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厅代表蒋屏发言


2006-11-17


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科学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



  摘 要:文章在论述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评价模型的构建模块、评价模块和检验模块三大模块建立过程,并通过不同自然经济条件的13个县的分析评价,对全省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作出描述。通过综合评价提出了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农村水利 现代化 评价 指标 研究

  1.引言
  浙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2005年浙江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具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浙江的现代化必须有水利现代化作支撑和保障,农村水利现代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也是21世纪农村水利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为科学评价浙江省农村水利发展程度,指导今后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农村水利现代化涉及经济、社会、技术、资源、生态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很丰富。对它的研究必须吸收各相关学科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课题研究首先运用理论综述法,查阅大量相关理论以及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农村水利的各项影响因子,将专家估测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主、客观分析的合理性;在评价模型的构建中,运用统计分析和数学分析法,从理论的角度验证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予以验证。通过将本指标体系运用于抽取的13个典型县以及浙江省的评价,对浙江省当前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状况做出了评价。
  3.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反映农村水利现代化单项特征的指标比较多,为了能够客观、准确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区域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在确定指标体系时遵循了四大基本原则,即:系统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设立既要反映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与浙江省现代化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浙江省农村水利及水利现代化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全面地反映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及方向;反映浙江省农村水利对浙江省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度量关系,要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效益的兼顾,体现富裕度、安全度、舒适度、文明度的结合。
  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特别是定量指标要能够反映浙江省未来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性与目标性,能够尽量剔除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的差异导致定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较大差异,便于进行浙江省内外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评价指标体系要在系统的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都可以比较,指标的横向可比性是针对若干被评价的对象之间可比而言,要求评价指标定义明确,符合规范,统计口径、范围一致等。确定的指标体系既要能够体现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水利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又要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及各省市、各市地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相比较。即要求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历史可比性和国际间或地区间的横向可比性。因此,选择的指标统计口径应尽量用相对数,不用绝对数;在计量上使用以基准年为标准的不变价格。
  可操作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指标体系简单明了,计算方便;另一方面要求所需资料便于获取。可操作性原则与充分性原则并不冲突,只是要求在遵循充分性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少而精,简洁直观,不过分去追求理论上的理想和完善,而是尽可能做到便于操作运行。设计的指标体系,尽可能利用国家统计部门和水行政部门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保证评价数据具有权威性和一致性。对于目前尚不能统计和收集到的非标准统计数据和资料,尽量不纳入指标体系。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指标确定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定量指标要简明、综合,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和描述被评价事物或系统活动的全过程和活动规律,正确揭示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
  3.2 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总指标为“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
  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由4个系统来支撑,分别是农村防洪除涝安全系统、农村用水安全系统、农村水生态环境安全系统和农村水利保障能力系统。这4个系统在指标体系中分别通过4个一级指标表征,分别是农村防洪除涝安全指数(Defense Index, 简称D指数)、农村用水安全指数(Utilization Index,简称U指数)、农村水生态环境安全指数(Entironment Index, 简称E指数)和农村水利保障能力指数(Sustainment Index, 简称S指数)。4个一级指标共分解为11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进一步具体化就扩展为渗透到农村水利工作各个方面的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可以在单项评价中独立使用。本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了28个三级指标。
  3.3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采用了专家估测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专家估测法和层次分析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专家估测法的优点在于解释性强,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够在评价对象有显著差别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更贴近于实际,在多层次的指标体系评价中能够保持各层次指标的含义不变,有利于各评价对象的横向比较,但也存在着客观性较差,易受到专家主观影响的缺点;而层次分析法一般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演算过程的逻辑关系明确,有严格的初始假设条件、严谨的中间计算步骤和严密的最终运算结果,其确定的权数在大多数情况下精度较高,但在多层次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指标含义不很明确,有时会与实际情况相悖,而且对所得结果难以给予明确的解释。
  针对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缺点,采用将二者相结合的赋权法,也就是首先通过典型抽样调查,用专家估测法制定一套指标权重,再采用客观赋权法对用主观权重做出的评价结果进行检验。两种权重确定方法的结合,一方面发挥了主观赋权法的解释性强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有了客观赋权法的客观性的优点,使两类赋权法的优势互补,从而能够实现对更全面、客观地评价。
  具体步骤为:①指标重要性咨询;②咨询权重值整理;③主观权重值确定;④指标权重确定,用主观权重值对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做初步评价,与因子分析法做出的综合评价结果对比;若二者基本吻合,则把主观权重值确定为最终的指标权重;若二者差距较大,则回到第③步,对权重结构再次调整,直到主观权重值通过检验。最终确定的权重如表1所示。
  3.4评价指标体系阈值的确定
  阈值(threshold value)是指界限值, 临界值, 门限值。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阈值是指评价现阶段农村水利建设水平时所设定的具体指标的目标值,是农村水利建设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判断标准,也是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的起始点。
  根据综合与具体相结合、系统与层次相结合、客观与动态相结合以及科学合理与简便易行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浙江省和国内其他部分省市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阈值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体系的阈值。详见表1。
  4.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模型的建立
  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模型包括三大模块:构建模块、评价模块和检验模块。构建模块包括指标体系框架、指标权重、指标的现代化水平阈值和三级指标值收集整理;评价模块包括三级指标评价,二级指标评价、一级指标评价和现代化总水平评价;检验模块包括分类假设检验、指标权重检验和模型总体检验。
  4.1 构建模块
  构建模块也就是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即包括: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阈值的确定。
  4.2 评价模块
  评价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加权指标值计算和各级指标评价。
  加权指标的计算是指,对除三级指标外的其它各级指标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得出。计算顺序是先计算二级指标值,再计算一级指标值,最后计算总指标值。高一级指标值由该指标所对应的低一级指标值加权求和而得。

  当P为总指标时,j取1,m取4; 当P为一级指标时,j取1,2,3,4,m取2~4;当P为二级指标时,j取1,2,…,13,m取2~3。
  其中: Pij——第i个样本的第j项本级指标值,
  Sik——Pij所对应的第i个样本的第k项次级指标值,
  Wk——Pij所对应的第k项次级指标权重
  n——评价地区数。
  在得到指标值后,还要进行对指标的评价,具体可分为相对评价和比较评价。相对评价就是把指标值与阈值比较,用两者的比值来表示某项指标的现代化水平, 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相对评价用于全省评价和典型县评价。评价公式见式2。

  当P为总指标时,j取1;当P为一级指标时,j取1,2,3,4;当P为二级指标时,j取1,2,…,12;当P为三级指标时,j取1,2,…,28。
  其中:PEij——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现代化评价值,
  Pij——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规范值,
  P0j——第j项指标的现代化水平阈值, n——评价地区数。
  比较评价是对典型抽样县按各级各项指标排序,得到农村水利现代化状况的相对水平。也可以用典型抽样县与全省的同一个指标作对比,从而发现某个县农村水利的某项指标值在全省的位置。比较评价用于典型县评价。
  4.3 检验模块
  分别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假设检验、指标权重检验和模型总体检验,从而验证指标体系中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的合理性。
  (1)分类检验。主要用于检验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确定时所利用的分类方法的正确性。本课题所采用的分类检验方法为系统聚类法。首先用系统聚类法对一级指标做样本聚类分析,如果聚类结果和原分类基本一致,则接受三类地区划分的分类假设;如果聚类结果和原分类差异太大,就必须对分类做调整,重新计算权重和加权指标值,重新评价全省和各抽样县的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确保指标权重的准确性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2)指标权重检验。主要用于检验指标权重这一模型的关键因素的正确性。检验的方法是先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到各县的水利现代化水平总体评价值;再对每一个一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做因子分析,求出各县的一级指标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共有4组一级指标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用这4组综合得分做解释变量对用加权求和得到的总体评价值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若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足够大,回归方程总体统计显著,则认为指标权重选择合理,否则重新确定权重,重新评价。
  (3)模型总体检验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检验。定量方法是首先要用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出各县的水利现代化水平总体评价值;其次对一级指标做因子分析,求出各县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然后用两组评价值做线性回归分析,若回归方程的拟合度高,回归系数统计显著,则认为模型总体能够通过检验,否则,重新确定权重,再次评价分析。定性方法是分别用定量方法得出的两种评分值对各县市排序,若排序结论基本吻合,则模型能够通过总体检验;否则,要从权重确定开始,重新进行评价分析。
  4.4 结论分析
  结论分析部分是利用管理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相关理论,结合水利事业的内在规律,对模型产生的评价数据做科学地解释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有利于当地和全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合理建议。结论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研究方法。
  5. 浙江省当前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状况评价
  浙江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将各县(市)按三种类别划分。一类地区为经济较发达县(市),二类地区为经济中等发达县(市),三类地区为欠发达地区。为了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作出评价,分别从三类经济区域中抽取了13个典型县进行调查评价(详见表2)。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的趋向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一类地区为0.70556;二类地区为0.62497;三类地区为0.58126。
  全省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为0.64212。一级指标农村防洪除涝安全指数0.66543,农村用水安全指数0.62393,农村水生态环境安全指数0.58325,农村水利保障能力指数0.67695。
  6. 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6.1 三级指标反映出的问题
  堤防工程是农村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防洪标准在4级及以上的河道干支流堤防和海塘工程能够有效地起到防减灾作用,现代化标准达标率应该是100%,目前累计只有45%堤防工程达标。而且各类地区都有堤防工程工作较弱县市,是普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防汛指挥系统完善程度和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完善程度虽然得分分别是100%和97%,但数据是根据5个和4个水利工作较好的典型县平均值得到,此指标的评价值是乐观评价。此处反映出的问题是部分县市是否对这两项指标进行考核,应加强对非工程措施的重视程度。
  水灾成灾比例高,短期要加强防减灾工作,长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一类地区要提高森林覆盖率,遵照水循环的规律来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偏低,用水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县市间的用水效率差别大。
  三类地区,尤其是山区县市,需要加强统一供水工作,提高农村供水普及率和饮用合格水比例,保证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数量和水质。
  污水处理率统计数据严重缺失,只有3个县市提供有效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是对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改变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资,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回用率。
  人才职称结构偏低,需要加强在职学习和引进人才的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改善是长期的工作,应该有制度化的措施保证人员知识结构的持续提升。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争取在人才结构上达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水利管理信息化程度和水行政执法体制完善率数据缺失严重,此处做了乐观的评价。应该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加强水利现代化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在管理现代化中应包含信息化建设。
  6.2 二级指标反映出的问题
  乡镇、村庄防洪除涝工作有待加强。该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堤防工程达标率和水灾成灾系数得分都较低,防汛指挥系统完善程度指标数据严重缺失。所以应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入手,加强乡镇、村庄防洪除涝工作。
  农业灌溉用水方面主要是要提高用水效率,提高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推广节水灌溉方式。
  农村人畜饮水工作中,既要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也要大力改善水质,提高合格饮用水比例。
  科技应用水平指标反映出农村水利人力资源的短缺。该指标得分在一、二、三类地区之间呈递减趋势。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缩小地区间的人才和科技差距。
  管理水平指标得分较低的原因是行政管理经费投入较少,尤其是二类地区和部分三类地区。由于此类比例指标是逆向指标,投入经费越大,在总经费中的比重有减少的趋势,所以从根本上应该加快地方经济建设速度,增加水利总投入。水利管理信息化程度指标数据严重缺失,反映出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6.3 一级指标和总指标反映出的问题
  浙江省农村水利的现状与现代化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经济较发达的一类地区水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突出;三类地区在防洪除涝安全、用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四方面均有明显差距,二类地区介于一、三类地区之间。对照指标评价结论,深入剖析当地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是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