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大会发言


2006-03-28

烟台市副市长张广波介绍烟台城市水利建设经验

加快城市水利建设步伐

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烟台市人民政府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北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43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资源型缺水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已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正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统筹城乡水利发展,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了全市水利事业再上新水平。目前,日臻完善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不仅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也优化美化了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亮点,为我市获得“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贡献。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强城市防洪供水保障能力

(一)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拦蓄工程建设,有效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烟台市现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1060座,其中19座大中型水库担负城市防洪和供水的双重任务。这些水库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安全隐患多。近年来,我们多方筹集资金3亿多元,先后对门楼、王屋2座大型水库和高陵、留驾等7座中型水库及208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处理,共增加蓄水能力约1.2亿立方米。其中市区最重要的防洪工程和城市供水水源地——门楼水库,拦蓄能力由除险加固前的7500万立方米增加到1.26亿立方米,向城市供水能力由原来的12万吨/日提高到20万吨/日,防洪标准也由500年一遇提高到万年一遇,为下游芝罘区、福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可靠的防洪供水保障。

烟台河流多为山溪性、雨源型,河道宽浅,河水暴涨陡落,适宜建大型拦蓄工程的河段较少。根据其特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按照“拦蓄地表水、涵养地下水”原则,在全市总结推广了“大、中、小”三种类型河道治理模式,即大型河道“上游修水库、中游层层建拦河闸、下游建地下水库”,中型河道“以流域为单元,层层建拦河闸,形成闸坝相望,水面相连,保障沿河两岸工农业用水”,小型河道“层层建人字闸、迷宫堰,有一湾水就可保几分田、几棵树”。三种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汛期径流入海量,提高了地表拦蓄能力,补充、涵养了地下水源。仅“十五”期间,我市就新建、改建各类河道拦蓄工程3064座,其中在20条骨干河道上建成拦河闸坝170多个,增加拦蓄能力9000多万立方米;在河口地区建成地下水库3座、总库容3.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8亿立方米,回灌补源渗井、渗沟5000多眼(条),初步形成了城市地下水源地的拦蓄、补源保障体系,不但提高了城市供水保障能力,而且有效遏制了海水入侵,改善了供水水质。

(二)积极实施引黄调水工程,努力构筑城市供水水源“双保险”体系。我市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现阶段性连年大旱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仅依靠开发本地水资源,难以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走“开发本地水资源与引进客水相结合”的路子。兴建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国家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胶东水资源供需矛盾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构筑山东省“T”型大动脉和烟台“双水源”城市供水水源保障体系的关键性工程。工程总投资28.94亿元,年调引黄河水总量1.43亿立方米,其中分配给我市9650万立方米,受益区包括北部沿海的10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市区。目前,土地征迁工作已全部结束,泵站、隧洞、渡槽等控制性工程均已开工建设,今年将陆续开工输水明渠、暗渠等工程,主体工程将于2007年底完成并通水。

(三)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一是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在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同时,我们着力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中已有10个县市区对原有水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初步实现了对城市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和对城乡水资源的统一调度,解决了在水管理上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弊端,有效发挥了现有各类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二是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合理调配。自2003年起,我们根据地表工程蓄水较多的实际,按照“多用地表水、涵养地下水”的调配原则,在全市实施严格的水功能区管理,共划定禁采区892平方公里,超采区1720平方公里,并对全市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地下取水井进行了拉网式的普查和封闭。经过三轮复查,目前这些地下取水井已基本全部关停,市区供水结构已由三年大旱期间地下水与地表水7:3的比例转变为现在的3:7,为应对特大连续干旱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储备。三是实施区域性水网工程建设。通过流域间库库、库塘、库闸、河库、河塘、河闸联网,打通流域间水系联系,较好解决了区域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莱州市围绕生态市建设,通过实施庙埠河水库向饮马池水库与临疃河水库调水、小沽河向庙埠河调水、王河向侯家水库调水等水库串联和水系联网工程,初步构建起以多水源、多用户优化调度为核心、以水务一体化管理为保障、以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为目标的生态型现代化水网,有效解决了水资源南丰北旱的问题。水利部已计划将其列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蓬莱市实施平山—丘山—战山水库调水工程,打通了平山河、平畅河、战山河三流域的水系联系,每年向蓬莱市区增加供水1700万立方米,满足了当地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0年内先后遭遇了2次特大连续干旱。尤其是1998-2001年的持续干旱,对烟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全市32个月累计降水不到900毫米,境内近400条河流和5000多处水库、塘坝全部干涸。持续严重干旱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节水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003年,我们在全市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创建工程,大力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目前,已从2000年的130立方米/万元降到58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00年的42立方米/万元降到16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80%以上。

(一)大力推行全民节水,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见》、《关于市区节水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对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对浪费用水、违章用水的不良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有效提高了全民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扩大城市计划用水的覆盖面。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我们根据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先后组织编制了《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21世纪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供水规划》等,对全市用水部门和行业科学制定了用水计划、调度方案和调度程序。制定了枯水期及连续枯水期应急用水管理制度、应急调节供水预案等,保证遭遇特大干旱时的供水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强化政策约束,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我们按照“以水定布局、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发展”的原则,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鼓励发展低耗水、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项目。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都要求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都要制定用水、节水方案,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原有污染重、耗水量大的企业,要求加大技改投入,加强使用管理,挖掘节水潜力。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究开发和吸收应用,将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列入了科技攻关计划,加快建立适合城市节水设施发展的推广应用体系。三是强化定额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在对各行业用水进行平衡测试、测算定额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用水指标,下达用水计划和中水回用计划。在19982001连续大旱期间,我们根据日趋严峻的旱情,先后四次对市区用水计划进行了下调,将居民月用水量由2吨降到1.5吨,市区所有洗车场、洗浴中心、建筑工地和园林绿化一律禁止使用自来水,改用中水或外出拉水。严格的计划用水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源的无序使用。

(三)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不断提高城市节水水平。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节水设施建设。市里明确规定,凡是安装使用节水器具的工程项目,在办理开工、竣工和用水等手续时给予适当优惠。目前,全市新建工程全部安装了节水型用水器具,原有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的节水设施改造率达到70%以上,居民住宅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66%以上;市政府还专门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中水设施的建设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加大中水回用的使用比例。目前仅市区安装使用中水设施的单位就达16家,设计使用中水能力达到5800立方米/日。二是适时提高水价,促进节约用水。自2002年起,按照省政府135号令的规定,对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了调整,地表水水资源费由0.1/立方米调整为0.35/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费由原来的0.4-0.8/立方米全部调整为0.8/立方米。前不久,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水价调整问题,确定将水资源费并入基本水价,将居民用水综合水价(含水资源费、污水排放处理费)由2.55/立方米提高到2.9/立方米,普通行业用水综合水价由2.8/立方米提高到3.7/立方米,特殊行业用水综合水价由6.65/立方米提高到10/立方米。三是实行超额加价,减少用水浪费。我们一直坚持对企事业单位用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超额加价,超计划部分按30-50/立方米加价收费。在特别干旱期间,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限量,每超一方加价收费40元。同时,节水管理部门及时加强对各单位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章用水和浪费水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和停水处理,节水管理工作已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快生态景观水利建设,美化城市环境

(一)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增强城市环境吸引力。目前,许多城市的河道沿岸被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整治范围,成为国内外商家优选地段,成为现代城市展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全面树立治水与治景治貌相结合、水利建设与城市环境建设相结合的现代水利理念,结合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先后对20多条骨干河道和100多条小流域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共整治河道280多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40平方公里,植树16万棵,实施高标准绿化2.1万亩。治理后的河道,闸坝相望、碧水相连,有效改善了缺水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档次。在对市区外夹河整治中,我们在对中下游41公里河段进行裁滩清障、筑堤和河道浆砌的同时,兴建拦河闸坝7座、地下水库1座,在两岸滩地、大堤两侧及堤外100范围内植树9万多棵、栽种花木草皮1000多亩,使外夹河成为一道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长廊,按照烟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不久夹河两岸将成为烟台市区环境最优美、设施功能最齐全的休闲运动中心区。去年胡锦涛总书记来烟视察,专程到外夹河宫家岛橡胶坝了解烟台拦河蓄水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我市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美化城市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二)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设,展现美丽港城风采。烟台海岸线长,岛屿众多,属风暴潮多发区。近年来,我市结合“海上山东”和“半岛城市群”建设,学习借鉴南方省市“依水旺地、依地养水”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在堤防沿线国有荒地、滩涂的综合开发权和经营权上做文章,通过保护区内的土地有偿出让、土地增值提成及水土资源使用权的有偿出让等渠道,为防潮减灾工程建设筹集资金,建成防潮堤181公里,占需防潮减灾海岸线长度的66.7%。蓬莱市水务局与蓬莱阁旅游景区管理部门通过沿海土地置换,共同融资946万元,在西苑景区新建防潮堤1.2公里,新开发旅游景点3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取得了较好的旅游收益。龙口市针对防潮堤建设中资金缺口较大、政府投入不足等种种困难,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以项目建设权置换滩涂使用权,筹集资金1160万元,新建了6.9公里防潮堤,有效抵御了风暴潮的侵袭,为城市交通、生态开发、旅游、航海码头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大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一是全面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对城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项目,全部依法纳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仅2005年,市县两级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65份,申报率达96%,审批率达100%;征收水土保持规费372万元,收费率达92%;查处违法案件9起,结案率达100%,较好地遏制了城市人为水土流失。二是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市区内,先后建成了商城广场、福山河滨广场、莱山滨海游园绿地、开发区天地广场、夹河公园等十几处大型绿地。新增绿地面积320余万平方米,播种草坪面积280余万平方米,栽植各种树木712万余株。加强对南山、塔山、昆嵛山、岱王山、芝罘岛、养马岛等自然山体、岛屿以及沿海防护林的封育保护,加快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形成林、灌、草、花并举的城市绿色屏障。200310月,烟台顺利通过了国家水利部达标验收,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以上是我市近几年城市水利工作的主要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力度,计划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9.2亿元,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胶东引黄调水、节水、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综合治理五大骨干工程,完善防洪、水资源调配、水行政执法、水环境保护四大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三大机制,努力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城市水利、现代生态景观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不断提高水资源对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支撑能力。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