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服务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部总工程师 刘宁
按照我部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的要求,着眼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我们选择了目前正在实施的钱塘江河口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和工程建设进行了调研,并与当地有关单位进行了6次座谈讨论。
《钱塘江河口地区的水资源配置规划》的浙东地区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并开始发挥成效,对维护河流健康,解决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一是规划编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二是工程建设和管理要以规划为依据,三是规划的实施需要机制与制度建设作保障,四是民生水利建设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经过调研和座谈,获得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是必须着力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是科学发展观结合于水利工作实际的具体体现。要着力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
二是必须着力民生水利,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以人为本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将民生水利建设推上新台阶。
三是必须着力科学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工程建设。要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树立人水和谐、统筹兼顾的水工程建设理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对工程进行科学、全面的论证,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建设,努力使水工程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四是必须着力统筹规划,努力制定水利科学发展的蓝图。要进一步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构筑起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为水利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必须着力工程的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要科学合理调度工程系统,实现工程系统调度运用的实时俱优,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经久运用,力求工程效益最大化。
六是必须着力机制创新,推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要加强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科研问题和先进实用水利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发挥科技对民生水利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水利行业科技水平。要开拓创新,锐意改革,逐步形成适应科学发展的水利良性发展体制与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解放思想,以学促干,注重实效。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我们认识到,除去主观的因素,客观上也还存有三个制约性的难点:一是社会发展各阶段修筑的水利工程,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工程格局体系很难加以改变,若要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优化布局,加强管理,不花更大的努力难收其效。二是基于水资源的属性和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管理透明性与公众参与性的增强和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水工程建设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风险越来越大。同时各方面利益诉求群体的合作、博弈、协商与竞争,直接影响水工程建设的决策和结果,决定其收益与成本的最终分配,使得水利工程规划建设要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协调、平衡发展就必须克服许多复杂的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是水工程建设如何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作出积极的、成功的回应,需要在人文、自然、经济、技术、市场等共存的环境下研究,这些决定性因素,很多是水利部门不能控制甚至难以了解的。工程无不打下时代的烙印,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往往漠视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配置被动迎合经济发展特别是一些脱离当地水资源条件的产业发展需求,使得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生态与环境恶化。这三方面的难点都需要在工作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努力面对,积极应对。
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一是由传统的技术总结、归纳问题为主,向把握关键、努力解决技术难题转变。促使工程技术工作紧随民生水利发展的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支撑和攻关作用,使水资源利用保护面向资源利用保护服务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与环境;促进合理的水消费观念和水利建设理念,使河流规划建设面向流域规划建设支撑水利事业全局科学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二是由传统的审查式技术把关为主,向融入式、前置式转变。把工程技术工作置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规的背景之下,融入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与涉水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一起,以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理念,扎扎实实做好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用,尽全力加快、加强水工程建设的各项、各阶段前期工作。三是由传统的自下而上、单调刻板的工程技术程序管理,向考虑多元素规划设计条件、全过程积极参与研究转变。实现水工程规划建设技术服务的全覆盖,探索跨流域、跨区域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集约化和最优化,努力实现不同利益群体对水工程建设技术认知判断的全面理解和接受,大力提高各项水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质量和效益。
当前尤其要做好重要水利规划的有关技术组织协调、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技术把关等工作,努力发挥技术支持、配合、协调作用,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多干打基础、利发展、管长远的事,为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和民生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把岗位工作做深、做实、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