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水利与渔业局交流发言


2007-10-1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淄博市水利与渔业局

 

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5 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5%,是我国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多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之路,走科学用水、文明用水之路,全面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特别是2004年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以来,紧紧围绕《淄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定的工作总体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科技支撑三位一体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努力,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2006年的72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在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连续增产增效基本不增水,基本保持了水资源供需平衡。

一、淄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健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实施的体制保障。为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调控力度,在全市五区三县及高新区成立了水务局(处)的基础上,2004年7月,市政府又将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公司整建制划归水利部门,实现了取水、用水、供水、节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水管理环节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规费征收,打破了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管、供、排分割”的管理局面,解决了节水管理的体制问题,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到排水口,实行了“一龙管水”

(二)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是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机构。为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和城建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建设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与渔业局。是任务分解、层层落实。今年8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市政府批转的《淄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建设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目标,落实任务,并列入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会议还对近年来在节水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法规和规划体系建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法规规章体系建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法规依据。重点抓好国家《水法》、《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淄博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办法》、《淄博市取水许可实施细则》、淄博市引黄供水管理办法》等水资源管理、节水工作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今年8月1日,市政府颁布的《淄博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另外,《淄博市节约用水办法》已列入政府立法计划,现已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正按程序提报市政府法制办进行进一步审查和修改。二是编制相关规划,注重从源头节水。从我市多水源供水格局出发,按多水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开展了全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编制工作,将外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源统一进行优化配置,分配到各区县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个部门。特别针对我市中心城区目前存在的供水水源多、供水户复杂、无序竞争明显、水资源的总体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等诸多问题,将中心城区作为重点区域,将南水北调长江水、引黄水及再生水作为重点水源进行合理配置,统筹优化各种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现已编制完成了《淄博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淄博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大武水源地水环境和水资源可利用量调查》等水资源管理基础性研究规划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建立水权制度、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市场调节,健全节水机制

在注重运用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节水管水的同时,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一是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平衡水资源供求关系和企业、居民承受能力,近几年先后7次调整水价,居民生活用水由0.70元/ m3提高到目前的3.225元/ m3,工业用水由1.30元/吨提高3.385元/ m3,并将污水处理费由0.75元/ m3统一调整为1.00元/ m3。最近市政府再次对自备井取水水资源费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0.90元/ m3调整为1.15元/ m3同时,对超计划用水实行了累计加价收费制度。通过价格杠杆,大大促进了企业节水降耗,有效地控制了常规水资源使用量过快增长的态势。二是探索实行用水使用权有序流转。实行用水指标动态管理,对于工业用水每年节约出的1500万m3指标,农业用水每年节约的3500万m3指标,调剂用于城市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每年从水资源费中提取部分资金,建立政府节水基金,返还给节水企业和单位,用于扶持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同时,落实农业节水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国家和省级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补助,支持引黄灌区和大中型水库灌区配套及节水技术改造。通过用水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促进了企业和农村节约用水,有效满足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用水需要。三是积极推进水务运营市场化。近几年,采取BOT、TOT等形式,总投资8.6亿元,先后完成了中心城区和其他4个城区的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其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投资2.24亿人民币,以TOT形式收购市环保污水处理公司。引黄济淄供水工程实行了“订单水”。大中型水库供水工程普遍采取了股份制形式。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中,采取了自来水公司、农村供水协会及股份制供水公司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推进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为建立水权、水市场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一是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严格控制水资源开采利用,对全市包括农村用水在内的2738家用水企业(单位)办理了取水许可手续,办理率达到90%以上。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对27个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有效控制了新增用水量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水节能产业。近五年来,全市原材料、初加工产业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13.6个百分点,节水型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发展高效节水农业11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水库灌区达到0.50,井灌区已经达到0.65。二是实行计划用水制度,严格考核用水指标。实行计划用水是推动和深化节约用水各项措施贯彻执行的有效手段,是节水的重点工作之一。为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实行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的通知》,自2006年起,我们改革城市用水计划编制、下达、考核办法,依据用水户三年实际取水量,运用按比例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全年用水计划,并实行了《淄博市用水计划书制度,按季度组织考核,超计划用水的,征收超计划超定额水费,用经济手段强化城市节水措施。2007年对856家计划户下达了用水计划,下达计划新水量29235万m3,比2006年扩展用水户105家。同时对申请增加用水计划的用户,结合改、扩建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及水平衡测试工作,严格审核审批程序,有效控制了新水量增长。为进一步提高计划节约用水工作的综合效率,研制开发了网络版的淄博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用水计划的制定、下达、考核(超计划加价收费)、查询,计划节约用水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三是加大“两费”征收力度,推进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以全面落实省政府135号令为突破口,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举办了全市法律法规培训班和“票款分离”培训班,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行为,强化贯彻力度。2006年,全市征收水资源费1.45亿元,征收市级污水处理费6200万元,据统计已连续13年征收水资源费过亿元,大大推进了节水工作的开展。四是深入开展全民节水活动,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各项活动,大力宣传用水形势和节水常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同时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发挥节水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全市共创建省级以上节水型企业(单位)72个、节水型社区3个,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30个、节水型社区10个、节水型乡镇20个。

(六)加强科技支撑,拓展节水渠道

一是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十五”期间,全市建设以节水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1344项,新增节水能力1.96亿m3。为调动企业节水积极性,建立了政府节水基金,用于企业节水改造项目的补助资金达到1000万元。二是加快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推广应用。五年来,全市推广节水器具11万件套,累计节水1.76亿m3。农业“三灌”面积达到60 万亩,年节水1.6亿m3。近几年来新建居民小区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三是加快水环境改善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完成了家863计划“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重大专项-“淄博市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课题”,取得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控与预警、污水再生处理与回用、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新成果,建设了漫泗河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水质在线监测示范工程启动了概算投资13.4亿元的孝妇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是加快污水资源化利用。全市已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10座,增加污水处理能力58m3/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1%。全市共有18个项目确定建设中水设施,其中1个经营性的中水回用工程(周村凤鸣小区一期)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2个开发项目的中水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临淄奥林匹克花园、桓台少海花园),3个开发项目的中水设施正在建设中(世纪花园、中润华侨城、普利艾伦庄园),12个开发项目拟建中水设施。

(七)坚持节流、涵养、开源三位一体,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在加强节水的同时,同步推进水资源涵养、保护和开发,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加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做好涵养水源工作。近年来,坚持生态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大面积封禁为主,以小流域精品治理为辅,累计投资2.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8平方公里,占应治理面积的89%。仅此一项,就可年增水资源可利用量3100万m3。二是建设引黄供水工程,做好引水补源工作。引黄济淄工程累计投入10亿元,形成了日供水25万m3的供水能力,供水六年来补充客水4亿m3,极大地缓解和增强了城市供水紧张及应急调控能力。特别是对减少地下水过渡开采,实现采补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构建全市水资源调控网络,做好水资源配置工作。按照“完善水网,构建水系,综合用水”的原则,加快城市水网体系建设。近几年,先后实施了“引太入萌”、“引太入张”、“引黄入湖”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了区域性水资源危机。通过淄河、孝妇河、范阳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引黄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建立起了“三河相通、两库相联、客水补源”的水资源调控网络,初步形成了局域水网。

(八)加强水务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为促进水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安全保障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了淄博市水务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123万元,计划2008年完成。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水务管理工作“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目前已投资400万元,完成了网络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

二、淄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全面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在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首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坚决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

二是完善节约用水制度体系。抓紧配套出台节约用水的有关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用水计量与统计、节水产品认证等制度。搞好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科学的规划来指导节水工作。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指标体系,加强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管理,定期考核,加强监督。健全完善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做到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立节水型器具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广使用经认证的节水产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区分不同水源、用水性质,合理确定水价,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节约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

三是大力加强节水工程建设。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大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力度,充分发挥节水潜力,建设节水型工业;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城市居民“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工程改造步伐,改革用水方式,强化居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区;大力实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充分挖掘潜力,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提高城市污水回用率;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有效利用各类水资源,搞好工程建设和设施配套,建设节水型城市。

四是建立完善节水工作奖励政策。市政府将继续设立节水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节水科研、中水项目贴息、节水宣传、工作奖励等,对在节水管理、节水科研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获得节水型企业(单位)称号的,适当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对建设中水工程设施且正常运转的企业和单位,可享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污水处理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通过强化一系列措施,力求在节约用水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在建设节水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区等方面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