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水利工程 倾力打造品牌
促进水利旅游蓬勃发展
河南博爱青天河国家水利风景区
青天河水库座落于丹河中游晋豫交界处的河南省博爱县境内,水库于1966年8月开工,1983年竣工。大坝为浆砌石重力溢流坝,大坝全长159米,高76米,顶宽6.3米,控制流域面积2513平方公里,最大库容20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87万立方米,年调节库容2.4亿立方米。坝后建有两级水利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9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2500万千瓦/时。青天河水库是一座集灌溉、防洪、发电、供水、旅游于一体的中型水库。
青天河水库是峡谷型水库,全长7.5公里,两岸山峰险峻,植被茂密,酷似三峡,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旅游休闲胜地。自1984年开展旅游工作以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青天河旅游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河南省水利旅游的先进单位。近年来,在各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水利厅“旅游开发建精品,旅游服务创品牌,宣传促销成规模”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内部管理,扩大对外宣传,以游客满意为追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景区品位,使景区的知名度得到明显提高,每年到景区参观游览的游客逐年递增,年平均接待游客人数达120多万人次。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同年10月被水利部审定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4年2月被国际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全国质量、管理和服务信誉用户双满意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明旅游区”、“河南省首批标准化服务示范单位”、“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盛赞。
青天河水库管理局为副县级建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内设办公室、人事科、纪检室、综合科、财审科、采供科、宣传科、安保科、接待科、导游部、青天河宾馆,下设青天河景区管理处、青天河水电管理处、月山寺景区管理处,三个处为副科级编制。全局现有干部职工640人,经费实行自收自支。
现将青天河景区近年来旅游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景区的坚强保证
近年来,省水利厅、焦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水利旅游工作,提出了做大、做强、做精焦作旅游业的目标,明确要求:“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要坚决,不能动摇;抓旅游工作的力度要加大,不能放松;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要加强,不能削弱”。博爱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精神,把建设旅游大县作为博爱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进行强力推进,先后多次召开青天河景区开发专题会议,对青天河景区开发建设、包装、资金筹措、领导力量、目标措施等进行了多次研究,并专门成立了博爱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由一名副书记担任专职组长,宣传部长、两位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水利、交通、城建、旅游、环保、卫生等部门任成员单位,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限期完成。其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四大班子领导先后三十余次到景区督查、指导、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由于领导重视,分工明确,措施得力,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景区开发工作氛围,为景区软硬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青天河景区和焦作山水成功的主要经验。
二、多渠道融资建设精品,是发展景区的有力支撑
为加快景区建设步伐,青天河景区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创优投资环境等办法,筑巢引凤,吸引外商投资开发项目,积极推动景区开发由政府投资型向市场融资型转变,吸引外来资金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建设“高、精、尖、新”亮点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8000万元——
一是在西峡游览区巧妙布局,于丹川溪流上修建了两座坝筑,建成2个近4万平方米的浅水游乐区和2条姿态万千的瀑布,开辟了竹排、碰碰船、水上三轮车、水上步行球、漂流等30多项水上娱乐项目,开发出圣人瀑、五龙济丹、涌泉石、荆林神韵、青天河天然大佛、北魏摩崖石刻等四滩十三景,并增设了亭、台、桌、凳等休闲设施,使西峡游览区成为一处田园牧歌式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是开发靳家岭游览区,建成了博晋路至靳家岭全长8公里机动车道,靳家岭至佛耳峡游览区全长1000米的观光索道,靳家岭至佛耳峡、天钳岭至青天河村、青天河村至乘船码头、靳家岭观红叶等16公里精品步道,以及6座观红叶亭建筑,连通了靳家岭的雄山与青天河的秀水,形成了靳家岭与青天河的旅游大环线,将沉睡了几千年的南太行最绚丽的红叶和十万余亩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展现在游人面前。
三是利用地势落差引水进佛耳峡。通过对河底防渗除漏,进一步美化包装佛耳峡游览区,形成了四潭九瀑、小桥流水、茂林修竹的动感山水画廊。
四是按照国家山区二级公路标准完成了博晋路36公里、博晋路至景区26公里旅游专用道路,建成了佛耳峡至西峡旅游吊桥,修通了西峡至大泉湖至三姑泉三大游览区的旅游环线,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避免了游客走回头路的乏味感。
五是按照“修旧如旧、古貌再现”的建设方针,高标准对月山寺进行整修,先后修复了玉佛殿、苍公院、御道、大士阁等建筑群落。
六是按照旅游“六要素”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服务设施,提高了景区接待档次。先后建成了17座星级厕所,按三星级酒店标准,改造装修了青天河宾馆,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展览中心、餐饮中心、急救中心、纪念品中心、旅游用品中心、水上餐厅及演艺厅等七大综合服务区,并对门岗至大坝增设路灯、地灯实施亮化工程,建成了青天河景区门岗生态停车场、靳家岭停车场13000平方米,购置了12辆环保型观光车和20艘游船,设置了具有人性化的引导标识牌600多个、艺术垃圾箱480个、太阳能航标灯26个、景区沙盘1个,建成了滑索2条,移动、联通机站6座,满足了游客“食、宿、行、游、购、娱”全方位要求。
七是按照生态化、园林化景区标准,对门岗至大坝、小游园进行了美化、绿化,在水上餐厅两侧分别种植睡莲、荷花美化湖面。栽种草坪1万平方米,培育月季、牡丹、芍药等花圃5000平方米,建成绿地健身游乐园3处,形成了碧草如茵、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
一系列高标准的景区建设,使青天河、月山寺、靳家岭等景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到位,全方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旅游项目日渐丰富,景区游览面积和游客客容量扩大两倍,旅游线路由原来的1条发展为5条,景区旅游大环线、旅游大市场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景区的可游天数由原来的一日游发展为两日游、三日游和多日游,形成了山、水、竹、寺、瀑的高品位多功能旅游大格局。
在以上招商引资项目中,我们采取互助双赢的理念,积极配合投资方搞好一条龙服务,抽调一名副局长负责此项工作,在景区总体规划允许的范围内,协助投资方办理环保、土地、工商、安检等相关手续,用我们的真心换取投资者的安心,在签订合同制定年限时,尊重投资者的核算,在供电方面,我们按上网电价为基数加线损的办法,使投资者取得了盈利空间。在比例分成方面,科学核算,尊重对方,反复洽谈,取得共识。几年来,共吸引外来资金3000余万元,修建了1条索道、2条滑索、13艘艇船和30余项游乐项目,参与了寺院修建和承包,都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
三、加大宣传营销,是强力拓展客源市场的有效途径
青天河景区按照合作双赢的原则,与景区、旅行社、新闻媒体等,采取联合宣传、联动宣传、借势宣传、亮点宣传、连续宣传等整合营销方式,持续不间断地在客源城市主流媒体上推介青天河形象广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实行节会带动战略。先后在景区举办“中华武术瑰宝汇月山”、“青天河之夏啤酒节”、“青天河钓鱼节”、“青天河红叶节”、“十万太极穿越青天河”、“百家旅行社联谊会”、月山寺“捷安特”自行车大赛等活动,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山西、陕西等全国各地旅行社、新闻媒体来踩线、采风;并积极参加各种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市旅游局组织的大篷车、旅游推介会,扩大景区对外影响。
二是划分市场,责任到人。将客源地划分四片,实行目标管理,奖惩分明,并要求在宣传促销活动中,重点推出青天河、月山寺两日游,有效地解决了同一市场多人管理和空白市场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做到了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担挑,增强了促销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促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以往促销人员责任心不强,积极主动性差的状况。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宣传,成功地开发了周边600公里以内的市场。2004年以来,共接待省外专列、大巴车队80余趟。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员工处于服务第一线,直接面对的是游客。因此,员工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优劣。青天河景区从调动员工积极性入手,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大力实行人本管理:
一是从解决大家吃“青春饭”的思想顾虑入手,建立了一整套关于职工录用、培训、奖励、选拔、晋升的激励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技术考核,每年对中层干部进行一次调整,使能者上,庸者下。
二是从“管理就是服务”的角度出发,全面实行感情管理。管理层始终按照为员工服务、为员工利益着想的工作原则,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面对面与职工谈心、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等途径,及时了解职工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是全面实施培训工程。通过采取每天早晨岗前集中宣誓的办法,向大家强力贯输“我是青天河一员”、“游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等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军训、服务礼仪讲座、业务知识培训班、业务技能大比武等培训办法,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服务素质。
四是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选拔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充电、参观考察、交流经验等办法,努力培训出一批服务精英,对提高全局服务水平起到了先锋模范和典型带动的作用。
五是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实施了ISO9000、ISO24000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并按照国际化标准,细化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和服务程序,从而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把复杂的管理工作简单化、程序化、具体化,使每个岗位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工作指导手册,使每一名员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等,进一步提高了景区服务的国际化、规范化水平。
六是实施前伸后延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把服务延伸在旅游团队、旅游专列、大巴车队到来之前,了解团队当中有无特殊游客群,即:老人、婴幼儿、残疾人、少数民族等,提前做好相关特殊服务准备。游客返程前,主动征求游客对景区建设、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返回途中出现的车辆故障、游客生病等问题,及时派专人做好跟踪服务,使游客不仅在景区感受到优质服务,而且在景区外也感受到景区亲情的关怀。此前伸后延服务的先进事迹曾在《焦作日报》、《中国旅游报》上刊登。
五、水利与旅游并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青天河景区从抓建设,实现景区的扩景增容,到抓服务,塑造景区的服务品牌,再到抓宣传,实现景区的声名鹊起,以其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使其在赢得市场肯定、游客青睐的同时,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耀与辉煌。水利与旅游并举,旅游在水利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为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先后投资80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600万元,旅游投资200万元),对青天河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锥型阀闸门进行检修,6扇钢弧形闸门进行镀锌防腐处理,一、二级电站七台机组进行全面维修和更新改造等,有力的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职工工资年平均收入由原来2001年的7000余元增长到10000余元。先后安置水改职工就业150余人,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第三产业。
总之,青天河水库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在景区发展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借鉴先进景区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为振兴青天河水库旅游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