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管理局在大会交流发言


2006-10-25

会议代表发言

 

创新管理模式  维护河湖安全   

努力推进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体系建设

太湖流域管理局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三省一市,城市、人口、财富高度集中,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内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流域总面积36895km2,其中水面积为5551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5%洪水排泄不畅,河网、湖泊水位易涨难消,易发生洪涝灾害。

一、“十五”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回顾

“十五”是太湖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太湖流域水利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太湖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的需求出发,努力践行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认真履行新时期水利工作的“两大使命”,积极推进流域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坚持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为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和保障。

围绕流域水利工作的思路和任务,太湖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提高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大力推进治太工程建设,构建流域防洪保安体系

1991年江淮大水之后,治太十一项骨干工程全面开始实施,到目前已基本完成,其中太浦河、望虞河工程于今年4月通过了水利部主持的竣工验收,环太湖大堤(浙江段)也于今年9月通过了太湖局和浙江省水利厅主持的竣工验收,太湖流域已初步形成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立了以治太骨干工程为主体,依靠流域上游水库、周边江堤海塘和平原区各类圩闸等工程组成的流域整体防洪保安工程体系。

治太工程边建设边发挥效益,在防御1993199519961999年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了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特大洪水,通过流域骨干工程望虞河、太浦河大力排水,降低了太湖最高水位,缩短了太湖高水位的持续时间,减轻了太湖的防洪压力;经对治太骨干工程和其他防洪工程的有效调度,流域河网最高水位普遍降低1020cm,洪涝灾害损失率小于1991年,流域水利工程防洪除涝减灾效益近158亿元。

(二)发挥水利工程综合作用,提高流域水资源调度能力

2002年以来,遵照温家宝同志关于流域“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指示,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和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水利部门,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利用水利工程改善水环境的方向上进行了不懈的创造和探索。4年来,通过常熟水利枢纽调引长江水75亿m3,由望亭立交进入太湖35亿m3,通过太浦闸向下游增加供水55 m3,调水使太湖大部分时间保持在3.03.4m的适宜水位,与下游河网保持一定的水位差,加快了太湖水向周边河网的扩散和辐射,太湖水体的置换周期从原来的300天缩短至250天,改善了太湖及河网水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流域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配置中,我们不断创新和深化,努力探索和实践水利工程的综合调度,理清流域水资源调度“四个转变”的思路,即:

一是从洪水调度向洪水调度和资源调度相结合转变,把洪水调度和资源调度有机结合,加强雨洪资源的管理和调度,适度承受防洪风险,促进雨洪资源的利用;

二是从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转变,对流域主要枢纽和重点工程实施全年调度,使望虞河非引即排、东导流工程非进即出、太浦闸常年开启、太浦河清水常流。如2003年尝试太浦闸首次全年开启,实施向上海和黄浦江下游地区全年供水调度,做到清水长流,使黄浦江取水口水质主要指标稳定在类水平;2004 年成功实施了非汛期改善上海黄浦江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的供水调度和主汛期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期间的区域水环境调度工作。

三是从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统一调度转变,通过应急调度,成功地解决了太湖贡湖湾蓝藻爆发对苏州、无锡和黄浦江上游重大燃油污染事故对上海取水口的影响,保障了流域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通过太浦河常年调度向黄浦江补水,使得上海取水口水质主要指标基本维持在Ⅲ类;

四是从区域调度向流域与区域相结合调度转变,把流域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和江苏沿江、上海黄浦江、杭嘉湖东导流等区域调度有机结合,促进了流域受水地区水生态、水环境的改善。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以来,太湖局通过加强流域监测、预测、决策等调控能力建设,调度和控制太湖汛前水位,适度承受风险,使洪水调度和资源调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域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促进流域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的好转。2003年夏季,太湖流域发生了50年一遇的高温和30年一遇的干旱,浙江、上海等大部分地区平均降雨量不到常年同期的1/2,太湖和河网水位急速下降,梅梁湖和贡湖湾蓝藻爆发,流域主要水源地和河网水质持续恶化,杭嘉湖地区部分航道受堵。通过引江济太,22亿m3长江水进入太湖流域,其中入太湖12亿m3,抬高河网水位0.3-0.4m,大旱之年保证了流域各地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满足了流域航运、电力、渔业、旅游等行业的需要。杭嘉湖地区成为2003年浙江省唯一在大旱之年无旱灾的地区。太浦闸连续供水,上海境内的练塘大桥断面的氨氮指标因调水而明显改善,这也对改善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主汛期,太湖流域出现持续高温,又遭受“蒲公英”、“云娜”和“艾利”等多个台风连续侵袭,流域水利部门坚持新的调度理念,做好流域防洪防台和水资源相机调度,做好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做好流域和区域结合调度,加大从长江向流域调水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太湖向周边重要城市、河网供水持续程度和向航运、电力等用水大户的供水强度,既确保了流域防洪安全,又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了流域水环境,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005年出梅以后,流域一直以晴热天气为主,太湖和河网水位偏低,出现了汛期无汛、梅雨期无梅的严重旱情,太湖水位一度降低2.86m,低于多年同期水位0.44m,且正值流域用水高峰,积极应对,科学分析,风险决策及时启动常熟枢纽泵站调水,62572,累计开泵18天,引水3.1亿m3,入湖1.8亿m3,缓解了流域旱情,保障了饮水安全。

(三)依法管水、科学治水,保护流域河湖水域安全

根据水利部授权,我局负责局直管工程管理范围内兴建的所有建设项目,太浦河、望虞河、太湖湖滩地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一些省际边界或跨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建设速度加快以及城市化率的提高,加上太湖流域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各类建设项目不可避免涉及对河道、湖泊的利用,涉水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并有发展的趋势。我局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的原则,认真履行水法规赋予的职责,规范涉水建设项目行为,保护流域河湖水域安全,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保障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涉水项目申报和管理体系。主要做法有:

1、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通过网上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涉水项目行政许可申报的办事依据、对象、要求、程序和时限等各项内容,同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管理办法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了涉水项目审批的规范、透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我局在项目审批中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促进了建设单位依法申报的积极性。如防洪影响评价采用直接申报、集中审查的方式,减少了申报环节,项目报审采用表格形式,加快了审批进度。

3、积极沟通、加强联系。我局加强与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开展水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强调涉水项目依法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建设单位申报的主动性。目前,流域内很多省市和有关行业已逐渐形成了涉水项目自觉接受水利部门监督管理的良好氛围,如江苏省,对于涉水的大型交通项目的预工可或工可审查会议,项目审批的主管部门基本上均能主动邀请水利部门参加,并听取吸收水利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局及地方水利部门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积极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将流域规划的有关情况和要求尽早告知对方,尽最大努力减小项目建设对流域规划的影响,避免对国家资金造成浪费。

4、强化监督,严格执法。太湖局和流域内各省市涉水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克服管理人员少、管理经费缺乏的困难,会同水政监察队伍、防汛等部门力量,组织建立起了定期的日常巡查制度,同时开展不定期的检查活动,加强了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加以纠正处理。在2005年发生一起涉太湖的违规项目建设事件中,水利部门在严格坚持《水法》、《防洪法》等水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项目的公益性特点,通过采取整改补救的措施,既坚持了水法规的严肃性,又避免了大量国家资金的浪费,同时使地方政府部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水利部门的权威和地位得到加强。

5、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流域水体交换中心,又是一座天然的调蓄水库,同时具有保障下游及周边地区提供生活和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渔业等多种功能。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环太湖地区兴起了大规模的围湖垦殖,围网养殖过度发展。近些年,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对于太湖岸线的无序开发和随意侵占太湖的现象增多,不但减少了太湖洪水调蓄面积,对太湖防洪和水资源调蓄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围垦养殖产生的养殖、旅游度假区等产生的废污水,也加剧了太湖湖区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另外,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间的交通网络建设高速发展,跨太浦河、望虞河的交通桥梁项目日趋增多,给河道的防洪、引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太湖开发利用的迫切需求和太湖防洪、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在确保太湖防洪、供水、水生态和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发挥太湖的灌溉、航运、旅游、养殖等综合功能,对太湖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规范太湖、利用活动,科学管理湖泊,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湖局和流域各省市水行政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立法工作。太湖局正在开展《太湖管理条例》立法的前期工作,并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太湖岸线控制利用专项规划》的相关工作;江苏省颁布实施了《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水域占用管理办法》;无锡市已编制完成《太湖(梅梁湖、贡湖)无锡市退渔(田)还湖专项规划》,并已通过审查,项目正在实施中。苏州市正在开展区域内的退渔(田)还湖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东太湖的生态综合整治规划报告也正在编制中。

二、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太湖流域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率先实现现代化。与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流域水利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不适应、不和谐,水多、水少、水脏并存,主要表现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偏低、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质型缺水严重、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等问题,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针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的要求,流域水利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提高流域管理能力,保障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顺利推进。

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可持续流域水利建设的目标,对于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三、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路

围绕流域水利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治太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构建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度体系;积极推进流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加强工程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提高流域水利工程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规范和强化对流域涉水项目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等涉水事务的管理,提高流域管理能力。

四、近期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抓紧一期治太扫尾验收,大力推进二期治太建设

抓紧一期治太的扫尾验收。在水利部的领导下,以太浦河、望虞河工程竣工验收为契机,会同两省一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完成一期治太工程建设扫尾,配合水利部完成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竣工验收;会同省市水利厅(局)完成环湖大堤工程及治太边界工程竣工验收;督促省市水利厅(局)做好武澄锡、湖西引排、东西苕溪、黄浦江上游干流防洪等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大力推进二期治太建设。抓紧开展各项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根据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方案,结合各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抓紧组织开展近期防洪工程前期工作,要按照“流域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进,加快落实。争取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尽快开工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太湖流域实际的新型建设管理和投融资体制,加强研究建设中的土地占用和移民问题。加快流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等非工程体系建设。实现太湖流域近期总体达到安全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远期达到防御流域100年一遇洪水。

(二)扩大和完善引江济太,建立流域水资源调控体系

在一期治太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非工程措施研究,优化工程调度,坚持高效务实的原则,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以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抓紧完成“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一步深化“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管理,不断提高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水平,扩大调水规模,整合流域与区域调度,加强河湖水动力和自净能力研究,建立流域数字调度模型,完善“引江济太”长效运行机制,为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积极组织贯彻落实水利部批复的太湖局直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和深化;加快流域调度运行设计,完成太浦河泵站运行调度方案编制工作。

(三)加强河湖岸线管理,促进流域管理能力提高

加强太湖岸线涉水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保护河湖水域安全,是提高流域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建立高效、协调、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水和谐发展、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是加强水法规建设。根据法律和行政授权,规范涉水项目的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行为和程序,理清流域与区域的管理事权,不断提高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能力。

二是加强规划和关键问题研究。以保障流域防洪和水环境、水生态安全为前提,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编制太湖岸线控制利用专项规划、退田(渔)、底泥疏浚以及生态整治等专项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对河湖防洪、水环境、水生态及水质影响等相关关键问题研究,为涉水建设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加强对涉水项目的日常巡查、检查和验收等制度建设,强化项目审批后的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完善的涉水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流域水行政执法合作机制,切实履行对涉水事务的水行政管理职能。

    
作者: (本站记者 邱军 邵自平)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