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输血"求生存 "造血"谋发展 "献血"强服务 整体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2006-03-29

 

山西省长治市政府副市长常反堂作大会交流发言

 

 

"输血"求生存  "造血"谋发展  "献血"强服务
整体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长治市水务局)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13个县市区,面积13896平方公里,人口320万人。全市现有大中型水管单位23个,其中 大中型水库10个,万亩以上自流灌区8个,万亩以上机电灌站5个,共有职工925人,固定资产2.9亿元。2003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45号和山西省政府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 “求生存、谋发展、强服务”的改革思路,按照“输血、造血、献血”三步走的方针,坚持重点突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办法,加强领导,合力攻坚,初步解决了水管单位队伍不稳定、人员难分流、发展没后劲的问题。截止2005年底,全市23 个水管单位,全部完成了“三定”工作,有4个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水管单位,有19个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水管单位,定编731人,确定定补资金383万元。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抓机遇,求生存,在稳定队伍上求突破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水管单位暴露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市场变化,设施褪化,人员老化,机制僵化,效益衰减,难以为继。职工发不了工资,单位运转停滞,有的连汛期值班都不能正常坚持。全市23个水管单位无一例外地陷入困境,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解决上访、告状、吃饭、运转等问题成为燃眉之急。在改革前水管单位干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329元,全市各级财政每年对水管单位的补贴只有25万元,人均270元。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我们抓住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这个机遇,首先从“三定”工作入手,通过“领导催动、项目带动、感情促动、辛苦感动”四项措施,全力推进改革工作。领导催动就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水管单位改革,亲自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现场办公,督促检查。项目带动就是把有关的水利项目和投资同各县市区对水管单位改革的重视与支持挂起钩来,改革工作搞得好的就大力支持。感情促动,就是局领导分县包单位,利用老乡、亲戚、同学、朋友等各种关系,利用下乡、开会、出差等多种机会,全方位做工作。辛苦感动,就是不辞劳苦地做宣传、找领导、搞协调,定方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为了水管单位改革,我们的局领导和有关科室人员不知费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输了几次液,醉了几次酒。有的县领导最后感动地说:“没有一个市直系统像你们这样关心下面的同志,水管单位改革我们再困难也要办”。


    水管单位改革和水利部门的其它工作不一样,其它是送项目送钱,这项工作是要钱,让县政府掏腰包。尽管上有政策,但同样有政策类似水管单位需要解决的情况还很多,县里轻易不敢开口子。长治市13个县市区,经济条件差距很大,财政收入多的达到十多个亿,少的只有五千多万。为了把定性、定编特别是最难的定补问题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因县制宜,因势利导的办法,不搞一刀切。一是重点突破。我们首先选择经济条件好的襄垣县和沁源县起步搞突破,通过市县两级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两个县率先落实了财政供养问题。沁源县丁城灌渠的人员工资和管理费用全额列入了财政预算。襄垣后湾水库也解决了每年30万元的差补工资,为全市的改革开了个好头。二是分步实施。对于一些财政相对紧张、情况比较特殊的县,我们采取一次研究、分步到位的办法。如屯留县的屯绛水库和南岗电灌站,就是一次性完成了“三定”, 60%的差补从2005年开始每年财政列20%,三年全部到位。三是难点攻坚。沁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市最困难的县。能不能全面完成水管单位改革,关键在沁县。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项目资金上积极支持沁县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促使沁县县委县政府下了决心,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05年落实资金10万元起步,今年再拿40万元,按60%差额补贴全部到位。在沁县之后,武乡、长子等县也迅速进行了研究,出台了改革方案,确定了财政补贴办法。到2005年底,全市23个水管单位的定性、定编和定补问题全部解决,为整个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转机制,谋发展,在人员分流上辟新路


    人浮于事、岗少人多的现象已是企事业单位的通病,水管单位也不例外。同样规模的大(Ⅱ)型水库,后湾只有50多人,而关河就有130人。要改革必须精减机构,分流人员,而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也是一件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在改革中,我们采取“分开、分离、分设”的办法进行了定编、定岗、分流人员。“分开”就是把纯公益、准公益性岗位分开定性;“分离”就是把水管单位下属的企业分离出去;“分设”就是把多种经营项目分设开来。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坚持了四点:


    一是让分离出去的人有事干。在改革中把我们勇进渠下属的水泥厂和预制厂两个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改制,一举取得成功,使两个厂和勇进渠彻底分离,有320名职工从勇进渠分流出去,实现了身份转换,这样既盘活了资产,又搞活了企业,分流了人员。并从企业拍卖所得中拿出225万元为分离出去的职工补交了长期拖欠的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让分流出去的人有钱赚。就是依托自身的优势搞经营,搞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通过经营增加收入,分流人员。后湾水库组织分流出来的富余人员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水力发电、水库旅游等多种经营项目,每年创收20多万元。漳北渠利用原薯类加工厂闲置厂房,招商引资600万元,上马建设了500吨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去年已完成一期工程,年收入1500万元,分流安置灌区职工20人。全市水管单位通过多种经营这块共分流人员140人。


    三是让分流下来的人有饭吃。对定编定岗后内退下来的和离退休人员,有条件的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他们有饭吃。现在,全市已有关河水库、上秦电灌站、申村水库等12家水管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3人,年交纳保险金70万元。
四是让留下来的人有劲头。主要是放开内部收入分配,打破“大锅饭”,打破档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增强单位活力。如勇进渠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建立完善了十多项规章制度,因事设岗,以岗管人,绩效考核,在职工收入分配制度中,实行“四个挂钩”,将每个干部职工的收入与任务完成、工作出勤、实际创收、分包责任挂起钩来。现在职工最高月工资达到1200元,最低工资只有450元,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重管理,强服务,在持续发展上做文章


    水管单位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服务是最重要的职能。水管单位改革,通过政府输血求生存是起步,通过转换机制实现自己造血谋发展是加速,而最后给社会献血搞服务做贡献是目的。也只有把服务搞好了,水管单位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一是拓宽服务渠道增收入。近几年,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发展,对工业供水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引导水管单位在搞好农业灌溉、防洪保安的同时,拓宽服务渠道,开拓工业供水,全市水管单位工业供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2003年,潞城市水务局依托史迥电灌站,组建兴水工业供水有限公司,筹资1300多万元,建设工业供水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1000万方,经过两年的发展,日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现在,已建成的潞城史迥电灌站、武乡关河水库、沁源丁城渠、黎城勇进渠四个工业供水项目,年水费收入达到1000万元。在建的襄垣后湾水库、黎城漳北渠、屯绛水库等几个工业供水项目,建成后全市水管单位工业供水量每年可达1800万立方米,水费收入1800万元。还有拟建的6个工业供水项目,全部建成后,水管单位工业供水每年将达到5800万立方米,水费收入5000多万元以上。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保效益。水管单位要发展,必须坚持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一切从用水户着想,和用水户实现双赢。如平顺战备渠新建了9处小型水利工程,为39个养殖场和企业解决了生产用水,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在水费收缴上实行以村为单位,成立水管组,申报用水计划,按批复用水量足额预交水费,灌溉结束后,水费多退少补的办法。过去上门收费都困难,现在变成了预交费。多年来,灌区水费征收率一直保持在100%,2004年收入28.6万元,2005年突破30万元,比改革前增加40%以上,职工月工资由原来的450元增加到现在780元。


    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促发展。漳南、漳北、勇进等灌区寓管理于服务,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在灌溉服务上,改变以往只浇小麦不浇其它作物、只浇救命水不浇丰产水的做法,创造了以控制面积为计征单位,包浇“三水”,亩收费45元的合同化管理模式。在管理服务上,模拟市场运行方式,建立内部买卖关系,实行站长负责制,灌溉配水坚持做到“四个承诺”、“五个公开”。在其它服务上,积极引导帮助农民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也保证了自身发展,三年来这三个灌区的水费征收率均保持在97%以上,2005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6690元,比改革前增长51%。


    在水管单位改革过程中,水利部和山西省水利厅的领导多次来我市指导工作。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每年拿出500多万元用于水管单位工程的岁修养护。两年多来,我们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与其它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努力把我市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搞得更好。

 

 

来源:中国水利网    2月28日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