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部署
重庆市水利局倾心尽力为水利定点扶贫区县服好务
水利扶贫既是国务院交给水利部的光荣任务,更是重庆市水利局应尽的职责。2001年以来,在水利部的倾情关心和支持下,市水利局共为6县落实市级以上水利资金23.3亿元。同时,市水利局以《水利定点扶贫规划》为主线,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和召开水利扶贫工作专题会;二是将水利扶贫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事业单位;三是对扶贫县确立了项目审查、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三优先”原则;四是结合水利部定点帮扶方案,建立了处室和直属单位对口联系定点扶贫县制度;五是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水利扶贫项目资金用到实处;六是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扶贫县项目申报、资金下达和跟踪检查工作;七是加强对定点扶贫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推进各地水利改革向纵深发展。
——强化前期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一是指导6县编制和完善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并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督促6县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目前各定点扶贫县都超前完成了“十一五” 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大中型灌区、小型水利、农村电气化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编制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专项规划》;三是专门为扶贫项目审查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在水利部扶贫办的协调支持下,目前,覆盖6县的三峡中部河等4个大灌区和东风等4个中型灌区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并通过水利部审查;云阳梅峰、丰都蒋家沟两座中型水库已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
——围绕民生水利,加快基础建设。一是围绕防汛抗旱,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丰都弹子台、武隆中心庙、城口羊耳坝、巫溪双通等4座中型水库,武隆、巫溪等县城堤防和一大批乡镇堤防,推进了开县鲤鱼塘、水位调节坝、武隆接龙等大中型水库建设。6县的51座小(一)型以上病险水库全部列入中央补助规划,共安排市级以上资金上亿元,已整治销号3座中型、31座小(一)和228座小(二)型病险水库。二是围绕饮水安全,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十一五”以来,优先安排6县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69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50处,乡镇供水工程65处,解决了62.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占“十一五”规划任务的56.4%。各定点扶贫县按照“整县、整乡推进”的方式,加快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力度,武隆县已完成规划任务的89.8%,力争在2008年底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围绕农业生产,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县兴隆中型灌区于2007年开工建设,三峡库区中部大灌区力争今年内开工;结合“烟水”工程的实施,2005年以来安排中央和市级小农水专项资金2020万元,用于6个扶贫县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占全市安排资金总额的18.5%。四是围绕生态文明,加快水土保持和农村小水电建设。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6个定点扶贫区县先后列入“长治”工程重点县,开县、巫溪启动了世行水保项目,现已治理水土流失治理2400平方公里。6县已建成云阳咸池、巫溪双通等一大批水电工程,新增装机23.5万千瓦。
——落实配套资金,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在深刻反思2006年大旱和2007年洪灾的基础上,重庆市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信贷等方式,落实市级资金80亿元,专项用于定点扶贫县及其他区县的水利建设。同时,6县通过整合支农资金、财政担保贷款、土地储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办法,保证了水利扶贫工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二是市水利局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共同建立了水利项目市级财政“竞标”机制,体现了“谁积极、支持谁”;出台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凡是符合规划,并先行筹资、垫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市级据实给予补助。三是建立和推行了包括扶贫项目在内的水利工程开工前、完工后和违规违纪查处情况“三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
——加强科技扶贫,增强“造血”功能。一是在搞好项目扶贫的同时,市水利局和水利部有关司局多次到定点贫困县开展捐资助学、“科技下乡”、现场授课和扶贫济困等活动。二是从2005年起,市水利局每年在定点扶贫6县的贫困户中,选择30名初中毕业生中保送进入市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并为每人每年捐助1000元学费。三是年年为6个定点扶贫县的扶贫村分别订阅《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等报刊杂志。通过大力为定点扶贫县培养人才,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区县和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
重庆市6个定点扶贫县自然条件恶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扶贫还任重道远。下阶段,市水利局将在水利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水利部与重庆市签订的《共建统筹城乡水利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水利扶贫力度,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为促进库区脱贫致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