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优化水资源配置 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2006-06-01

优化水资源配置

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玺

 20066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雷·额尔德尼副主席委托,对国家各部委及各位专家多年来对我区各项事业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保障作用非常明显。水利部、西部办组织召开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意义重大。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进发展模式和用水方式的转变和调整,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一)区情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全区总土地面积118km2,人口2380万。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富集,草原总面积约87k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2%。地下矿藏已发现的有120多种,其中有42种矿储量居全国前10位,7种居全国之首。特别是煤炭储量极其丰富,现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5%以上,远景储量在1.2万亿t以上,均居全国第二位。

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50-500mm之间,蒸发量在500-3000mm之间。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5.02亿m3。此外,黄河正常年份分水指标为58.6亿m3黑河分水指标为8亿m3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我区现已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具有我区特色的六大优势产业,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5年,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3823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900美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2.334.243.5,调整为2005年的15.744.140.2。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5%,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煤炭产量由7247t增加到2.6亿t,增长2.6倍,电力装机由900kw增加到2100kw,增长1.3倍,累计外送电力1349亿kwh

3、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2.5亿亩,累计增加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18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

4、开工建设了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在确保居民生活、粮食安全和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积极推行水权转换,调整用水结构,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高效率方面转移,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05年底,全区水利工程年供水量为178.15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92.88亿m3,地下水供水84.82亿m3,其它供水0.45亿m3。农业年供水量占86.8%,工业占5.1%,城乡居民生活占4.3%,生态占3.8%

2、存在的问题

随着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配置状况、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要求明显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呈“东丰西贫”的特点。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自产水资源量占全区的6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地表水总量的83%。呼、包、鄂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区,自产水资源量只占全区的8.86%。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黄河、辽河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近五年实际平均用水量超过分配我区平均引黄水量,辽河流域的通辽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已经接近可利用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用水效率较低。全区人均综合用水量高出全国人均水平近290 m3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城市管网漏失率达2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2004万元GDP用水量629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是水资源调控配置工程少。由于缺乏布局合理的调蓄水骨干工程,全区自产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率很低,特别是水资源丰富的嫩江及额尔古纳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仅为2.3%。对于黄河、内陆河和辽河流域来说,资源性缺水严重,缺乏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四是用水结构性不尽合理。全区农业用水比例占8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工业用水比例占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7个百分点;现状用水结构难以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是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地表水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问题,32条主要河流污染河长占监测总河长的65.2%。污染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辽河和黄河流域。呼和浩特、通辽等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漏斗区面积持续扩大。全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各类土壤侵蚀面积79.2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7%,全区约 60%的草地沙化退化,是我国北方发生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区之一。

二、“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速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强化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北方生态屏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和谐内蒙古。主要预期目标是:自治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力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着力调整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加速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抓好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村牧区水利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hm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0%。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嫩江流域,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黄河、辽河流域。

二是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巩固和提高能源、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全区煤炭产能达到4亿t,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0kw,新增甲醇系列产品1000t,煤焦化系列产品1000t,煤制油、聚氯乙烯各500t

三是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鼓励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产业集中。依托大中城市、大型产业基地和城镇经济带,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开发格局。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实现崛起。

四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完善功能的原则,多元投资,加快交通、水利、城镇、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规模和重要工业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五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加强资源管理,推动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

三、“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水资源保障思路和措施

(一)总体目标

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十一五”规划,全区201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200亿m3左右,全区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320 m3左右,灌溉水利用率达到4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中水回用率达到50%;通过全面节水和大力调整用水结构等综合措施,力争使工业用水比例由5.06%提高到18.4%,农业灌溉用水比例由86.78%降低到68.2%,生活用水比例与现状基本持平,生态用水比例由3.81%提高到9.6%

(二)主要措施

我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生态环境也非常脆弱,经济要发展,生态要保护,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才能更好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1、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实施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新机制要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快节水高效型农业、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黄河、辽河流域主要通过节水来满足部分新增生活、工业、生态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2、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用水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传统和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相结合、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审批和核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同时考虑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构建较为完善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3、大力调整用水结构。通过政府调整用水指标、节水、水权转换、用水补偿机制等综合措施,实现农牧业、工业、城镇、生态用水结构的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4、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以防治水污染及控制地下水超采为重点,全面推进水功能区划制度的实施。要通过各种措施,保障重点生态建设用水,促进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

5、积极探索加快水利发展的新机制。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以管好资源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核心,大力推进水利改革的步伐,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水价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我区的黄河、内陆河流域,资源富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该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且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进而制约着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建议国家尽早启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二)“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建议国家根据黄河可利用资源量以及“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的可供水量,统筹考虑黄河流域各地的经济发展,对1987年的分水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内蒙古的分水指标。

(三)我区的额尔古纳河水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几乎没有开发利用,但该河属国际河流,建议国家加大对该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谢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6月1日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