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水利为重点 全力做好水利对口扶贫工作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我司会同水资源司、部建设与管理总站、松辽委、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等单位负责对口帮扶重庆开县。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开展的水利帮扶工作
近年来,我们五个单位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立足于重庆水利发展与改革大局,情系贫因地区,心系贫困群众,密切协作,开展了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帮扶工作。
第一,加强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帮扶,着力提升水利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几年,利用国家大力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大好机遇,指导重庆加快开展相关基础工作,在立项规划、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一是将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重庆现有水库2796座(无大型水库),其中病险水库1500多座,占全国病险水库总数的4%。第一批规划列入82座,第二批规划列入14座,本次专项规划列入320座,累计列入规划416座,列全国各省、区、市第8位,占全国规划总数的5.2%,重庆现有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基本纳入了除险加固规划。二是优先安排前期审核。对重庆市列入规划的病险水库,及时安排安全鉴定核查,协调加快前期审查。目前,重庆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及相关审核已基本完成,为及早安排投资计划创造了条件。三是优先推荐安排投资计划。目前,第一批、第二批规划内的重庆所属病险水库全部销号,正在实施的专项规划中的病险水库也已安排221座投资计划,投资安排率达69%,为三年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重庆开县列入除险加固规划的病险水库已全部安排完投资计划。
第二,加强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帮扶,着力建立起水利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重庆属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水管体制改革面临“两费”落实难等问题。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重庆水管体制改革的帮扶力度,深入调研,分析问题,共同想办法、提对策、出措施,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改革进度。矫勇副部长2007年底专门致信重庆市政府有关领导,协调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两费”落实力度,取得明显效果。目前,重庆市水管单位完成“两定”测算达87%,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落实56%,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36%,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加强对重庆开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帮扶,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重庆直辖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一大批关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工程批准开工建设,特别是重庆开县,近年连续开工建设鲤鱼塘水库和三峡水位调节坝两座新建大中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我们发挥各单位的专业优势,两次组织赴重庆开县调研,深入工程建设现场,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工程建设管理,针对管理问题、技术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
第四,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帮扶,着力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水平。重庆地处丘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依靠程度高,工程性缺水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统筹协调好、利用好区域水资源十分重要而紧迫。这几年,水资源司加强了对重庆水资源管理的指导,帮助重庆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队伍能力建设。目前,重庆40个县、区中,有28个县、区实现或基本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
第五,加强对水利人才培养的帮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利管理队伍。水利要发展,人才要先行。水资源司、建管司先后在重庆举办两期水资源论证培训班和一期水利建设与管理依法行政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2006年,安排重庆开县水务局4名业务骨干到建管司、水资源司、建管总站、松辽委工作交流6个月。接待单位结合交流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取得较好效果。
第六,发扬职工爱心,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近两年,发动对口单位全体职工奉献爱心,开展两次捐资助学活动,累计捐款72550元,用于重庆开县大德乡龙王村小学校舍修缮,帮助53名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让贫困地区的孩子真切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社会的关心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回顾近年来的水利对口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的体会是:一是领导重视。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明确分管领导抓落实,指定专人抓联络。二是注重协作配合。每年召开1~2次对口扶贫座谈会议,研究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密切配合。三是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和技术优势。发挥部机关司局的行业管理职能优势,给予对口帮扶地区政策倾斜;发挥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给予对口帮扶地区技术指导。四是注重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发扬爱心,组织广大职工踊跃参加捐资助学活动。
二、下一步水利对口扶贫工作设想
以统筹重庆城乡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为主线,以推进民生水利和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重庆的水利对口扶贫力度,为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继续加强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指导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前期工作,促进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强化建设管理,做好竣工验收,确保质量、进度和安全。加强调查研究,促进落实“两费”,指导开展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第二,加强对重庆水资源管理指导。重庆水资源丰富,但调蓄工程少,水资源调配手段较粗放,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低。将继续加强对重庆水资源管理的指导和帮扶,积极推进节水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第三,开展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帮扶工作。当前,重庆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现有管理能力、经验和水平与确保工程建设“三个安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将继续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帮扶,组成专家工作组,每年前往重庆1~2次开展无偿技术咨询,帮助项目法人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建设管理行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
第四,加强能力建设帮扶。人才短缺、管理基础薄弱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在部有关司局的统筹安排下,有针对性地举办建设管理、质量与安全、水资源管理等专业培训班;协调安排贫困地区水利业务骨干到对口单位短期工作交流(半年或一年);安排贫困地区水利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拓宽视宽;帮助对口地区开展防汛指挥系统等软件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基础。
第五,继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差,贫困孩子相对较多。继续发动职工奉献爱心,每年开展一次捐资助学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的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无私爱心。
我们将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强沟通,强化协调,把水利对口扶贫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重庆贫困地区的水利发展和人民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