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努力实践“两个转变” 全面提高三防减灾能力


2007-01-23


努力实践“两个转变” 全面提高三防减灾能力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
(2007年1月23日)

    广东位于祖国大陆南端,地处珠江流域下游,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河流有542条,主要河流有东江、北江、西江、韩江和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我省大陆海岸线3368公里,居全国之最,受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季风影响,在我省登陆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有3.5个,台风暴雨洪水频繁。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777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80%降雨集中在汛期,易形成大涝大旱,近年来珠江河口又连续遭受咸潮袭击,防汛防旱防风(简称三防)任务十分艰巨。我省三防工作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关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践从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从单一抗旱到全面抗旱的 “两个转变”的新思路,不断提高三防能力,战胜了“三年冬春连旱和两年大涝”特大自然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三防统一指挥能力
  “两个转变”是中央治水方针和国家防总、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两个转变”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对我省三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按“两个转变”的要求抓好我省三防减灾工作。省防总先后4次举办”两个转变”专题研讨班深入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总的部署,统一认识,更新观念,落实责任,以“两个转变”为指导,有力促进了三防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2003年5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对三防工作就作出了30多次重要批示,每当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都亲临省三防总指挥部。 2006年3次到省防总和6次亲临抗洪救灾一线。张书记一再强调“要千方百计确保安全度汛,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转移危险地带群众时要做到“不少一户、不漏一人”。黄华华省长每年都上北江大堤检查,部署当年全省三防工作。 要求各地在防御台风、洪水期间,要落实“四个百分之百”(渔船要百分之百回港,渔排的人员要百分之百上岸,危房、五保户人员要百分之百转移,危险区域人员要百分之百转移到安全地方),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的灾害事故,尽量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每当发生重大台风和洪涝灾害时,我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三防指挥部,通过三防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各级三防指挥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发挥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统一指挥的作用。在防御“05.6”超百年一遇洪水期间,根据汛情,省防总及时提出启动西、北江防汛抗洪Ⅰ级应急响应的建议,省委、省政府迅速批准,并由省防总对全省抗洪救灾工作实施统一指挥调度。2006年抗击台风“碧利斯”期间,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联名签发《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解决受灾群众当前生活问题的紧急通知》,各级党委、政府和三防指挥部门立即行动,采取具体措施,抓好紧急通知的落实。省政府成立黄华华省长为组长的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并派出12位省领导率领的工作组分别深入12个重灾市指导救灾复产工作。省救灾复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省三防办,由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周日方厅长任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全省救灾复产工作。


    二、夯实基础,提高工程防御能力
    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实践“两个转变”、实现人水和谐共处的基础。广东人多地少、河网密布,水利工程设施标准相对偏低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实施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和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贫困地区机电排灌、水库移民三个议案,不断推进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建设,发挥了重大的防灾减灾效益。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计划投入547亿元,建设和加固 292宗骨干工程,使县级以上城市及部分主要中心镇的防洪工程、主要江海堤围和大中型病险水库得到全面加固达标,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将于2008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工程2006年已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饮水难问题,现正着手解决164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问题。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共投入54亿元,其中省级投入26亿元,对全省6420座小型水库中的5600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目前已完成4100多座,预计2008年将全面完成。省投入8亿元,实施贫困地区机电排灌工程,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机电排灌、水轮泵站进行技术改造和重建,全面恢复和提高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排涝抗旱能力。结合水库移民议案、危房改造和水毁全倒户房屋重建工作,加强泥砖房改造,努力提高民房的抗风和抗雨洪能力。2005、2006年我省近12万水毁全倒户,全部搬进了新居。
    同时,我省统筹兼顾防洪和水资源利用,各地按照供水和水资源规划,调整供水布局,进行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潮州水利枢纽、珠澳咸期应急工程等一大批水源工程建设,实施雷州半岛西南治旱工程,并计划今年开始启动在东江流域实施初始化水权分配工作,以此提高我省缺水地区及香港、澳门的供水保证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三防管理能力
   洪水管理和主动、全面抗旱都需要科学管理。我省以“两个转变”新思路为指导,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管理,提高防灾减灾管理能力。
   一是落实行政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省防办将三防行政首长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责任制、领导包干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等进行了细化并狠抓落实。做到责任人安全检查到场,研究度汛措施到场,工程抢险到场。汛前检查时对每宗工程登记造册,责任人在表上签字验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理。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2006年6月英德市发生两座小水电站垮坝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性质严重。英德市政府对行政、技术责任人分别给予了行政处分,司法部门还追究电站业主刑事责任。
    二是全面推广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台帐。按照国家防总“两个转变”和省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我省相继编制完善了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以及大江大河、重要堤围和大、中型水库防御洪水的工程预案,完成了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健全了三防应急响应制度。特别是针对山区山塘水库多、农村危房多、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山洪地质灾害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探索。河源市通过建立市、县、镇、村四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台帐、实行逐级承包、责任落实到人,并将防灾减灾的成效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从被动抗灾转为主动防灾,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探索出一条山区防御山洪灾害的新路子。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在全省推广河源市台帐预案经验。目前,全省范围的市、县、镇、村四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台帐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是全社会形成了防灾减灾联动机制。我省制定了三防成员单位职责制度,通过多年磨合运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形成了全社会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当发生重大灾情时,各级党委、政府沉着应对、靠前指挥,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基层党组织行动迅速、坚强有力,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奋勇拼搏,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英勇抗灾,发挥了突击队作用;专业抢险队伍长途奔袭、机动作战,发挥了重用的支撑作用;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积极配合,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临危不惧、自救互救,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在2006年抗洪抢险中,15位省领导分别带领工作组深入灾区抗灾救灾,4.3万个基层党组织和100多万共产党员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6名党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出动解放军官兵8.6万人次、武警和公安干警10.5万人次,解救转移受洪水围困群众近40万人。财政部门拨付救灾资金26亿元,为灾区救灾复产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水利部门加强对水利工程查险抢护和科学调度,确保了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堤围、城市的安全;省国土资源厅先后成立了4个厅领导为组长应急工作组奔赴一线和10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12000多份;交通部门认真做好抢险救灾船只调度,抢修水毁公路1048条2616公里;铁路部门保护被洪水围困的8800名旅客的生命安全;司法监狱管理部门和武警部队安全转移受洪水围困1663名犯人,没有一个逃跑和死伤;民政部门组织募捐救灾款项5亿元,近7万户“全倒户”在元旦前全部搬进了新居;教育部门免除64万因灾致困学生的学杂费和书费;卫生部门派遣医疗卫生队医治灾民6万多人。水利、通信、交通、电力等部门及时修复水毁工程。


    四、加强抢险队伍建设,提高抢险救灾保障能力
    针对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加大物资储备,为抗洪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国家防总的关怀和指导下,省防总在省水电工程二局、三局等单位先后成立了由省防总统一指挥调度的省防汛抢险机动队、二队和西江、北江防汛抢险机动队等四支防汛抢险机动队伍,在防汛抗洪中,行动迅速,抢险得力,多次使我省出现险情的水利工程化险为夷,发挥了重要的突击作用。
    在防御“05.6”洪水期间,省委张德江书记指示,要建立半军事化的民兵轻舟机动大队。2006年3月,省防总在佛山市成立了半军事化的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这支队伍包含民兵轻舟机动队和潜水队,由434名民兵和36名专业潜水队员组成。经过几个月的临战训练,很快形成了战斗力。在2006年7月粤北、粤东大洪水中,这支队伍提前部署、奋力抢救,出动近2000艘次,安全转移了2万多名受洪水围困的群众,并运送大批救灾物资,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洪水过后,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又先后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地区分别成立了各由300名民兵组成的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二大队、三大队和四大队,可满足全省范围内水上突击救援之需。这四支民兵轻舟机动大队采取与省军区共建模式,由民兵组成,不占编制,日常由军分区组织训练,驻市三防指挥部管理,省防总直接指挥调用。每队成立时省财政一次性补助装备、基地建设、训练等费用300万元,并且给各队每年补助运行费40至70万元。
    同时,省、市、县各级加强了防汛物资仓库的建设,加大了物资和装备的储备。最近,省防总计划投资4800万元,建设12300平方米的省防汛物资中心仓库。
    根据遭受台风袭击多的实际,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渔船船东互保组织,在转移群众工作中努力探索从依靠行政强制手段转变为群众主动上岸避风的做法,真正实现防风避灾的宗旨。到目前全省25万渔民中已有9万户买了保险。省财政计划2007年安排2000万元补贴渔民购买渔业保险,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科学调度,提高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能力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将“两个转变”应用到防洪抗旱实践,树立洪水资源化的理念,通过充分发挥骨干工程的作用,结合预报成果,精心计算、谨慎评估风险、科学调度洪水,实现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是努力做好流域水资源调度。2004年枯水期,东江流域大旱,东江博罗站最枯流量仅110 m3/s,省防总对东江三大水库应急调度,细水长流,调水10多亿 m3,结合定额配水,保证东江沿线和香港4500万人的用水。“05.6”大洪水中,省防总科学调度,从18日至27日新丰江水库利用兴利和防洪库容,几乎拦蓄了所有入库洪水(23.8亿m3),枫树坝水库也拦蓄了1亿多m3洪水量,将东江博罗站100年一遇洪水削减到10年一遇。接着,2005年枯水期,省防总对三大水库进行全年调度,把“05.6”洪水期拦蓄的30多亿m3洪水变成优质的水源,保证博罗站流量不小于320 m3/s。
    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我省先后成立了韩江、东江、北江流域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和优化水资源配置。
    二是科学实施洪水风险调度。2006年7月遭受“碧利斯”台风暴雨袭击,预测17日早上起飞来峡水库入库流量将超过50年一遇,预案明确规定要控泄调度,但此时上游英德市城防堤正在抢险,考虑到水库至北江大堤区间洪水不大,省防总经过紧急会商,作出了不控泄调度和不成立北江大堤前线抗洪指挥部的决定,将主要的抢险力量布置在韶关等重灾区。若飞来峡水库按常规调度,上游英德市城防将受严重威胁。事实证明,这次风险调度是非常成功的。7月19日,下游清东围出现重大险情,省防总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果断发出控泄的调度令,利用飞来峡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拦蓄洪水,有效减轻了清东围的压力,经过全力抢险,终于保住了堤围。
    三是主动抗旱,全力保证东江和港澳供水。我省从2003至2005年三年持续干旱,遭遇近20年来最为严重的咸潮上溯,影响澳门、珠海的供水。国家防总应我省的请求,连续两年实施了西江调水压咸补淡应急工作。在珠江委的精心组织下,在上游有关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有关地区和部门密切配合,使调水压咸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2004年共调水8.51亿立方米,2005年共调水5.5亿立方米,保证珠澳饮用优质的淡水。同时,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城市通过建立健全以水价为杠杆、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清淤保洁工程,极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六、加强防办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省防办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人员不断充实、素质不断提高,硬件逐步完备、软件逐步更新,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按照国家防办模式,把省防办人员定编20名转为国家公务员,并由一名省防总副总指挥兼任办公室主任,设置5名副主任、1名总工,全面加强组织协调能力。最近,省政府决定把全省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办,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协调指挥。
    二是加快三防指挥系统建设。从2003年开始,成立了由防办牵头、14人组成的项目办公室,独立办公地点集中办公。专项投入1.8亿多元,分两期建设三防指挥系统。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展开,计划于2008年全面完成。我省已对340处江河、82处水库水情报汛站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已建立雨量站1600多个,站点密度基本达到每100平方公里一个雨量站,并实现计算机广域网传递水、雨、风情。
    三是建设了新的省三防指挥中心大楼,建成了三防计算机广域网、三防办公管理系统、三防信息查询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三防PDA预警系统和台风预报分析系统等,使三防工作效率和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对防办队伍按照半军事化要求严格管理,做到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过硬、保障有力。在应对近年发生的较大的水旱风灾害中,防办的同志,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较好发挥了“参谋部”、“后勤部”的作用,为我省取得抗洪抢险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国家防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3和2005年度,我办获得了“全国先进防办”称号,2005、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总授予“抗洪抢险救灾模范集体”称号,2006年省防办6位同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抢险救灾模范个人”称号。
    近年来,我省三防减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仍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三防工作与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与“两个转变”要求有较大差距;水旱风灾害仍然是我省心腹之患,防汛抗旱工程体系还不完善,有的工程标准还不高,“两小工程”问题仍然突出,防汛抗旱法规出台工作有待加强。我们将按照国家防总、水利部的部署,不断学习兄弟省市的宝贵经验,推动我省三防工作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