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利厅在大会交流发言


2006-10-25

会议代表发言

 

总结经验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云南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云南省水利厅

“十五”以来,我省始终把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作为全省水利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国务院批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下发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及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州(市)、县(市、区)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经过近三年的整体推进,连续攻坚,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运行机制,成为云南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一是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改革;二是完成了单位分类定性和定编、定岗;三是初步落实了管理人员经费和部份水利维修养护经费;四是促进水管单位 “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五是推进了水价改革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六是明确了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分级管理的范围。截至20066月,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和451个水管单位改革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提出的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水管单位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一、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各级领导重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省政府及时召集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部署,并相应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任副组长或成员。明确工作职责:一是抓组织机构的建立,抓工作班子的落实;二是组织调研、搞好测算、摸清家底;三是编制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四是完成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分类定性工作,明确经费来源,并争取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五是抓好改革的试点工作,以点促面,推动全省改革工作,六是厅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真正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得已顺利完成。

(二)改革任务繁重。建国以来,全省共建大中小型水库5324座,积累了上100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长期作为福利设施使用,管理无责任,维护无资金,导致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许多水管单位收不抵支,入不敷出,举步维艰,很难承担起管好用好庞大水利资产的历史责任,迫切需要全面开展水管体制改革。根据《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范围,纳入全省水管体制改革的就有1028件水利工程的451个水管单位,其中纯公益性129个管理单位,准公益型316个管理单位,经营性6个管理单位。

(三)政策措施明确。为确保全省水管体制改革顺利开展, 2003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印发〈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验收进度及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通知》;省水利厅出台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项目安排及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关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要求,抓住水利投融资改革这个核心,突破水价改革这一难点,搞好水利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这件大事,并将水利其他各项改革有机地统一起来,明确提出了加大水利改革力度的政策与措施。

一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确定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资金安排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新建水利工程,没有落实管理方案的不予立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并根据工程建设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对单一微小水利基础设施,可将使用权和经营权无偿划归集体或农户自管自用。

二是水价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现良性运行的核心,是水管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分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逐步理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体系,并根据水资源状况和供水成本,经费及市场供求变化,社会承受能力等情况适时调整,做到小步快走,逐步到位。对非农业用水要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对农业用水要逐步实行按方计量,改进收费办法。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价改革,厅党组把它作为2004年水利工作的“三个突破”之一来抓,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三是建立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从2004年起,省水利厅在水利建设基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仍划出30%(约1800-2000万元)建立全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重点用于公益性中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无中型水利工程的贫困县(市、区)小㈠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岁修补助,并对在水管体制改革期间,按要求积极推进和完成水管体制改革的水管单位给予适当倾斜和考虑。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四是为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确保水管体制改革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关措施的通知》。为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加强水利工程维护养护岁修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省水利厅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项目安排及使用管理试行管理办法》。

五是厅党组高度重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每年召开的全省水利(水务)局长会议上,省水利厅与各州(市)签定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改革任务,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发展与改革步伐;各州市县(市区)也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把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

六是搞好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试点,及时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累经验,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这一重点工作。全省采取层层抓试点的办法,在全省确定了144个试点水管单位,占纳入改革范围水管单位总数的17%,其中:省级试点单位3个,州市级试点单位34个,县(市、区)级试点单位107个。对省级的3个试点单位,厅领导亲自抓,厅指导小组负责全过程的具体工作和他们共同学习和研究政策,编制方案,测算经费,寻求办法和对策,找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等。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懈的努力,3个省级试点单位的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037月、8月分别经当地政府批准实施。3个试点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改革也各具特点,为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是广泛宣传。全省各州(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简报、网络等手段,积极主动地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和宣传,争取他们对水管体制改革的支持,并向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特别是水管单位的职工宣传,讲清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具体措施,使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同时,各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职工和有关部门领导到外地学习参观邀请专家到本地区进行讲学培训,采取多种形势宣传,厅指导小组共发简报32期,工管局到105个县(市区)、136个水管单位,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交流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搞好水管体制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改革的效果好。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的水管体制改革的成效已得充分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摸清家底,理顺体制,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一是根据国务院45号文件和省政府1号文件精神,国家财政部、水利部,下发的“两定”文件为依据,搞好测算,摸清家底。我省改革前有管理单位829个,其中: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326个,管理人员7314人,机构性质不明,政事、事企不分,权责不清,通过改革,我们认真进行调研,结合当地实际,精减撤并水管单位。纳入改革的工程件数1028件,管理单位829个,整合为451个管理单位,比改革前减少 45.6 %。二是按照测算全省需要管理人员8924人,按照省政府、水利厅领导的要求,要结合云南实际,精减高效,就低不就高定编定岗。全省由人事编委确定下文的编制数为7623人,比测算的8924人减少1301人。减少15 %,每年减少财政开支3000万元以上。三是落实了管理人员及人员经费,全省451个管理单位,实到位人员6269人,占核定总编制的82%,空编1354人。其中:纯公益性管理单位129个,实际到位人员1097人,落实人员经费1743.13万元;准公益型管理单位316个,实际到位人员5063人,实行定补或差额补助金额为3109.55万元;经营性管理单位6个,实际到位人员109人。四是积极争取落实工程维护养护资金,三年共累计为15220.33万元。五是落实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前参保人员3619人,改革后参保人员4263人,比改革前增18%。六是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全省在改革中,利用各种渠道分流人员263人,清退临时工340人。七是建立健全了财务规章制度,基本实现了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使水利财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律化的管理。八是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做了按制度管人。九是人员聘用,实行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制,年初实行考核,聘用,年末实行评比奖励,等等。

第二、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各州(市)验收结果分别是:临沧市、曲靖市、红河州3个评为优秀,占19%;昆明市、昭通市、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思茅市、文山州、版纳州迪庆州、怒江州、德宏州、丽江市13个州(市)评为良好,占81%

第三、改革促进了水利多种经营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全省在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依托水土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城乡供水、水电、水利旅游、水产养殖、水利建筑施工和技术咨询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发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特色水利产品。全省到现在为止,国家级风景区挂牌共七家单位,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多种经营的发展。

第四、广大干部职工享受到改革的成果,积极性提高了,水管单位的管理焕然一新。如临沧市25个管理单位,实际到位人员257人,财政供养人员达95%,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65万元,特别是临沧市双江县在水管体制改革中,把全县小型水库9座纳入县级统一改革,并相应出台了《双江县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暂行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干部群众租赁承包小型水库的管理权和使用权,18座小(二)型水库由县水利局委托乡镇代管、租赁、承包,县级租赁承包小(一)型水库1座,每年租金1.3万元,乡级代管的18座小(二)型水库每年租金1.5万元,两项共计2.8万元,收回的租金用于全县水利建设和水库维修养护管理,同时,各乡镇代管的小(二)型水库由乡镇制定出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红河州52个管理单位,实际到位人员1151人,落实人员经费580.92万元,落实维修养护资金225.85万元。红河州在水价改革上抓得早、抓得好,如:蒙自县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后,积极探索水价改革新思路,在改革水价管理体制方面取消了乡村级管水环节,实行由水库人员直接管理到田边地块,水管单位服务到农户,由水库与村级签订了供水协议,双方承担风险和权益、义务,通过改革使三个管理处的总收入由改革前的25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540万元,增长一倍以上,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曲靖市63个管理单位,实际到位人员797人,落实人员经费700.54万元,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251万元,曲靖市在改革中,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管理责任制,在水价改革上,重点改革了非农业用水的源水价格,特别是曲靖大型灌区管理局2003年的总收入为800万元,通过水价改革后,2005年的总收为1400万元,2005年比2003年增加了600万元,增长了75%,促进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发展。保山市12个管理单位,实际到位人员285人,落实人员经费198.61万元,落实维修养护经费147.8万元。保山市在改革中,为了使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保山市、昭阳区政府非常重视白庙水库管理所的遗留问题,区政府划拨100万元帮助解决白庙水库分流人员问题,由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分流和清退70多人,减轻管理单位的压力,同时在多种经营发展上迈出了新路子;思茅市在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今年323日经市政府批准,全市率先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一是理顺管理体制,二是统一水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三是统一水资源的调度。为全省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树立了榜样。比较贫穷的昭通市,在改革中落实管理人员补助经费,每人每年财政补助70-80%;三个省级试点单位,各项措施落实得比较好。

二、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问题

我省水管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省政府和厅党组要求仍有很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个别县(市、区)改革措施难以兑现,改革进程参差不齐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部分政策措施难落实。一是由于客观上地方财政困难,国家规定的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和准公性水管单位中承担公益性任务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工程维护养护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在一些州(市)难以落实;二是由于片面地把水价改革与增加农民负担联系起来,使水价改革难以推进,进展缓慢;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水管单位属事业性质,改革前由人事部门统保,1999年人事部门将养老保险费退还单位和个人,造成水管单位养老经费无着落,人员养老无保障,虽然现在参加入保,难以支付历史欠帐。

(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是部份水利工程没有进行土地确权划界,没有土地征用手续,现在补办手续需很大一笔费用,经费无来源,给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二是移民搬迁遗留问题比较突出,上访、闹事的事情屡有发生,影响了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和水管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小㈠型水库管理人员,身份不明确,工资无着落,靠水库周围开荒种地养活自己,数十年做临时工,在原驻地也没有分到土地,改革中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政策依据,不解决将导致他们失去生活来源,甚至形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三)管养分离难以推行。由于我省129个县(市、区)中有73年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有7个属于省级贫困县,绝大部分属于吃饭财政“讨饭财政”,财政能够拿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维护养护资金相当有限,从水管单位自身情况来看,实收水价远远低于补偿成本,且基本无其他收入来源,实施管养分离将因收入的巨大差距导致尖锐的矛盾,甚至维护养护人员生活无着落,我省实施管养分离条件还不够成熟,各地仅初步构建起专业化养护队伍的框架,将适时进一步推进。

(四)改革覆盖面小。全省893件小(一)型水库,纳入此次改革的仅445件,占49.83%。尚有数百件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管理存在四无现象:即无场地、无设备、不通路、不通电,日常管理非常困难。

(五)历史遗留问题仍然不少很多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建设时间长,又无规范设计,病险严重,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我省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水利部门和水管单位的艰苦努力,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改革、建设、管理任务仍十分繁重,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水利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水利建设,改革和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用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全省水利工作,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努力克服存在的困难问题,加速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工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