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吉林省水利厅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已达到并保持在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最近,省委、省政府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资源禀赋、水资源配置条件和粮食增产潜力,提出了再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围绕这个规划,我厅谋划了五大重点水利工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支持粮食增产,科学规划水利项目
从吉林省的粮食生产禀赋看,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的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水的问题。吉林省水资源总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导致水资源调控能力低,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与粮食生产安全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农业生产一直受干旱的困扰和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规划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调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以及大安灌区等五个重点水利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可调剂水量60多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田地灌溉面积409.6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0.15亿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围绕重点项目,全力抓好前期工作
重点项目提出后,厅党组决定把做好这些项目前期工作作为近一段时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推进。首先,把工作想法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得到省领导的支持。省里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的水利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研究和决策水利重点项目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同时为了突出推进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前期工作推进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亲自挂帅,协调各方面工作,为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落实前期工作经费。省政府从财政预算中专门列入5000万元用于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滚动使用,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支持。第三,我们进一步改进前期工作方式,在完成项目规划的同时,提前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有效缩短了前期工作周期。经过两年多的超常工作,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07年底,引嫩入白和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立项,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大安灌区工程已由省内完成立项并正在全面建设中。
三、拓宽投资渠道,努力增加项目投入
从我省粮食大省、财政小省的省情出发,水利重点项目必须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水利重点项目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明确重点项目受益区政府作为项目业主,资金筹措项目业主负责制,调动财政加大项目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省水务投融资集团公司作为水利重点项目的融资平台,以省政府注入的5.8亿元作为启动资金,提高融资能力。截至2007年底,吉林省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已累计实现投入18.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8亿元,省级财政投入9.5亿元,地方政府和贷款6.9亿元。今年省财政在预算中又安排了6.0亿元,预计可带动社会融资10亿元左右,为项目顺利启动和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多方协调沟通,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在水利重点项目启动和建设上,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积极发挥基础保障和参谋作用,主动向省政府提出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的全力支持。首先,省政府决定由项目所在地政府承担项目建设业主职责,扩大了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参与范围,调动了地方政府建设水利项目的积极性。其次,省政府把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到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涉及立项、土地、林地、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分别由相关厅局负责,加大督促、检查、协调和调度力度。第三,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克服资金、季节、施工等方面的困难,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在预定的阶段工期内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截至2007年底,5个重点项目中,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已实现主河道截流;白沙滩灌区泵站工程完工,输水总干渠具备通水条件;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加紧施工前的准备;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主体工程前期工作有效推进,省内立项的两条支线完成总工程量的90%;大安灌区渠首泵站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是吉林省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的高峰年,也是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任务繁重的一年。我们将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完成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调概设计,为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做准备;二是完成引嫩入白工程其他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灌区输水工程;三是积极争取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批复,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提供条件;四是协调有关部门,促使大安灌区完成引水干渠工程;五是继续跟踪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批工作,完成现有两条支线建设并启动一条新的支线工程。按照项目规划,到2010年,这五个重点项目的大部分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入运营并发挥效益。届时,将极大增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巩固和增强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充分供给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