程决算报表等;财务决算报表是我局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建设单位财务竣工决算报表”设计并印发给各项目建设单位的,是作为工程竣工后计财部门对财务决算进行批复的依据。省局在收到下级上报的竣工材料后,要组织一个临时的验收小组,对完工项目进行实地验收,经实地验收后,验收小组要对整个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满足业务需要以及财务开支是否合理合规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竣工报告作出批复,对工程中未达到要求的限令其整改完善。通过以上步骤的监督检查,我省近年来所改造过的水文站基本都达到了设计建设标准,树立了新一代水文的形象,增强了社会发展对水文的要求。


    3、拓宽资金渠道,保障水文建设规模。过去,我省用于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单一,且投资规模很小,水文基本建设只能应付“小修小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基建管理也比较粗放。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通知》发布后,单一的投资渠道逐渐开始有所改变,特别是“十五”后期开始,省局及各地区在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我省用于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由原来主要靠省财政专项拨款发展为部水文局基建设拨款、省财政专项拨款、水利建设基金拨款、工程带水文、地方切块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水经费等多种渠道的投资形式,水文站网改造也由原来单站不足10万元增加到现在50~100万元改造一个站,改造力度有所加强。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水文基础设施总投入2464万元,而2006~2007两年全省水文基础设施的投入已达到1600余万元。


    4、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编制完成了《贵州省水文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贵州水文的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了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审查,获得了省发改委批复,为我省水文发展提供了建设依据。完成了《贵州省水文站危旧站房改造(二期)初步设计》、《黔东南水环境监测中心建设初步设计》、《安顺水文巡测基地建设初步设计》、《茅台、思南重要水文站改造初步设计》、《毕节、遵义、黔南水资源监测中心能力建设应急可研》、《贵州省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一期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贵州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实施方案》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建设和储备打下了基础。


    5、积极落实了项目土地征拨、城市规划建设等手续的报批工作,开展好了项目前期查勘工作,为建设项目在资金到位时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2007年我省水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省份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2008年我局将在部水文局和省水利厅的坚强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坚定不移地走大水文发展之路,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贵州的构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4月2日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