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滨河风景区代表发言


2008-09-27

建管并重 科学开发
努力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全面发展

山东临沂滨河风景区

 

    临沂滨河景区植根于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依托我市“大水城”规划的宏伟蓝图,借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走上了城依水建、人依水居、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之路。为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以水为魂”的滨水生态城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1年被水利部审定批准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006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7年跻身于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行列。

 

    一、临沂滨河景区基本情况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27万人,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去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166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7亿元。沂河是山东第二大河,全长574公里, 经临沂流入江苏后注入黄海。临沂滨河景区就座落在沂河干流中部、临沂市城区段,呈“Y”状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贯穿临沂市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和经济开发区。景区内小埠东橡胶坝枢纽工程于1997年建成,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最佳项目奖,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2002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建成桃园、角沂、柳杭三座橡胶坝及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形成106公里的防洪大堤,在城区段回水长度56公里、平均水深3米、最大宽幅1800米、面积达36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米的水域,景区总面积57平方公里。

 

    二、景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效

 

    滨河景区的开发建设,拉开了我市“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城市建设框架,临沂城建成区面积由70平方公里增加到129平方公里,以水为魂、城水相依的滨水生态城建设迈开了坚实步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自然、生态、环保理念,组织高起点规划

 

    临沂境内有沂河、沭河两大水系,有较大支流1035条,中小支流15000余条。河流均属山洪河道,上游支流众多,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涨,峰高量大,而枯水季节则多数断流。我市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因势利导、突出功能、兴利除害的战略,截至去年,全市拦河建设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899座,拦河闸坝22处,总拦蓄能力达到34亿立方米。城区段河流众多,沂河、祊河、柳青河、涑河、陷泥河、青龙河、李公河、北涑河穿城而过。我市围绕“城水相依”做文章,邀请吴良镛、周干峙等全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制定了《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由中国规划院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北上东进、南优西连、组团发展”的城市格局,依托滨河景区,提出了建设“滨水生态城”的总体目标。

 

    为打造宜居环境,开发旅游资源,我们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编制了旅游规划、绿地系统提升规划、滨河景区湿地规划和百里健身长廊规划。确定了七大功能区,主要是动感水岸带、滨水文化休闲带、沂河运动休闲与滨水度假带、祊河商务休闲与生态度假带、沂河湿地休闲与乡村度假带、南岛水上竞技训练与群众娱乐基地和北岛科普文化基地等。各项专业规划实施后,滨河景区将成为水陆一体、城乡一体、生态保护与防洪安全一体、滨水特色更加鲜明的沿河景观带和沿路经济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水利风景区。

 

    (二)坚持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理念,依法科学治水

 

    一是环城水网与滨水路网建设相结合。在去年我市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从立市兴市的战略高度,把打造生态环境优越的最佳宜居城市作为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响亮地提出了扩建“大水城”的口号,将水城建设扩大为两系九河可贯通的水网系统。同时,以临沂城为中心区,启动沿河连通城郊、辐射县区的河道治理改造工程,建设330公里的滨水道路,形成沿河观光路。

 

    二是水利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滨河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水以城建、借势发展。市政府在总结滨河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成立了北城新区和涑河工程两个领导小组,将水系保护融入城市建设框架,实行沿河区域的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的封闭运作,先美化后招商,先保护后建设,形成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全部由水利部门承担,拆迁工作则由沿河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具体负责。与河道治理相配套的旧城改造、商城搬迁、北城新区等重大工程相继完成,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水岸轮廓日渐鲜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果逐渐显现。

 

    三是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水是灵魂、是命脉,我市在水环境改善上狠下工夫,组织建设、环保等部门加大河流污染监控力度,与临沂大学联合建立水生态科研基地,成立专家组开展沂河水生态系统研究,确保良好水质,构建河道湿地走廊。实施生态护岸和湿地沙岛工程,新增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40余种,植物物种达到126种,乔木26000棵,灌木55000平方米,鸟类达到120余种,爬行动物13种,哺乳类24种,鱼类21种,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美化亮化绿化与人性化建设相结合。为尽快让滨河景区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突出打造景观特色,完成了迎宾门建设及亮化、迎宾广场改造、丹凤啼翠雕塑、红色雕塑、音乐喷泉等精品工程,连续3年实施了3期景观提升工程。为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投资300多万元完善了便民设施,在市民经常踩踏地段,改造亲水甬道6000多米,在不适宜人们散步的区域,设置花钵、路障球、绿篱围挡等设施500多处,投资30多万元购买了电瓶游览观光车,增设电瓶车甬道10000多米,设置停靠站点11处,扩建停车场面积7900平方米,增加车位300多个。为打造夜色滨河优美景观,实施了沿河树木、景观、雕塑、船舶、建筑物亮化工程,丰富了城市夜景。

 

    (三)坚持按需调整、创新体制的管理理念,依法科学管水

 

    为加强滨河景区的集中统一管理, 2005年9月,成立了直属市政府的正县级管理单位,按照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能。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整合行政资源,形成治水合力,2007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滨河景区管委会,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下设管委会办公室,治安、交警、城管执法设立了派驻机构。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滨河景区管理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滨河景区规划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滨河景区管理的通告》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按照市级统筹规划、部门分工建设、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确保了工程建设与管理开发无缝衔接。在管理养护方面,坚持公开招标,择优选聘12家管养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经验丰富的养护队伍。按照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建立了全区生态环境档案,高标准制定了水环境保洁的各项制度,实现了分区划片网格管理,确保了优美环境质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的开发理念,依法科学用水

 

    为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盘活固定资产,组建成立了滨河景区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为我市三大融资平台之一的经济投资公司的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主要开发以下项目:一是满足文化体验需要。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迎宾广场开工建设“中国书法城”项目,雕刻书法名作2000余幅,该工程已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为沂河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目前工程重点项目王羲之塑像已于今年书圣节期间落成揭幕。二是满足市民游客的水岸休闲需求。规划建设滨河国际、凤凰阁和双岛开发项目,目前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正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三是满足水上通航和水上娱乐需要。我们规划了河道航线,开工建设了3处游船码头和避风港工程,实施航道清淤疏浚工程,加强了沙滩浴场安全建设,设置了水上娱乐、冷饮小吃、便民摊点等项目22处,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四是满足群众互动娱乐需要。突出抓好节赛展演活动,不断做大做强节赛市场。充分利用广场、滩地、体育健身区等空间资源,采取合作、租赁、承包、俱乐部等多种方式,举办儿童嘉年华、啤酒节、龙舟赛等活动220多项,奥运圣火临沂段实现了滨河景区全线传递。五是满足休闲度假需要。面向鲁南经济带规划发展的蓝图,确定了以“滩地综合利用、水面资源开发和沿河水岸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高档商务休闲度假基地、沂河湿地休闲和乡村度假公园的构想。六是满足休闲运动和民间体育需要。实施环沂河百里健身长廊工程,建设了甬道健身路径、沙滩排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水上摩托艇、帆船、皮划艇等水上体育竞技项目。共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体育设施1100多台套,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示范基地,国家级水上体育项目训练竞技中心。

 

    我市水利风景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在防汛排涝、蓄水滞洪、生态保护、改善环境、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一是生态效益显著。通过36平方公里的水体自净,可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提高地下水位1.59米,调节温度1—2摄氏度,相对湿度10%—15%,每天可制造氧气2400吨,吸收二氧化碳3400吨。地表水达到了三类水质,临沂成为全省河流水质改善最快、出境断面水质最好的城市之一。二是环境效益显著。滨河景区极大的优化了城市投资环境、服务环境、交通环境,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扩大了城市规模,为打造沿河经济带,实现县乡、城乡对接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经济效益显著。政府在水利工程上的高投入,实现了高回报,滨河景区蓄水1亿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溉9000多万立方米。沿河两岸已经成为黄金水岸,拉动了房地产开发和滩地商业经营,成为临沂投资兴业的热点。四是社会效益显著。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和谐发展的成果,关注水利、发展水利的认识明显提高。滨河景区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身,以及展、演、会、赛的最佳场所,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和文化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水利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各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好防洪安全与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确保防洪安全与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竭泽而渔。为此,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确保水利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当前水利风景区还处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严格执行《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河道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对水利风景区的关心支持,继续增加对水利风景区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的倾斜,争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加强水利风景区调研,探索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将在强化水利、交通海事、城管执法、公安交警、治安联防之间的协调配合上下功夫,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建立积极有效的巡逻检查联动机制,构建水上管理新秩序。要在调动县区、街道、居委以及广大市民参与积极性上下功夫,形成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要在园林养护、水质清洁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管理养护质量。要在政府主导与多元化投资上下功夫,彻底解决制约景区发展的资金链问题。

 

    (三)强化品牌策划和宣传推介,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搞好滨河景区的创意策划、形象策划和项目策划,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招商引资会、项目推介会,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开发项目进园落地。将水利风景区发展纳入当地旅游框架,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编制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市场。进一步完善旅游解说系统,切实推进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提高景区服务接待质量。进一步完善景区标示系统,建立旅游营销网络,不断提高景区的外向度。

 

    (四)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总结和完善公司化运作的新经验。以“打造水上旅游精品,繁荣水岸经济,做大做强水文章”为目标,突出抓好公司经营,建立市场机制活、融资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公司架构,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效益。今年公司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围绕休闲文化、渔业体验、水上娱乐、体育健身、餐饮美食、旅游度假、展演节赛等功能,着力开发湖心双岛、中国书法城、凤凰广场、体育广场、沂蒙广场、风帆广场、沙滩浴场、缤纷世界、读书廊、杞柳园等十大板块,开发建设书画交易、趸船餐饮、民俗展馆、文化会馆、高档商馆、游船航运、游泳馆、竞技赛事等项目,让企业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到河边、城市文化到河边、投资增值到河边。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滨河景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景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恳请各级领导继续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临沂滨河景区,我们将在各级领导和各兄弟景区的支持帮助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