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大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2008-04-16

 

大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的一条河流,同时黄河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其他流域机构,黄河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因此,在黄河的治理和管理事业的发展中,黄委不仅需要大批的高水平的治河专家,而且也需要大批的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截止2007年年底,黄委职工总数为28233人,其中技术工人16026人,约占全河职工总数的56.8%,分布于黄河防汛抢险、河道修防、水文勘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等工作岗位和生产第一线,是治黄队伍的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一支适应黄河治理开发事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一直是黄委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治黄中心工作,大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黄委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的主要措施


    1、明确指导思想,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治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4年4月26日,我委研究下发了《中共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黄党〔2004〕23号),确立了我委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统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兴黄”战略,坚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列入黄委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对治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和学习,注重技能人才理念的创新和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努力培养适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2、坚持以人为本,在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


    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铺路搭桥。根据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我们在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中,注重技能人才在治黄工作中实用性和技术性,在培训、鉴定、考核、选拔、使用、奖励等各个环节,建立了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使技能人才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极大地激发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完善评鉴体系,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职业技能鉴定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的重要环节。我委一向注重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建设,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山东河务局、河南河务局、三门峡枢纽局分别建立了三个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同时又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成了以河道修防工、水文勘测工、水土保持防治工、水电行业工种为主体的五大具有黄河特色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以及四大社会通用工种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


    为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委研究制定了《黄河水利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黄委会关于加强工人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也建立了各项鉴定工作制度,规范鉴定行为,使技能人才职业鉴定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我委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形成黄委人劳局统一负责,各级人劳部门具体管理,各鉴定站实施鉴定的分级管理体制。全河技能人才持证上岗率达到了99%,技能人才队伍的技术等级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4、创新工作机制,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为激发广大技能人才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发挥技能人才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生力军作用,我委一向注重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了培训、鉴定、考核、使用、奖励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在培训费用、晋升技术等级、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黄委专门设立了应用技术类创新奖,2004年以来,对技能人才开发、研制、创造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成果每年评审一次,设立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获得全国、水利系统和黄委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人才给予相应奖励,并可直接晋升或提前申报技术等级或技术职务。定期评选表彰重才爱才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机制激励,激发了广大技能人才学习技术的热情,有效的提高了技能人才的技术革新和创新能力。


    5、紧密围绕治黄中心工作,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


    近年来,我委在全河大力实施技能振兴行动。2004年制定并实施了五年培养1200名新技师计划,到2008年底使黄委的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2000名以上,同时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并规定各单位每两年进行一次技术比武,全河每三年进行一次技术大比武,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技能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根据新时期治黄工作的需要,针对治黄技能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我委把治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作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在技能培训方面狠下功夫。在技能人才培训方面我们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岗前培训,坚持上岗前的专业(工种)学习培训,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很快成长起来。二是开展鉴定前培训,坚持不培训不鉴定的原则。三是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和讲座。四是坚持开展技能岗位师带徒活动。


    二、黄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和作用


    1、黄委技能人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在技能人才队伍中,有高级技师219人,技师1544人,高级工9647人,中级工1898人,初级工1425人。黄委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达11%(事业单位更是达到了15.88%),高级工占技术工人总数达60%。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知识结构得到了明显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2、技能竞赛造平台,技能人才显身手


    黄委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家及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评选,使一大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人才脱颖而出,捧回了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002年以来,黄委在技能人才方面已经获得各种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项目14项,个人荣誉项目56人(次)。


    2002年黄委获得第二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2002年河南河务局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04年黄委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06年山东河务局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06年水文局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等10个单位被水利部授予“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黄委职工谢会贵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委职工刘孟会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华技能大奖”。有11名职工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有11名职工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技能大奖”,有23名职工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7名职工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2名职工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名职工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自黄委2004年开展创新成果评审以来,黄委技术工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成绩卓著先进个人,先后共有110多项成果获得黄委应用技术类创新成果奖。


    3、高技能人才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委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强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稳步开展,锻炼和提高了防汛抢险队伍防大汛抢大险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治黄职工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的热情,在全河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防汛抢险技能人才,他们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各条战线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谱写了一篇篇绚丽的篇章。


    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中,靠各种机械设备操作手过硬的技术和辛勤劳动,打造出了多个标准化堤防优质工程。在黄河历次调水调沙试验中,水文勘测工靠精湛的技能和忘我精神,及时准确的勘测出了河道断面数据,为黄河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在2003年黄河防总举办的大规模防汛合成演练中,黄河下游机动抢险队训练有素,表现出色,能够按照要求迅速完成各项演练科目,受到黄委检查组的高度好评。在2003年秋汛黄河干流相继发生大洪水期间,黄河防汛抢险队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防汛抢险技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险情,经受住了各种洪水险情的考验。在黄委支援渭河抢险成立的专家组成员中,有娴熟抢险技术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并胜利完成了抢险技术指导任务。

 

    “十一五”期间,黄委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和机制,使技能人才队伍更加适应治黄事业的需要,技能人才队伍必将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4月17日

作者:
SRC-102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