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作典型发言
众志成城 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四川省水利厅
“5.12”汶川地震使四川水利设施遭受了重创,形成堰塞湖104处;1997座水库、706处堤防出险;654座、395万kW地方水电站受损;575万人饮水受到严重影响;1100多万亩农田面临断水威胁;全省水利系统死亡、失踪职工和家属139人,重伤34人,近2万名职工及家属因房屋倒塌无家可归。
大灾面前,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水利厅坚持以人为本,带领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打了一场硬仗、险仗、恶仗,取得了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
一、紫坪铺水库安然无恙。地震发生后,冷刚厅长带队赴紫坪铺水库查勘险情,与水利部领导、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保坝方案,落实排险措施,消除了对成都市的洪水威胁。并在全省迅速调集45艘防汛冲锋舟和操作手,于5月14日清晨率先打通紫坪铺库区至映秀的水上救生通道,累计向汶川方向运送抢险、医务人员2万余人,抢运药品物资50余吨,运出伤员和受灾群众2万余人。
二、堰塞湖安全科学快速处置。肖家桥等93处已排除险情,黑洞崖等2处基本排险,老鹰岩险情降低,干河口等8处正研究排险措施。威胁最为严重、排险最为艰难、国内外最为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成功处置了213国道都汶生命线老虎嘴壅塞体,为抢通都汶公路做出重要贡献。
三、震损水利工程成功应急排险。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同水利部从全国调集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队伍一道,团结应战,实施灾情排查和应急抢险。所有震损水库、水电站全部按计划完成应急除险任务,震损堤防应急排险也近尾声。震损水利工程经受了主汛期几次强降雨的考验,没有发生新的较大险情。
四、灾区应急供水得以保障。从全国紧急调集抢修供水设施1300多处,投入临时净水设备6500台套、移动式制水设备46台、运水车120辆、生命吸管1万支,于5月底全部解决了575万灾区农村群众临时应急供水问题。从6月开始,供水保障工作由临时应急供水向过渡期安置供水转变,受灾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五、生产自救及时开展。全省5月底基本恢复灌溉供水,大灾之年实现水稻保栽2941万亩,仅比计划栽插面积少40万亩。96个由地方电力供电的受灾乡镇,除2处丧失供电条件外已全部恢复供电。2787户受灾职工过渡住房全部解决。
六、防汛保安扎实开展。面对震后特殊的防汛形势,全面开展防汛大检查,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制,10名厅级干部分别带领督导组,组织全省1万余人,逐处落实了1997处震损水库的度汛措施。全面排查受灾群众安置点度汛安全,对存在隐患的采取加高挡墙、加固堤防等工程措施进行防范。精心组织了中江、彭州避险演练,为全省防汛、群众避险提供了样板。
七、灾后重建规划顺利完成。在水利部专家的指导和亲自参与下,科学编制水利灾后重建规划,并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审查。成功召开四川水利灾后重建对口支援18省市水利厅(局)长座谈会,实现了对口援建工作在项目、资金、建管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对接。
在这场地震灾害中,四川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处置无一人伤亡,成功解决灾区群众饮水困难,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众涉水纠纷,没有发生一起因水灾害致人死亡事件,谱写了水利抗灾新的伟大篇章。这是一个奇迹,是全国水利人共同创造的奇迹!
我们不会忘记,夺取这一胜利,离不开水利部的正确领导。陈雷部长亲自坐镇、靠前指挥,是我们战胜困难的主心骨。矫勇副部长、刘宁总工驻守一线、风餐露宿,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四一副部长亲临一线看望慰问前方同志;鄂竟平和周英副部长协调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管司孙继昌司长坐镇德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踏勘并现场指导,为德阳市震损水库排险加固和堰塞湖排险处置做出了重要贡献。部机关和部直属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深入灾区,和我们并肩作战。水利部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为我们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们不会忘记,夺取这一胜利,离不开全国水利系统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全国水利系统纷纷捐款捐物,并与我们一起战斗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18个对口支援省的水利同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方面给予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的无私帮助和深情厚爱,谱写了一曲同舟共济的动人诗篇。
我们不会忘记,夺取这一胜利,离不开灾区基层水利干部职工的顽强奋斗。他们强忍失去亲人、家园被毁的悲痛,含眼泪、流汗水、浸鲜血、拼性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中华民族特有的坚持、坚强、坚韧,恪尽职守,连续作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英雄赞歌。
百日攻坚之后,又是千日奋战。下一步,水利灾后重建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一是抓紧实施灾后重建。把灾后重建与发展提高相结合,优先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水问题,加快建设一批对灾区恢复重建起支撑作用的水利基础设施,力争用3年时间,使灾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二是加快病险水库修复。用3年时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震损水库修复,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三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加强灾后重建水利项目的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招投标管理,搞好项目法人的培训,规范项目法人的行为,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以及质量与安全管理。
总之,我们将以抗震救灾精神为指导,大力发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拼劲、激情、作风,以超常的努力攻坚克难,夺取抗震救灾和水利发展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