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局:盘活存量资产 发展三大产业 努力推进“经济强局”建设


2006-02-17

盘活存量资产 发展三大产业

努力推进“经济强局”建设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裴宏志总会计师发言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自成立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围绕新时期水利中心工作,按照部党组对综合事业局提出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建设“业务强局”和“经济强局”的发展战略,努力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发展三大产业,业务能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深入贯彻部党组的改革思路,确定“业务强局”和“经济强局”发展战略

  (一)综合事业局成立之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0年8月,水利部党组审时度势,决定整合直属事业单位,组建了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成立之初,综合事业局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重的挑战。

  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综合事业局符合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必将提上议事日程。从改革的趋势看,精简、转型、社会化将成为主流,政事分开也是大势所趋。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之前提前筹划,未雨绸缪,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主动革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符合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宏观改革的方向,又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2、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水利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98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投资的重点领域,水利投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水利投资为历次五年计划之最,五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3625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492亿元。水利的高投入为综合事业局开展各项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3、综合事业局的成立改变了部属事业单位小而散的状况,为业务和经济工作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原先的部属事业单位规模小、业务散,抗风险能力弱和市场竞争力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分求生存,合求发展。通过组建综合事业局,把众多的事业单位组合起来,业务范围包括科技推广、水土保持监测、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人才资源开发、水利建设与管理、沙棘开发、展览音像制作、水资源管理、多种经营管理、水工机械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做大做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面临的严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更多的是以行政部门附属物的身份存在。但是,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对事业单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能够自立于社会,能够经受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

  2、管理相对分散,整合难度大。综合事业局由九个单位重组设立,各个中心都有相对独立的业务和管理关系,局机关对二级单位的管理相对松散、粗放,难以形成合力,而且整合的难度很大。

  3、业务依赖性强,自我发展能力弱。综合事业局各中心主要承担相关司局委托的业务,业务的独立性较差,缺乏社会生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4、经济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较差。综合事业局成立之初主要拥有从事水工机械制造和机电设备承包的企业,这些企业经济效益差,不但不能从经济上为综合事业局的发展提供支撑,而且部分已经成为综合事业局的包袱,特别是郑州水工机械厂从2000年开始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5、经费渠道单一,生存和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综合事业局成立之初的经费主要来源主要是事业拨款,经费严重不足,只能维持最基本的需求,事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职工收入相对较低,人心不稳。

  (二)实施“业务强局”和“经济强局”战略是综合事业局的现实选择

  综合事业局成立以来,部领导多次对综合事业局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要求。汪恕诚部长指示,综合事业局要“做活、做好、做实、做响”;翟浩辉副部长提出,综合事业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决策,稳步推进,要把综合事业局建成水利部最有竞争力的事业机构”。经过成立之初的阵痛之后,2002年以来,综合事业局经过反复酝酿、研究,逐步确立了“建立精干高效的事业队伍,建立强大稳定的经济基础,把综合事业局建设成为业务强局、经济强局”的发展战略。

  1、加强业务建设是综合事业局发展的基础。综合事业局作为承担科技推广、水土保持监测、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人才资源开发、水利建设与管理、沙棘开发、水资源管理、多种经营管理、水工机械制造管理等政府延伸职能的事业单位,必须整合业务能力,加强业务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政府延伸的职能,也才能更好地贯彻部党组的改革和发展思路。这是综合事业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加强经济建设符合综合事业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综合事业局要实现部领导的要求,能够自立于社会,除了加强业务建设外,还必须建设强大的经济基础。通过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提高综合事业局的社会生存能力、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好地贯彻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和改革思路。
  
  3、建设经济强局能够为建设业务强局提供经济支撑。综合事业局建设业务强局必须由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世界上没有一个穷国家是技术强国。同样,也没有一个穷单位能够拥有强大的业务能力。综合事业局要发展成为水利部的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撑,必须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为业务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基础,综合事业局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人才,才能最终实现业务发展的目标。
  
  4、综合事业局作为独立事业法人,具备发展经济的主体地位。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能够作为出资人,投资设立企业。因此,综合事业局既能作为管理单位,承担政府延伸职能;又能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加强经济建设。中央决定政企分开,是因为原来政府部门所办的企业都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职责不清、权利不明。现阶段,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出资关系,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是出资与被出资的关系,职责清晰、权利明确。
 
  二、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一)综合事业局选择产业的基本思路

  综合事业局作为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发展产业必须适应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并充分考虑行业背景、国有背景和特有的体制机制特征。为此,我局首先确定了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选择产业方向的三项限定性原则。一是完全生产一般性产品并且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企业不能办。因为现阶段,国有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很难达到民营企业管理的精心程度,再加上人员多、包袱重等原因,无论是产品成本、市场营销、进入与退出机制等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都具有先天性的劣势,许多从事竞争性产业的部属企业(包括我局的郑州水工机械厂等企业)生存艰难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二是靠一两个人的智力决定生死存亡的企业不能办,比如IT行业,这类企业的稳定性太差,随时都会出现因人的离开而倒闭的现象;三是个人与公司的运转关联性太强的企业不能办,比如贸易,在运作过程中难以顾及每一环节,很容易出现监控不到位的现象,经营风险太大。
  
  到底哪类产业适合综合事业局呢?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将因为紧缺而升值,资产也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增加活力,行业背景会减少我们盲目摸索市场而走的弯路,而且,拥有较大规模资本和资源优势,且具有行业背景依托的产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小;项目建成以后,经营管理成本较低,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在这类产业里,置身水利行业又有着巨大的行业优势和资产、人才、管理优势的综合事业局应该能够有所作为。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象综合事业局这样的国有事业单位适合发展资本规模大、有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产业。
  
  (二)确立三大主导产业

  综合事业局在对自身的行业背景、资源优势和资产状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水电、城市供排水和技术咨询“三大”主导产业。
  
  1、水电开发。水电作为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政策风险小。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的能源。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千瓦,年发电量为6.08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2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2亿千瓦,年发电量为1.75万亿千瓦时。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60%以上,而我国仅为20%。因此,“十五”期间国家确立了积极发展水电的方针,“十一五”规划又提出要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按照初步规划,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占发电装机容量的30%,开发程度为55%,接近发达国家的开发利用程度。

  综合事业局作为水利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为获取水电项目开发权提供了便利;综合事业局通过参与开发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拥有了水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经验;综合事业局所属的新华公司持有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拥有一定的资产基础。上述优势为综合事业局从事水电项目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
  
  2、城市供排水。我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供水事业发展,努力营造市场化环境,全国水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全国已有1300多个单位成立水务局或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占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7%,为城市供排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还将重点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重点缺水地区水源保障工程。世界银行、S.M国际技术顾问公司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据也表明,目前我国需要投资1000亿美元才能解决400座城市的缺水问题。在未来十年里,我国要建600座污水处理厂,需要700~1000亿元的投资,水源工程、管网建设、供水、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是一个产业链。发展城市供排水业务作为响应国家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积极途径,越来越显现出其投资价值。这些,都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供排水产业尚未形成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为我们的进入提供了先天性的条件和机遇
  
  3、技术咨询。我国正处于水利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水利相关的咨询服务市场十分巨大。此外,综合事业局在水电、供水领域不断投资、发展,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技术咨询服务业作为从属性行业,主业不发达,从属性行业很难有发展。反过来,主业的发达必将带动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的繁荣。另外,咨询业务的开展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执业资格和资质证书,人才和技术也是咨询业务必不可少的条件。综合事业局拥有一大批业务资质,可以在水资源管理、水利机械、水利科技、工程监理、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水利规划、水利项目评价等方面开展系统完整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同时,综合事业局还拥有一大批专业门类齐全、学历层次较高的咨询专家和人才队伍,进入水利咨询服务的条件完全具备。技术咨询产业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三、盘活存量资产,构建产业发展平台

  (一)综合事业局发展产业的资产基础

  综合事业局成立时继承原来的管理关系所拥有的企业和成立以后划入的企业有1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郑州水工机械厂、三门峡水工机械厂和重庆水文仪器厂等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得企业发展经营缺少活力,生产步履艰难,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1998年中央部委所属企业脱钩以后,类似这样的从事机械生产的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政策环境不明朗,市场竞争压力很大,经营困难,濒临破产。
  
  第二类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各单位为了安置分流职工和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而兴办的一些三产、咨询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发展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为规模偏小,力量分散,管理不规范。不是小富既安,就是经营状况比较差,几乎没有盈利或者盈利很少,根本没有形成产品、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类公司的业务都是利用自身的人缘优势和出资人的行政垄断行为,开展了一些比较有限的业务,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第三类是综合事业局成立以后划入的企业。2001年,水利部将黄河万家寨工程开发公司划归综合事业局管理。黄河万家寨工程开发公司是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的股东单位,与山西引黄管理局和内蒙古电力公司分别拥有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主要是对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净资产7亿元,资产质量较好。
  
  2004年,水利部将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划归综合事业局管理。该公司净资产2000多万元,主要从事灌排技术开发。由于多方面原因,该公司划归综合事业局时,优质资产较少、债务负担很重,公司已难以维持。
  
  (二)构建“三大”主力企业

  在对现有企业进行分析排队的基础上,综合事业局认为,单纯依靠现有企业,不能完成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的任务,必须充分依托自身的企业基础和资产基础,通过整合、改组、改造现有企业,组建起真正的主力企业;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必要的增量资产,筹集满足企业发展的适量资金,才能够较好的发展三大主业,实现建设经济强局的目标

  1、改组成立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2002年4月,综合事业局在黄河万家寨工程开发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并将综合事业局持有的与水电开发相关的多家勘测设计单位的股权等资产注人新华公司。新华公司以原来黄河万家寨工程开发公司的资产为基础,注册资本7.5亿元,为综合事业局独资拥有的企业。公司改组以后,主营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主要负责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的股权管理转变为在加强股权管理的同时,负责水电项目投资和水电项目的建设、管理,成为综合事业局从事水电项目开发的主力企业。

  2、组建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3年底,综合事业局与所属的综合开发管理中心、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等单位共同筹集了500万元现金,作为注册资本,组建了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并对原有的部分咨询企业进行了业务整合。咨询公司作为综合事业局承担技术咨询业务的主力企业,主要从事工程经济评价、项目评估和工程规划、技术咨询、管理咨询等业务。综合事业局组建咨询公司,不是将其作为挣“活钱”的机构,而是将其作为技术咨询平台,充分利用全局的资质和专家资源,为水利行业和局属其他主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以此提升综合事业局的行业影响力,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依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为背景,组建中国水务投资公司。2004年底,综合事业局对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进行了重组:将公司的优质资产调整组建了北京新华灌排技术开发公司,作为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的子公司,承接安置了公司的原有员工,实现了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的平稳过渡;对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由局属其他单位承接,不良资产剥离以后,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的资产和债务基本相等;将公司的名称变更为中国水务投资公司,巧妙地避开了新设公司不能再冠以“中国”字头的限制,取得了中国水务投资公司的金字招牌;将公司的主营业务调整为水源工程、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在此基础上,综合事业局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联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山西省引黄工程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注入8亿元现金作为资本金,将中国水务投资公司完全改制成一个社会化的有限公司。综合事业局作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出资2.95亿元,持有公司37.5%的股权。其资金则是完全通过盘活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的资产筹集到的,没有向国家和水利部要一分钱。
  
  (三)逐步整合非主导产业

  我局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原有的那些完全参与一般市场竞争、没有资本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果断地进行了撤并和改造。有条件存在的企业,让其完全走向股份制、社会化,使之脱离行政管理的体系;对一般的多种经营企业,能撤的撤;撤不了又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合并经营,规范管理,使其负担人员分流,并限制其风险性经营;对于产业上不是发展方向、结构上不是发展需求而实际又存在的企业,通过全面改制和加强管理,进行结构性调整。
  
  1、组建国泰新华实业有限公司。2005年,综合事业局对非主力企业和主力企业的非主营业务进行了剥离、清理和归并,组建了国泰新华实业有限公司。综合事业局将非主力企业和主力企业的非主营业务的资产注入国泰新华实业有限公司,并注入了一部分现金,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非主导产业的整合与发展,为全局业务和经济发展提供实业开发、后勤保障服务,并安置相关人员。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政策性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综合性业务。实业公司的成立,使全局的产业结构更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2、“三厂”等非主力企业实施改造或逐步退出的战略。郑州水工机械厂按照“退内进外、搬迁发展”的思路进行改革,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条件;三门峡水工机械厂和重庆水文仪器厂第一步先按《公司法》,分别改制为三门峡新华水工机械有限公司和重庆华正水文仪器有限公司;对于从事机电设备承包的江河机电公司和从事IT行业的江河瑞通公司,综合事业局将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民营企业,逐步退出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四、理顺关系,规范运作,努力构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理顺财务资产和产业管理体系。

  综合事业局原有的组织机构主要是按照业务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对经济和企业的管理总体上相对薄弱,包括财务资产处在内的有关职能处室主要是负责事业单位管理和非经营性资产管理。面对迅速发展的经济产业,和规模庞大的各类企业,机关处室难以全面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科学决策的需要,确保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机构组织开展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对经济发展规划和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领导人员管理、产权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规章制度等。
  
  为此,在水利部财务经济司和人事劳动教育司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报经部领导批准,综合事业局充实运转了综合开发管理中心,作为全局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管理,行使股东权利的机构,构建起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专门资产运营监管体系。今后,财务资产处对全局经营性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和投资收益管理;综合开发管理中心受局委托,对全资(控股)企业实施运营管理,并负责全资(控股)企业的经营者选择、重大事项的审查,为决策提供依据等工作。
  
  (二)规范运作,积极争取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支持。
  
  综合事业局在对资产的运作和实施企业的组建过程中,比较妥善的处理好了下列三个关系,一是自身创造性的思维和尊重国家和行业的规范的关系,二是自身积极主动的操作与按程序办事的关系,三是依靠自己努力与争取部领导和有关司局支持的关系。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的每一项重大行动,都注意把握在国家的法规、规范、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行事,都要事先向部领导和有关司局请示,取得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例如,综合事业局在筹建中国水务投资公司的过程中,多次向汪恕诚部长作了汇报,得到了汪恕诚部长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并亲自主持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听取公司筹备情况的工作汇报,部财经司的领导,还专门抽出时间参加公司改制工作的研讨会,这一切都为公司的顺利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如,我们局去年起草了关于资产处置与企业架构调整的意见,专题向部财经司进行了汇报,得到了财经司领导的首肯和支持,树立了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的信心。促进了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比如,郑州水工机械厂作为综合事业局最困难的企业,为了解决企业的问题,部领导、财经司等多次听取关于该厂改革脱困的情况汇报,翟部长还亲自与地方政府领导进行协调。经与地方政府多次协商,解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05年6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给郑州厂下发了《关于郑州水工机械厂土地出让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将土地出让增值部分全部用于企业的搬迁和改制。去年十二月份,报经翟部长及财经司的批准和同意,综合事业局精心组织、国泰新华公司积极参与、巧妙运作,郑州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得以超过3.4亿元(147万元/亩)的理想价格成交,比挂牌价搞出了1.2亿余元。为郑州水工厂的改制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加强战略合作,寻求多方支持。
  
  综合事业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水利事业发展为基点,以优势互补为原则,以成果共享和效益共赢为目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共同谋划发展战略,共同享有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合作各方的效益最大化。
  
  目前,综合事业局已经与黄委、珠委等流域机构,与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政府部门、新疆自治区哈密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与宁夏水利厅、新疆水利厅等水利厅,与大唐电力投资公司等大型企业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各方在信息、技术、人才、资金、项目、管理上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经济强局”建设初见成效

  综合事业局实施“经济强局“战略以来,资产总量大幅度增长,资产质量显著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局可控资产规模为101亿元;全局事业单位净资产规模为12亿元,是2001年的293%;企业净资产29亿元,是2001年的326%。2005年,全局系统内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 16亿元,所交税金总额为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2.98亿元。

  (一)水电开发成效显著。

  新华公司以“投资一个项目,扩展一片区域,奠定一片开发基础”为指导,把握住工作方向和工作时机,以黄河中游和新疆区域为主战场稳步推进水电开发。截止2005年底,新华公司控股的已建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30万千瓦左右,签订水电开发权和新开工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左右。2005年度,新华公司控股企业发电量达到31.34亿kW·h,发电收入达到9.19亿元。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进入了稳定发展期。2005年发电量再创新高24亿kW·h,发电收入超过7.5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0%和15.4%。
  
  新华公司2004年成功收购控股的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和新疆新水股份有限公司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沙坡头公司2005年发电量达5.3亿kW·h,发电收入达到1.3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新疆新水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发电2.1亿KW·h,比收购前的同期增长41.8%,这也是新华公司收购新水公司以来与历年同期相比取得的最好经营成果。
  
  2005年,全局新的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开工建设了42万千瓦装机的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和4.8万千瓦装机的塔尕克一级水电站项目,筹备建设了龙江水利枢纽和韶关湾头水利枢纽,重点跟踪调研了黑山峡、古贤、大藤峡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
  
  新华公司在实施水电开发的同时,注重总结投资开发模式和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在业内的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具备了较强的水电开发竞争力。
  
  (二)城市供排水已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水务投资公司自组建以来,将原水工程和区域调水工程作为公司开展的核心业务,通过搭建区域投资平台、建设支柱型投资项目、收购控股城市水务项目等投资模式,开发水务市场。
  
  目前,公司已启动了内蒙古准格尔能源基地供水项目、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供水项目、四川省自贡市小井沟水利枢纽等十多个水源工程项目,开发了贵阳、银川、大同近十个城市的供水项目,完成了收购上海自来水建设公司和控股山东水务有限公司的前期谈判工作。
  
  公司经营思路明确,投资模式合理,操作方式灵活,在经营过程中依托行业优势,主动出击,集中了一批水务投资项目,为水务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技术咨询发展态势良好。
  
  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成立两年来,已签订咨询项目合同48项,合同总金额约3600万元,另外,还签订条件合同、合作协议及意向书5项,涉及合同金额逾1000万元。
  
  咨询公司组织完成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西藏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青海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咨询”、“重点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研究”等重大课题;开展了编制水利部援藏规划、西藏冰湖灾害防治规划以及开展西藏粮食安全及牧区饮水安全等专题研究的前期工作;为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云南龙江水利枢纽工程及新疆塔尕克一级水电站工程等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技术咨询服务。
  
  (四)非主力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郑州水工机械厂的“退内进外、搬迁发展”的改革,由于成功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三门峡水工机械厂和重庆水文仪器厂改制的有效地改善了两个企业的经营状况。2005年,两家企业均超额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三门峡水工机械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重庆华正水文仪器有限公司全年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去年增长25%和37.5%,在职员工人均收入比2002年翻了近一翻。江河机电和江河瑞通进行民营化改造之后,经营和管理效率明显提高。2005年,江河机电公司新签供货合同1.7亿元,完成招标代理业务5亿元,为股东实现5-10%的投资回报,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改制后的江河瑞通同样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

  我局的“经济强局”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存在一定的障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政策还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各部门在管理上也相互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财政部出台的关于非税收入的管理以及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等政策对事业单位办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局所办的企业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灵活和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新华公司,还需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另外,各个公司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管理机制,以提高管理水平。
  
  3、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我局选择的水电、供水虽然属于基础性产业,而且,我局具有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但争取项目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对于水电开发,五大发电集团和国字号电力公司基本垄断了大型水电项目的开发权;地方电力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争取中小水电项目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城市供排水,首创集团等内资企业和法国威望迪、英国泰晤士等外资企业是我们争取项目的强大竞争对手。

  4、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目前,综合事业局已经拥有了大批专业人才,但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局仍然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特别是缺乏具备管理大型投资项目能力的人才。

  七、发展前景

  目前,综合事业局发展产业的架构已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积极克服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今后一个时期,全局要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积极占领水电开发市场、城市供排水市场和技术咨询市场,依靠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市场运作,逐步建设成为强大的水利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经过五年的努力,争取全局可控资产规模达到600亿元,净资产达到2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2亿元。
  
  新华公司要实施股权多元化战略,创立行业内水电开发的业务品牌,争取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水电投资公司,在装机规模、年发电量、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成为水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水务要通过收购股权、开发新项目、合作经营等方式,创立行业内水务投资的业务品牌,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水务投资公司,在城市供排水方面成立国内的旗舰。
  
  新华咨询要立足于水利,面向国际,创立行业内技术咨询的业务品牌,逐步实现技术咨询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咨询机构。
  
  实业公司要充分发挥实业发展的平台作用,大力发展实业经营,为全局业务和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综合事业局会进一步贯彻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和改革思路,在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关心、支持下,努力实践、大胆开拓、求实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比较富裕的事业单位。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