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景区建设
突出民族特色 构建和谐水利
延吉市水利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北京2008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国庆佳节之即,在长白山脚下,美丽的延吉,我们迎来了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此我代表延吉市水利局向来自水利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水利(务)厅(局)的领导和工作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一线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延吉市布尔哈通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能够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向兄弟省市学习并交流是我们所期待的,下面我就向各位领导汇报延吉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
一、延吉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的基本情况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是东北亚经济圈腹地“金三角”内中方的支撑点。全市幅员174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0.6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8.9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8%左右,是一个以工业、商贸、旅游业为主的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边疆开放城市。
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快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吉林省县(市)第一,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93位,是吉林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延吉市还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07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15.1亿元,增长19.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延吉经济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延吉四周环山,布尔哈通河从东向西横跨延吉市区,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区,延吉河自北向南,又将河北区一分为二,最后汇入布尔哈通河。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贯穿于整个城市,是依托图们江水系布尔哈通河及支流延吉河的水利工程建设而成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工程于1996年立项,1997年动工兴建,2008年正式峻工,总投资3.1亿元,面积7.32平方公里,完成综合工程量900万立方米。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由长18.2公里的防洪堤、四座拦河坝、20座生态坝、总长2560米的亲水平台等设施以及游园、绿化带、水面、滩地组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科学、合理、完整的景区布局;是以城市防洪为主,集绿色生态、城市美化、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充分体现了“人水相亲、生态和谐”的理念。2007年我市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被列为省级水利风景区;目前已成为观光娱乐、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我局先后荣获了省水利厅颁发的水资源工作特殊贡献奖、省水管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省计划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州“水利系统双项工作目标达标单位”、“全州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延吉市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城市发展,水利先行”,景区所以依托的延吉两河综合治理工程被列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早在1995年就将两河治理规划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为此,96年我市成立了布尔哈通河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正副总指挥分别由时任市委副书记的朴松烈和主管城建水利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水利、计委、财政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并动员全社会力量,花大气力加快两河治理,恢复生态环境,构筑起集防洪、景观、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利体系。市委、市政府还明确提出了加快延吉“一山两河”治理和把延吉建设成“生态、环保、宜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在两河的综合治理上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
科学制定规划是建设好景区的基础,在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上,我们首先是在做好景区资源调查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学习和借签好的做法和经验,并邀请国内知名水利专家到我市考察论证,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出了起点高、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治理与建设规划。规划充分体现“城水结合、水系畅通、回归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使水成为城市之魂。省、州相关领导为规划做了重要批示,规划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延边州水利局下发了《州水利局关于做好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并将延吉两河治理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延边州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延吉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延吉城区水利风景区规划的批复”等若干文件,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深入到建设现场对工程进行巡视调研、了解和掌握情况,指导和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水利局领导更是心系工程,为打造我市精品工程,在工程建设的日日夜夜,忘我工作,经常是披星戴月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检查工程建设情况,科学指挥调度,精心组织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计划的如期完成。
(三)通力合作、资金到位
自延吉两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政府不断加大两河建设资金的投入,两河治理建设总投资达到3.1亿元,其资金主体主要由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两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招商引资,合作经营,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水利风景区开发与建设,先后引入资金1500多万元。近年来在资金筹措工作上,为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市水利局及相关部门领导每年往返于省州计委、财政、水利部门汇报工程建设情况,积极落实资金计划,经过多方努力,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工程计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为做好景区土地确权和划界工作,我们先是向社会广泛宣传建设生态水利风景区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取得市民群众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认同和支持,扩大社会影响,其次是水利、城建、规划、财政等部门相互协作,做好土地确权划界和拆迁工作,及时协调化解景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经过共同努力,土地征用及补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依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对我市四个村屯进行了土地征用补偿,补偿面积10,707万平方米,补偿金额195.64万元。
(四)完善功能、美化环境
过去,由于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加之管理不善,堤坝年久塌陷,水质污浊不清,滩地垃圾成山、杂草丛生、乱挖乱采现象十分严重,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恶劣的水环境影响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这一状况近些年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得到了根本改变,防洪堤坝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城市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布河四座拦河坝、延吉河20座生坝、两岸湿地及绿化建设,使古老沉寂的延吉两河重新唤发了生机,如今延吉两河尽现眼帘的是河水清澈,绿草如茵,堤坝整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水环境,也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利风景区开发项目实施后,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景,也改变了延吉城市建设的景观格局,突出以绿为本,以河为带,以水为线的景区建设将整座城市的景观资源进行了有机组合,使城市布局和功能更趋于合理和完整。水装点着城市,与城市交相晖映、相互衬托,使延吉这座民族特色浓郁的城市更显美丽与和谐。
(五)改革体制、强化管理
为加强景区管理工作,坚持“建管并举,管理优先”的原则,2002年我们成立了河道管理机构,并于2007年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河道管理处被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市编办对河道管理处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由原来13人增加到34人,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核定工程养护经费每年224.3万元。改革使河道管理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改革使河道管理处的职责更加明确。人员的合理配置、两项经费的落实到位,实现了降低成本、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景区管理部门还聘用23名河道及水面保洁员,对河岸、水面、草坪及各类植物每天进行保洁和养护,定期对景区设施进行检查,管养分离,形成了体系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养护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创新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一是与旅游部门合作,共同开发水利景区游览精品线路,拓展旅游区域和项目;二是结合朝鲜族民俗和饮食文化特点通过合作和招商引资方式开发新的景点,先后在水利风景区两岸建起了朝鲜族美食文化长廊、休闲文化娱乐区等。并以经营招租方式对房产、场地等景区可经营性资产采用公开招租方式实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水利风景区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三、延吉市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是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延吉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景区建设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多功能、高品位的旅游度假环境,并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上充分利用了长白山,珲春中、俄、朝边境的区位优势,同本地区人文、生态景观相融合,发展特色旅游,打造民族品牌,向世界宣传和推介延吉,使延吉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6万人次,旅游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了17%,旅游业已成为延吉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由于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激活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能,大批现代建筑应运而生。过去的旧建筑已被各类商业楼群及豪华住宅小区所取代,房价更是一路飚升,商业房平均由原来的每平米2000元左右上升到4000多元,其收益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随着延吉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进而也促进了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43个,引进资金10.5亿元,目前已有3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延吉。与此同时,延吉还成功举办了“中国延吉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北方交易会”“首届创新型国际旅游教育文化论坛”、“欧米茄中国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和“2007中韩IT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延吉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世界所了解和认识。
(二)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升了水利部门社会地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水利风景区是集中展现和弘扬水文化的最佳场所,我们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因河制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水环境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两岸滩地先后建起了亲水平台、草坪公园、沙滩排球场、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摔跤场、健身广场、露天游泳池、滑冰场,旱冰场以及棋牌活动区等众多公共娱乐场所和服务设施,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市民在休闲、娱乐中不仅充分领略了生态水利所带来的自然和谐之美,而且切身感受到了水利建设“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真正含义。景区建设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延吉已多年被评为省文明城市和省卫生城市,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
伴随着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日趋规范,水利行业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延吉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市水利部门也因此多次受到省、州、市等各级部门的表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扩大了水利行业在全社会的影响,社会地位迅速提升。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水利部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荣誉感、使命感、凝聚力明显增强,干部职工无不为自已做为一名水利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科学的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水利行业树立了崭新的社会形象,也为水利人续写延吉水利新篇章鼓足了勇气和信心。
四、今后延吉市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路
在下一步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上,我们的想法是努力做到“三个好”;一是爱护好布尔哈通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品牌,延吉布尔哈通河水利景区这次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对我们来说即是荣誉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我们必须有效维护和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在深化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不断挖掘景区建设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功能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保护好布尔哈通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水资源环境,在提高全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水功能区的管理及对污染源的监管,认真做好清淤、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水环境。三是管理好布尔哈通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设施与安全,进一步加强景区设施建设与维护,不断完善水利风景区的安全保障措施,在管理上切实做到四个安全既游人安全、工程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环境安全。
我们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学习和借签兄弟省市的先进做法,不断改革和创新景区建设的管理模式,用科学和现代的理念建设和管理景区,努力把延吉布尔哈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民族特色鲜明、自然环境优美、现代气息浓郁、综合效益绝佳的现代化水利风景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