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利厅: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山东水利科学发展


2009-11-12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梁振洋发言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山东水利科学发展


山东省水利厅

 

  近年来,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全省水利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厅继2005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后,今年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省水利系统先后涌现出国家级文明单位6个,省部级文明单位56个,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利科学发展。


  1、抓精神文明建设,促发展思路创新。山东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322亿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6,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5,水资源匮乏、水灾害威胁、水生态恶化三大水问题同时并存,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指导支持下,山东水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防汛抗旱和农田灌溉成效显著,南水北调、胶东调水、治淮东调南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村村通自来水等六大工程全面实施,水资源调控和配置能力大幅提升,依法管水力度不断加大,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促进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提高领导班子科学治水能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从服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围绕统筹解决山东三大水问题,把树立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在广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水利发展思路,提出了山东新时期治水方略构想,即着力加快防洪减灾为主向统筹治水转变、工程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管理转变、依靠财政直接拨款向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转变、服务农业为主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转变,围绕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容量“三条红线”;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体系、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雨洪水资源化工程体系、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和现代水利信息化体系,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三个安全保障,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山东水利科学发展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的理念、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抓精神文明建设,促民生水利发展。水利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我们始终把改善服务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主要职责,作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使水利改革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彻底解除病险水库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从2007年开始就全面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省15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已开工建设157座,完成30座;3870座小型病险水库纳入全省除险加固三年规划,已有2772座完成主体工程。针对农村饮水安全这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省政府自2005年以来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各级累计投入95.6亿元,目前全省86.1%的村庄通上了自来水。为改善水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提供碧水长流、怡情养性的亲水乐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生态水利建设力度,已建成120多处城市河道公园, 3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5处省级水利风景区。临沂的“生态沂河”、聊城的“江北水城”、滨州的“四环五海”等都成为了我省生态水利建设的突出“亮点”。


  3、抓精神文明创建,促行业作风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施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积极投资政策,山东水利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投资规模大、工程多、战线长。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央共下达我省水利投资计划101.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7.03亿元,占我省拉动内需总投资的1/3。面对艰巨繁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任务,我们以抓精神文明工作,促进行业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文明工程为目标,努力使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落实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为使所有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及建设监理的各个环节都做到程序严密、审批严格、稽查严肃,相继制定了《廉政档案制度》、《山东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章,形成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省检察院主要领导同志挂帅,成立了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工程合同和廉政合同同签制度,确保了“工程、资金、干部、生产”四个安全,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超过了85%,并全部实现零举报。在全省每年开展的行风评议活动中,省水利厅均居于省直部门前列,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积极作为,依法行政,廉洁高效,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树立了水利行业良好形象。


  4、抓精神文明创建,促干部队伍建设。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我们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打造了一支被誉为“铁军”的水利队伍。近年来,结合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建设。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和改进干部选拔考评机制,着力提高准确判断形势、全面把握大局的能力,深入分析问题、科学确定发展思路的能力,周密研究对策、有效破解水利难题的能力。全面实施科教兴水、人才强水战略,扎实推进全省水利科技人才“3131工程”,到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共涌现出141名国家、省、厅级拔尖人才,94名学科带头人,2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和1名省级勘察设计大师,10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983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11项水利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13项获省部级奖励,其中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三个重点环节: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第一,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紧紧围绕理清全省水利发展思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职工头脑。在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厅领导及班子成员围绕全省水利发展的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了 40多项重点调研课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第二,坚持厅党组和各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不断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根据不同时期的水利中心工作,明确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注重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举办山东水利讲坛、专家讲座累计16次,各级领导班子战略思维能力、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第三,通过组织岗位培训、举行研讨会、上党课、警示教育、参观革命圣地、开展党性实践活动、扶贫解困等形式,强化爱国、爱党、爱民的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弘扬“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确保理论学习的实效,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第一,为建立完善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制度,既严把“入口”,又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我们相继制订了《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修订完善了《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考核标准》和《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奖励办法》,并采取年度复审、定期督查等形式,实现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规范管理。目前,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已达290个,占在编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从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建立完善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监督考核、廉政建设等方面,配套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水利厅党政工作规则》、《中共山东省水利厅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意见》等20多项规范文件,巩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为促进全省水利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载体创新。第一,把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创建形式。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工地、文明灌区、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目前,已建成全国水利文明灌区8个、文明工地9个,全省水利系统文明灌区19个、文明工地48个,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家庭1540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29个。第二,把精神文明创建与开展“作风好、形象好、效率高”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创建内容。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着力查找解决机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4项,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我厅被评为省直机关创建“两好一高”机关先进单位。第三,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水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大力宣传我省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与全省人民并肩奋战、团结治水的精神风貌,组织力量编写了《盛世兴水》大型纪实资料图书,与省电视台联合开播电视专题节目《人与水》,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齐鲁水歌》,积极宣传水利发展改革发展,宣传水文化,营造了全社会爱水、惜水、关心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


  几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要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内容和形式创新;要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我省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水利部的要求,与全国兄弟省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水利行业文明程度,促进全省水利科学发展,为加快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1月12日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