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水利局科长卢友行发言


2006-05-28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工作

泉州市水利局

    泉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756万(未包括金门),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603万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30亿元。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行列,鲤城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丰泽是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泉港是崛起中的世界级石化基地,石狮是中国服装之城,晋江是中国鞋都和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南安是中国建材之乡,惠安是中国石雕之乡,安溪是中国茶都,永春是中国芦柑之乡,德化是中国瓷都。可以说泉州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同时却又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她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占全省27%GDP,养育了占全省20%的人口。那么我市水利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

一、水资源状况

    全市的水资源自然分布现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人均占有量少。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330立方米,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和福建省(34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二是区域差异明显。泉州市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山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水资源较少,仅占30%,沿海突出部和岛屿更是严重缺水,石狮市、 晋江市、惠安县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66立方米、429立方米、491立方米,已属于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即为绝对贫水区。三是时空降雨不均。泉州市年降雨量、年径流量约60%--80%集中在4--9月份,特别是梅雨和台风雨,时间短,数量大,极易产生洪水,由于现有蓄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偏低,弃水现象严重。这种水资源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造成水资源年内供需不平衡。四是入海损失严重。天然来水量丰富的晋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没耕地、移民等客观原因无法兴建大、中型水库,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奔腾入海,损失的水量约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0%。由此可见,泉州市的降雨量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却十分有限,用水紧缺形势日趋明显。

二、以优化配置为核心,有效解决沿海水资源紧缺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正如我们的广告语所说“没有水,泉州将成为白州”。解放前我市的沿海地区因为没有水而无法耕作,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们只好纷纷远渡重洋,远走他乡寻求发展,因此今天的泉州成为我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华侨、华人有620多万人,旅居香港、澳门同胞有8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解放后,泉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通过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了沿海地区水资源的紧缺问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先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建了晋江下游水资源的配水枢纽—金鸡拦河闸,在七十年代建成了晋江东溪控制性蓄水工程—山美水库,并开通了南北引水干渠,实现了晋江水南调和北调,八十年代实现了跨流域引水,通过兴建龙门滩引水工程,年引4亿立方米水入晋江,九十年代建设了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并对山美水库进行扩蓄,增加蓄水量7700万立方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市继续完善晋江南岸供水工程(含南高干渠整治、晋江供水工程、石狮供水工程)建设,同时抓紧推进南安市沿海三镇供水工程和龙门滩引水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至2004年,全市累计建设水利工程7万多处,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435座,总库容14.5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17座,总库容12.25亿立方米。这些蓄供水工程有力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1996年我市出台了《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对晋江下游枯水年份的水量进行分配,并以此为依据,对沿海各县(区、市)水资源供应进行总量控制,在上游的工程建设中,包括山美水库扩蓄工程、金鸡拦河闸一期除险加固工程和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按水量分配比例向下游地区合理分摊建设资金。

    通过科学配置地表水资源,我们有效解决了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确保了我市尤其是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三、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有力促进流域水资源保护

    近年来,随着晋江流域上游安溪、永春、德化等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晋江上游永春桃溪进入山美水库河段、德化浐溪城关等河段水质均在Ⅳ类或Ⅴ类以上,严重威胁着下游水资源的利用。

    为了保护晋江、洛阳江水系水资源和加强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晋江、洛阳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我市根据《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建立了晋江和洛阳江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以泉政文[2005]127号出台了《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管理暂行规定》,该方案计划2005——2009年每年筹集2000万元,5年筹集1亿元。专项资金筹集原则是市本级财政固定投入,下游受益县(市、区)按初始水权分配比例合理分摊。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晋江市按水权分配比例每年需要分摊649万元。资金使用原则是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突出重点、确保实效。主要用于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并经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或报备的水资源保护建设项目。要求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晋江、洛阳江上游区域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利于改善上游水环境质量,有较好的环境、社会效益。具体补助标准为:(1)上游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按建设规模给予补助,每万吨补助50万元。(2)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严格按环境要求建设,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县级补助100万元,乡镇补助50万元。(3)其他补助项目的补助标准按项目的实际投资额的2040%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后,极大调动了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加快了上游污水处理厂等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建设步伐,如今上游永春县城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德化县、安溪县的污水处理厂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以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节约与保护

    在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中,我们感到两对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经济高速发展而水资源日益紧缺;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趋于饱和而水资源使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单纯依靠工程措施,单方面推进水资源配置或保护工作,已难以解决泉州的缺水问题,亟需对水资源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和全盘考虑。在福建省水利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决定以晋江流域作为试点实践,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工作。具体措施为:

1、科学规划、优化配置

    针对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我市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为着力点,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优化配置工作,完成了《晋江流域综合规划》、《晋江东西溪流域控制性防洪蓄水规划》、《泉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在明确晋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合理配置晋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水权理论,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按照推动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从健全机构设置、完善设施设备入手,初步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工程与调配体系。

    一是开展理论研究,探索水资源管理保护新模式。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的原则要求,组织完成了《晋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研究》,对我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了初步分析,提出的晋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的对策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该成果获得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是利用水权理论,科学分配水资源初始水权。1996年我市就出台了《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对晋江下游枯水年份的水量进行了分配,但随着上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我们感到亟需对全流域的水权进行分配。在原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进行《泉州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包括《晋江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紧急状态下的供水应急预案》两个专题,将在今年6月份完成,进而科学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保护,明晰流域初始用水权,规范全流域的水资源的统一分配和调度,对流域内经济机构和产业结构进行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整。

    三是编制了《泉州市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效利用合理配置地下水资源。针对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开展沿海地区各县(市、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以便科学合理地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目前已组织完成了惠安县和晋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摸清了惠安县和晋江市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可采区,拟定地下水可开采总量,有效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对惠安和晋江两县(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作用。沿海南安和石狮两市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目前正在编制,也将于今年内完成。

    四是健全机构设置,逐步实现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2004年,在多方努力下,我市的水资源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立了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中心,人员编制10名,经费渠道为财政全额拨款。主要工作职责为承担全市河流和重要江河湖库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工作,负责全市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负责全市江河湖库重要水源地及界河水体水质监测评价报告的编写和水质状况的发布,负责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中心的维护和管理。它的成立使我市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五是建设配置调度系统,提高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2004年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系统一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泉州市计委以泉计[2004]437号文批复同意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中心一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中心机房以及软件系统,配置一期工程建设所需的调度中心硬件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开发应用软件等,项目总投资为152万元。目前设备已投入使用,正在组织软件开发。通过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中心的建设,加强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晋江流域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以实现对流域内水资源的质与量和取用水量状况的实时监控。同时,完成北渠水资源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该站位于泉州第三水厂取水口上游一公里处,总投资160万元。项目于20039月正式启动,于20041214日通过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现南渠水资源质量自动监测站也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设备已到位,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监测系统可对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率、氨氮、总磷、COD、水位、流速及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对保障泉州市区和晋江、石狮两市的饮水安全,推动水资源质和量的统一管理,建立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总量控制,强化节约

    一是健全节水机构,规范指导节约用水工作。在市政府成立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组建泉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挂靠在市水利局),并于20057月正式挂牌成立,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有力的节水管理协调机制,确立节水的目标、原则、措施要求,规范和指导节约用水工作。

   二是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实行总量控制管理。以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水量调度预案为基础,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上游山美水库、龙门滩引水工程等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制定全流域及其受水区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水量调度预案,同时结合《福建省用水定额》对全流域的水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目前泉州市区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总量控制指标管理、计量收费和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的用水计划管理制度,正在向各县市推广执行。

   三是加强节水宣传,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大力加强节约水、保护水的宣传。在泉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泉州电视台的配合支持下,泉州电视台已连续两年在黄金时段播出我局制作的“节约水、保护水、让水造福泉州”的公益广告片,使得“如果没有水,泉州将成为白州”的广告语家喻户晓, 全面提高了全民的节水意识。今年的“3.22”我市结合“水与文化”主题,开展了“生命之水”水利摄影作品大奖赛和“水利之声”电视文艺汇演,取得了圆满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是建设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山美灌区为重点,抓紧实施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工程建设以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改革。完成山美灌区节水灌溉一、二期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603万元。

   五是启动价格杠杆,建立合理水价体系。我市作为水资源紧缺地区,积极探索合理的水价体系,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约用水,遏制城市工业、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积极建议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对沿海和山区、水资源紧缺和丰富地区采取不同的标准征收。同时,将上游调水工程的投资纳入下游供水水价成本。

3、协同配合,有效保护

    一是积极协调上下游关系,出台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促进上游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建设,实现了上下游、供水区与受水区之间水资源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是加强对水功能区的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围绕保障饮水安全这一水利第一任务,从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入手,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首先完成了水功能区的确界立碑工作。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的《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我市全面完成晋江流域一级水功能区21个、二级功能区25个的确界立碑工作,并在去年322日举行了揭碑仪式,邀请了省水利厅、市人大和社会各界参加。其次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组织人员对永春东美至金鸡桥闸河长52公里、左右岸1公里(包括山美水库及金鸡桥闸上游河段)排污口进行调查,摸清了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并加强和环保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协同环保部门实施“零点”行动,在2005年元月1日零时对晋江和洛阳江流域未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强制性关停措施。第三是健全监测网络,加强水资源质量监督。按照量质结合,量质并重的原则,以水功能区、重要水源地、入河排污口为重点,固定监测、自动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实行对水资源水量水质同步动态监测,于20055月开始每月对我市水功能区和重要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并发布质量状况月报。

     三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加强对重要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围绕“五大工程”建设,完成以安溪县锁蛟、恒美等地为重点的崩岗治理面积2万亩和永春县为重点的生态恢复工程封禁治理3.68万亩,开展以龙门滩库区为重点的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森林植被和水土保持工程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方面的作用,提高晋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与此同时,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投资4500万元的北渠截污应急工程全面完成,确保了北渠饮用水源安全。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通过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在水利部和福建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按照“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要求,努力推进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1、大力加强配置工程与系统平台建设

    一是重建金鸡拦河闸水资源配置枢纽。该工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等效益为一体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晋江下游南北岸水资源配置工程。由于工程在闸基防渗、消能和抗震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经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福建省水利厅鉴定为三类闸。为增加对下游的输水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经泉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采取重建方案,重建工程现已动工建设,计划投资1.8亿元,分两年建设完成。二是完善水资源配置调度平台建设。该系统主要包括水资源配置调度、水资源质量监测和水资源多媒体实时监控等三大系统。通过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水资源、水利工程以及其他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管理;以现代水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遥感技术等为依据,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和实时调度;以远程自动监视和控制技术为依据,对流域内重要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操作。系统建设将整合已建成的泉州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晋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山美水库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北渠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和将要建设的金鸡拦河闸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南渠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构筑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平台,从而为我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持。三是按照经批准的《晋江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总量控制要求,实施晋江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工作,开展水权转换试点,为水权转换和水市场的建立打下基础。

2、全面推进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制定《泉州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规定》,确定流域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根据晋江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行业用水定额,确定各行业用水总量,实行总量控制,按照用水定额,对用水户下达用水计划,实行计量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提高用水效率。

3、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

    组织开展对晋江流域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建立入河排污口审查同意制度,对入河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通过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启动河道流量和纳污能力关系研究,为实施生态修复水资源打下基础。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