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主任王百恒发言


2008-11-03

 

传承长江文明 编修千秋伟业

 

    长江水利委员会

 

    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委属有关部门和流域水利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凝结几代长江委人心血的《长江志》共7卷25篇1000余万字,已经于2007年2月全部正式出版。《长江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长江流域自然区域为范围,围绕长江治理开发为重点进行记述的江河专志。这幅鸿篇巨制的完成前后历时24载,可谓长江委跨世纪的浩大工程。下面就《长江志》的组织编纂工作作个简要汇报。

 

    一、第一轮编修《长江志》工作回顾

 

    《长江志》在江河水利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新中国的成立为长江的治理开发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伟大的治江实践,开启了人类认识长江的崭新境界。《长江志》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长江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长江流域自然区域为范围,围绕长江治理开发为重点进行记述的江河专志。《长江志》不仅是关于长江和长江治理开发的资料总汇,而且是千百年来长江治理和流域开发的科学总结,是我们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长江委老主任林一山指出,《长江志》的编修,不仅将成为关于长江和长江水利建设全面系统的历史著述,而且它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研究长江及其治理开发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经典文献。《长江志》的编修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一件大事。

 

    《长江志》编修工作自1984年正式启动至2007年出版,前后历时24年。1984年,长江委根据部里的统一部署决定正式成立长江志编撰委员会,同时批准设立长江志总编室。同年,编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了《长江志》编修的规划、任务、要求等一系列规章。自此,编修工作正式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机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入,全国地方志和江河水利志工作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按照国务院和水利部关于“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的精神,长江委调整了《长江志》编委会,由委主任出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也相应调整为由委属各部门和各省厅、各大公司在职领导担任。同时,为了保证《长江志》编修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11月,水利部召开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前全面完成第一轮修志的目标。同年12月,《长江志》编修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04年基本完成《长江志》编纂任务的目标,此次会议有力地促进了《长江志》编修工作,为完成《长江志》的攻坚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06年6月完成了《长江志》7卷25篇的付梓前的全部工作,至此完成了水利部提出的“2006年前全面完成第一轮江河水利志编修任务”的目标。

 

    二、第一轮编修《长江志》工作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基础

 

    在24年的修志历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启动和推动修志工作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1985年水电部发出《关于加强江河水利志编写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长江志》编修工作迅速展开。2001年水利部又发出《关于加强江河水利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对第一轮志书的编修工作、出版时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大大促进了《长江志》的编修工作。在长江委机构改革中,长江志总编室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这为修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人才是关键

 

    《长江志》纵述历史,横陈百科,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修志队伍来保证修志工作的开展。修志可以说是一个苦差使,24年来,为了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我们在编修《长江志》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运用修志工作汇集的人才资源和史料资源,拓宽修志工作的外延,使一批修志工作者在工作中锻炼和成长。创办了《长江志季刊》,先后组织出版了防洪、移民、航道、科研、水文预报等专辑,受到普遍欢迎;组织编撰了《长江流域水害灾害及其防治》、《三峡试验坝—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志》等图书。这些领域的开拓,不仅锻炼了队伍,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稳定修志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支队伍,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长江志》的总编由全国勘测设计大师洪庆余担任,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掌门人,率领各篇章的技术权威呕心沥血地修志,才使《长江志》高质量地完成。

 

    3.志书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志书以真实、准确为本,这是志书的基本特征。唯存真求实、存史资治才可流传百世。”

 

    保证质量是长江委对编修《长江志》的第一要求。《长江志》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历史,强调客观事实,避免片面的宣传倾向,反对主观歪曲的错误做法。为了保证《长江志》质量,在每部志书审稿会上,编纂者都要充分讨论志稿。

 

    4.修志为用是目标

 

    修志为用,修志的目的在于用志,唯有用志,才能体现志书的价值。《长江志》的出版发行不是我们修志工作的终结,而是为我们进一步修好志、用好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长江志》出版后引起社会关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天一阁等纷纷订购收藏《长江志》。事实证明,我们的志书不是编撰出来就被束之高阁的“文物”。近阶段我们正在编纂《长江志?索引》以及能采用分类检索的《长江志》光盘版、网络版,以期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平台,提高志书的使用效率。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修好、用好《长江志》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水利部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长江委精神,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克服工作的不足,扎实有效地用好《长江志》和开展《长江志》续修工作,为治江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1月3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