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朱月明发言


2008-11-03

 

密切关注 主动应对
加强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

 

太湖流域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突发性涉水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已成为水利宣传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迅速,因此对我们在第一时间准确及时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太湖局近年来在加强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中开展的工作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主动应对,加强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管理

 

    2007年5月底,太湖流域发生因太湖蓝藻暴发引发的无锡供水危机,社会媒体竞相报道,一度引起市民恐慌。为了让上级部门领导及时准确掌握太湖蓝藻和供水危机变化情况,局办公室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采写政务信息报部办公厅,全面介绍了无锡市供水情况和太湖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针对社会媒体片面报道无锡供水危机的情况,局办公室密切关注事件动态和舆论报道,及时向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送了水利部太湖局加大引江济太调度力度应对无锡供水危机的信息,通过主流媒体及时扭转了无锡供水危机中新闻报道的片面性,较好地宣传了水利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通过我们的努力,既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领导反映了动态信息,又通过媒体及时报道了相关情况和水利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消除了恐慌,取得了较好效果。

 

    6月1日,在上海出席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与亚洲对话会议的水利部陈雷部长在太湖局主持召开了紧急会商会,就水利部门做好应对工作提出了要求。局办公室及时根据部长讲话精神,采写水利部门应对无锡供水危机的政务信息,在第一时间报部办公厅,并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送了陈雷部长要求太湖局全力做好流域调度应对无锡供水危机的信息,通过主流媒体全面报道了水利部应对无锡供水危机的举措,起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从5月31日至6月下旬,局办公室密切关注引江济太调度、太湖蓝藻和无锡供水情况,连续报送11期政务信息,为水利部领导及时准确掌握情况提供了参考。同时将太湖局应对无锡供水危机的各项措施及时在太湖网发布。

 

    二、密切关注,积极准确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导向

 

    2008年4月14日,《重庆晨报》刊登了关于太湖蓝藻的一篇失实报道。14日以后境内外媒体竞相转载和报道太湖蓝藻情况,要求采访的媒体络绎不绝,致使太湖蓝藻再次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对维护流域社会稳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为了让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局办公室及时会同水资源保护部门,根据太湖水质监测情况,在第一时间采写了《太湖水质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政务信息报部办公厅,4月15日在太湖网发布了《太湖水质保持稳定,水源地供水正常》的报道,并通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进行公开报道。

 

    为应对后续媒体采访,我局要求一切对外采访接待工作都由局办公室统一安排,由局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接受采访。在部办公厅的关心下,4月19—2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再次对太湖蓝藻情况进行了客观报道,取得了很好效果,及时消除了部分新闻媒体不实报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管理,完善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应急管理制度

 

    通过近年来的流域水利宣传实践,我们认为加强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水利宣传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加强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需要加强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由于突发性涉水事件,往往涉及范围广,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非常高,需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渠道资源,定期及时准确地发布有关危机应对情况的信息,加强社会舆论正面引导。

 

    二是加强分析,建立突发性水事信息采集机制。突发性涉水事件信息报送,贵在“快速”和“及时”。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发生后,局办公室在第一时间会同水文、水质、调度等相关部门及时收集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决策信息、水量调度信息、水质监测信息等,全面准确掌握危机应对的动态过程信息,及时将最新情况报送水利部办公厅。

 

    三是全程跟踪,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根据危机应对情况和事态发展,定期不定期地向上级部门报送最新信息,与相关单位、部门共享信息资源,客观真实地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做法和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1月3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