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开县县委 开县人民政府
一、基本县情和水情
开县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支流小江中上游,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势,海拔在134米至2626米之间。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17万亩,辖38个乡镇(街道)、443个村、65个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贫困大县、移民大县。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58.5万,其中农业人口139.5万人,占总人口的88%;农业总产值36.46亿元,粮食总产量58.83万吨,农民年均纯收入3210元;县内生产总值91.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5亿元,人均财力仅261元;现有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3万人、相对贫困人口10.6万人;三峡水库建成后,全县淹没面积将达到55.5平方公里,淹没土地5.11万亩,分别占重庆库区的12.1%、全库区的9.9%;淹没人口(静态)11.08万人,分别占重庆库区的16.62%、全库区的14.13%。
1986年以来,我县连续22年实施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部分病险水库得到有效整治,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较大缓解,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1865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在建)、中型水库3座(含在建水位调节坝)、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112座、山坪塘13663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770处、引水渠2012条、提灌站231处、城乡(镇)供水厂(站)55座;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3平方公里,开发利用水能资源4万千瓦,蓄引提水总量13288万方,有效灌面44.2万亩,灌溉保证率达45%。
二、水利定点扶贫主要成效
我县水利工作在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对口帮扶单位和重庆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水利定点扶贫总体规划,重点实施“大水利、大灌区、大防护、大人饮、大园区”五大战略,竭力打造“资源型、节约型、安全型、生态型、效益型”五型水利,加速建设水资源有效供给、防洪保安、水生态和管理四大保证体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了水利发展基础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县在新世纪迎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开县实际情况,认真编制了《重庆市开县2001—2010年水利扶贫规划报告》、《开县“十一五”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通过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分步实施,6年来,我县新上了重庆市第一座大型农灌水库——鲤鱼塘水库,三峡库区第一座治理生态环境水位调节坝,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同时,又将天白中型水库列入国家“十一五”开工建设项目,为我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夯实了水利基础。
(二)有效解决了民生水利问题
农村饮水、病险水库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通过水利定点扶贫,我县切实加快了解决这两大“民生安全”问题的步伐。截至目前,全县已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9座,占应整治的60%,其中:2座中型病险水库全部整治完毕,整治小(一)型水库15座,整治率为83%,小(二)型病险水库62座,整治率为55%;安排解决了200个村、3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率达70%以上。
(三)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水利设施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贫困地区由原来单一的“粮猪型”向“劳务型、粮经型、干果型”等多元化转化,先后建起了有特色、有规模的柑桔、雪梨、蚕桑、药材、畜牧、魔芋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我县贫困总人口由2001年的30.41万人下降到13.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833元增长到1620元。
(四)建立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我县结合水利工作实际,一是组建了开县水务局,全面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负责管理城乡供水、污水治理和城市排水等涉水事务,实现了“多头管水”向“一龙管水”的根本转变。二是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对小(一)型以上水库实行了定编定员,并落实了运行经费;对小(二)型水库和山坪塘进行了使用权拍卖或租赁,实行管养分离。三是组建了城市、乡镇供水(集团)公司,有效保证了城乡供水安全。
(五)体现了帮扶单位的高度重视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部领导和建管司、移民局、扶贫办、水资源司、松辽委等帮扶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开县指导扶贫工作,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部里还开展了对贫困学生“一帮一”、科技赠书、捐资助学等活动,充分体现了水利部各级领导实实在在的帮扶真情。
三、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定点扶贫成效,充分发挥水利在贫困地区的重大作用,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建议在计划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
我县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县,先后遭受了“12.23”井喷、“9.4”特大洪水、2006年特大干旱、今年冰冻灾害的袭击,在给人民群众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显现出水利设施还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因此,建议水利部、重庆市在对贫困县的计划安排上应优先,且要多于全国及市上平均水平,以促进扶贫规划全面实施。
(二)建议取消新上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配套
由于我县农民收入较低,本级财力较弱,移民任务较重,很难承担水利工程项目资金配套。因此,在新上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时,建议水利部对贫困县不再实行项目资金配套。
当前,我县正处于三峡移民、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决心在水利部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负重自强,真抓实干,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