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的通知》(办建管函[2007]404号)要求,结合吉林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开展的实际,吉林省水利厅对我省水管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吉林省水管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
2002年9月,国务院下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后,2003年11月,省政府下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吉政办发[2003]63号),吉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也随之启动。省政府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几年来一直把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列为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五年中,我们连续下发了水管体制改革文件30多份,其中省政府直接下发文件6份。2006年以来,我们在各市州分别召开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会议3次,吉林省政府对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督查了2次,并对各市县进展情况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吉林省具有水管改革任务的市县区有60个。应参加改革的国管水管单位共有320个,其中水库200座,河道堤防管理单位68个,灌区管理单位32个,其他水管单位20个。改革涉及到水管单位人员15193人。目前,我省有改革任务的60个市县中,改革方案、人员编制、“两项经费”三个批复文件已出台齐全的现有52个,占总数的87%。已落实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分别为2921.71万元、1964.55万元。我省临江市、长白县、宁江区、昌邑区等地已向省水利厅提出改革验收申请。目前,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仍在积极落实中。
二、省直属工程及市县工程进展情况
吉林省水利厅直属水管单位包括新立城大型、沙河中型两座水库,现有职工为532人和85人。一直以来,我厅领导对直属单位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直接参与省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2006年6月,省政府就《省水利厅直属单位的改革方案》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议,确定两单位为准公益性单位。2007年,省编办核定两单位公益性编制134个,省财政核定的人员经费402.63万元已经到位,两单位内部改革工作正在进行。
为使我省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有步骤、有计划、由点到面层层推进。2004年,我厅协调发改委、财政厅等七个厅、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布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市)的通知》,在全省9个市州确定了12个市县为改革试点县(市),我厅对试点单位的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积极调度,并在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针对9个地级市(州),积极做好它们宣传动员工作,2006年以来,多次到9个地级市(州)分别召开研讨和交流会议,并组织它们到试点单位学习和参观,这些措施有力增强了这些地区的改革主动性。现吉林市、辽源市、四平市等地的水管体制改革批复文件已出台,同时在本地区改革工作中,发挥了较好表率和督促作用较为鲜明,对全省的改革工作进程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改革方案、人员编制、“两项经费”三个批复文件已出台齐全的市县已达到52个。部分市县已完成改革任务,已向省水利厅上报了改革验收申请。
三、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定岗定员、经费测算情况
2003年,我厅下发了《吉林省水利厅关于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员测算的通知》(吉水建管函[2003]1号)和《关于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费测算的通知》(吉水建管[2003]34号),举办了“两定”标准测算学习班,及时部署水管单位测算工作,为扎实做好测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经核定,我省参加改革的国管水管单位共有320个中,现定性为纯公益性的有77个、准公益性的有226个、定性为企业的17个。测算水管单位人员需7371人,人员经费9152.75万元,工程维修养护经费14715.4万元。这些测算成果为各地《改革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四、两项经费落实情况及经费落实渠道
目前,我省已核定公益性人员编制3565人、公益性人员经费4765.51万元、维修养护经费4139.39万元。已落实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分别为2921.71万元和1964.55万元。我省水管体制改革的两项经费落实采取属地管理原则,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主要由当地财政部门进行拨付,部分地的方维修养护资金还通过地方小农水砍块资金、地方水利建设专项部分等渠道进行解决。
五、管养分离、人员分流安置及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
吉林省为做好水管体制管养分离、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专门下发了《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改革的通知》(吉水建管[2007]181号)文件,要各地结合实际,从有利于发展和稳定出发,创新水管单位管理模式,将事企分开改革工作一步到位。定性为企业的水管单位,要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定性为纯、准公益性的,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劳动合同制。目前,我省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正在稳步进行,管养分离与人员分流工作有序开展。
六、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拖欠情况
吉林省在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开展前,大部分水管单位属于自筹自支,经济状况普遍不好。据统计,吉林省大中型水库前几年平均收入为11011万元,而年总支出18003万元,年亏损近7000万元。年应发工资总额为10432万元,实发工资为4648万元,年人均收入为5065元。河道年工资性支出623.6万元,每年财政拨款241.6万元,需增加人员经费和管理经费382万元,河道堤防护堤员补助经费还需要860万元。灌区年总收入5447万元,年总支出9379万元,年亏损3932万元。吉林省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拖欠情况较为普遍。
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也带动了我省农村乡镇水管站改革进程。有水管站改革任务的60个市县中,职工有4000人,目前全额财政拨款的已由2个县市的150人,增加到现在32个市县的2200人,差额拨款市县也增加到19个市县的1300人。水管站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七、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困难
(一)经费落实存在困难。一是人员经费落实难。由于我省地方财政大多是“吃饭财政”,现有预算内人员工资尚难以保证,各地虽核定了纯公益性人员编制,但人员经费支出也难以足额到位。二是维修养护经费落实难。在人员经费落实都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地方再增加近百万元的纯公益性维修资金进行工程养护,地方财政压力很大,落实难度就更大了。
(二)社会保险欠账问题突出。我省水管单位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单位经营效益普遍不好,负债较多、包袱沉重,致使大部分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参保单位也存在着比较严重欠保问题,分流人员保障不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全省水管单位应参保人员12304人,而实际参保人员6589人。
八、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设
(一)继续加大对改革情况调度。及时掌握我省各地改革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对各地改革进展情况进行反馈。进一步加快改革工作进程。
(二)继续强化改革的制约力度。按照水利部和省里的改革时限要求,加大“两项经费”落实力度,我厅将根据水管体制总体进程,继续提高水管体制改革制约门槛,对未落实改革“两项经费”的地方,暂停招标手续和开工报告的办理,以此推动全省水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三)继续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内部改革是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我厅将按照《关于做好水管单位内部改革的通知》(吉水建管[2007]216号)要求,加大内部改革检查力度,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在保持改革稳定的前提下,落实好水管单位内部改革。
(四)做好水管体制验收工作。我厅将按照《吉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验收办法》(吉水建管联[2007]141号),根据各地改革验收申请情况,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对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验收。达到“验一个”、“过一个”、“保一个”的成效。
目前,吉林省水管体制改革仍在积极进行。虽然我省水管体制改革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我厅有决心、有信心,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加大改革工作力度,抢抓机遇,扎实地完成好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后序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