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切实保障区域水安全


2006-06-01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切实保障区域水安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地处黄河上游,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按自然地理分为南部山区、中部风沙区和北部引黄灌区。2005年全区总人口596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亿元,粮食总产量29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元,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8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经济欠发达。

一、面临的严峻水资源形势

宁夏四分之三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全区多年平均降水289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由南向北递减,经济集中的北部灌区年降水仅180毫米。区内自产水资源量少质差,属资源型缺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过境黄河水,一般年份允许耗用黄河水资源量40亿立方米。

宁夏目前面临较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一是缺水问题严重。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来水持续偏枯, 19982004年宁夏分配的允许耗黄指标平均为30.5亿立方米,其中2003年仅为24.9亿立方米,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全区目前仍有超过200万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中部干旱带有55万人饮水异常困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二是现状水生态环境恶化不容忽视。目前水功能区划达标率不足35%。天然湖泊湿地退化严重,与上世纪中期相比,天然湖泊湿地面积减少60%左右。银川、石嘴山等城市地区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也较为严重;三是未来一个时期内,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用水需求将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保障我区水安全的根本出路

本世纪头20年,是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核心是加速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城镇化的进程,战略重点是立足区内的煤炭资源优势,依托已列入全国13个亿吨级大型矿区的宁东煤炭基地,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同时实行全区统筹、分级规划,以大银川建设为龙头,推进沿黄城市群建设。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对供水量、供水保证率、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未来一个时期全区的供水、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压力将不断加大,可用水量与发展需求、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排污总量与纳污能力之间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

从水资源基础条件来看,今后一个时期西北地区水资源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增加黄河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潜力也受到黄河流域水资源衰减的侵消,因此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水之前,宁夏不存在大规模开源的可能。现状水问题的解决和今后一个时期用水增长的需求都必须立足于自身挖潜来解决,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保障区域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目前宁夏农业耗用水比重高达90%以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同时受工程和管理基础影响,各行业用水效率不高,水的循环利用程度很低,各业节水尤其是农业节水潜力很大。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和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实现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水安全保障。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展

针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水资源的瓶颈制约,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自治区决定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的重大战略措施,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省区级节水型社会并付诸实施,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053月,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宁夏代表团提出的“将宁夏作为全国第一个省区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列为十大重点办理的建议之一。2005年6月,国务院将“重点抓好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设”写入《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63月,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专家审查会,与会专家和部门代表充分肯定了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建议国家加大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最近,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试点工作的意见,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为系统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自治区政府成立了以马启智主席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在做好全面规划工作的同时,先期启动一批试点,积极探索水权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城乡水费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切实抓好农业节水和灌区节水工作,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目前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

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与用水效率效益的提高,我区确定了“以水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转促配、以联补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即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与规模,通过结构与布局优化来提高单方用水的经济与生态产出,通过全面深度节水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通过初始水权分配与转换来促进水资源高效配置,通过多水源多工程的联合调配来缓解区域缺水问题。根据这一思路,确定了以下五方面主要建设任务。

1.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节水高效型的产业体系

立足能源和土地两大优势资源,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做强能源化工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增值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现代化畜牧业,提高单方水的农业产出。

2.完善节水工程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按照总体规划、远近兼顾原则,加速全局性的节水、配置和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蓄水,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安全保障程度。重点建设以“两两合并”和沙坡头南北干渠为标志的农业节水工程,以河西骨干排水沟系为重点的农业与生态安全保障工程,以贺兰山东麓调蓄和输配水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以中部干旱带扬黄水科学调配为重点的人饮安全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3.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水资源和用水科学管理

在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初始水权分配,规范水权有偿转让管理,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水权制度。围绕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健全水资源和用水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基础设施,增强管理能力。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深化农村水费改革,配套完善节水激励政策。在加强政府调控和经济调节的同时,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形成以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公众参与管理机制,使公众真正成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

4.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城乡工农的互补机制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扩大和深化水权转换的试点工作,完善水权有偿转让与交易的管理制度,推进水权转换总体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政府对水权有偿转让的指导和监管,开展水权转让的后效评估,积极培育规范的水权交易市场,推动农业水资源向工业用户,农村水资源向城市用户的有偿转让,建立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互补机制,提高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严格用水与排污总量控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针对我区湖泊湿地退化、盐渍化、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监控管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利用特有的水利工程网络优势,构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水网,实现雨洪水、中水资源化利用,保护和修复水生态;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健全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和有偿排污制度建设,落实总量控制下的排污分配与监控,实现水功能区达标;实施水源替代,严格地下水管理,遏制深层地下水超采。

宁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经济区,两千多年来延续着传统粗放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要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的节水型社会,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模式,深化机制改革。宁夏属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这场有成本的社会变革,迫切需要国家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从政策、资金和科技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帮助我区在经济社会战略转型的初始阶段起好步,完成新型工业化初期的原始积累。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6月1日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