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水务局巡视员、文明委常务副主任周传文发言
强素质树形象创文明促发展
努力开创上海水务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上海市水务局
近几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文明办的有力指导下,上海水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服务民生、奉献社会,为推动上海水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全员发动,努力形成全行业全覆盖的创建格局
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性的创建工作。局党组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文明素养、提高全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并统揽全局,首先从加强领导、谋篇布局、全员发动做起。
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做到全业全覆盖。尤其是水务管理体制实施政企分开后,局党组审时度势,重点强化了对条线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由行业管理处牵头,吸收所在行业主要企事业单位领导参加,建立供水、排水、河道水闸和堤防四大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分别由一名局领导兼任小组长。在推进文明建设上,局党政领导一起挂帅出征,在政企分开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全行业、全渗透、全覆盖、强有力推进的组织领导格局。
二是在推进创建上做到全体齐参战。着眼全面提高行业素质,主动把行业创建放到全国水利和全市层面同台竞技。结合行业条线多、服务要求各不相同等特点,以条线争创文明行业,单位争创国家和部级、市级文明单位,基层服务窗口争创五星级文明窗口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引入竞争、分类组织,在全市水务精神文明建设上,形成了供水、排水、河道水闸和堤防四大行业齐头并进、与全市39个行业同台竞技,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立体推进、互比高低的创建工作态势。以目标为导向,以竞技为杆杠,确保创建工作始终保持动态进取状态。
三是在创建文明上做到全员共参与。在抓好行业和单位创建的同时,坚持每年组织一次的“十佳好事”、文明工地评比,每两年一次组织服务明星评选。这些面向基层、面向员工评比活动的长期开展,既激发了基层员工的创建意识和进取精神,消除了创建盲区,又进一步夯实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的群众基础。
二、正面引导、激活内力,积极探索建立推动创建的动力机制
围绕不断激活创建活力,局党组和局文明委一直重视创建机制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四个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和动力机制。
一是“五同步”工作机制。几年来,局党组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做到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坚持每年单独召开精神文明大会,坚持每年单独组织创建考评,坚持局领导带头参与创建活动,以身体力行带动和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文明测评指标体系。为使创建工作创有依据、建有方向,参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我们在不断修订完善本级文明单位创建指标的同时,协助市文明办研究制定了河道水闸和堤防行业创建指标体系,组织行业管理处和建管部门分别制定了文明窗口、文明工地测评标准。在系统内形成了符合上级要求又具行业特点,纵向到底又横向到边的行业测评指标体系,既进一步提高了创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又进一步理清了创建工作思路。
三是社会测评机制。水务工作服务性、社会性、公益性特征强,长期以来,我们以人为本、以民为重,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怕出丑、不怕曝光,坚持每年请城调队或社会调查公司对创建情况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坚持经常性地约请市民巡访团、行风监督员等“啄木鸟”对创建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并及时听取意见建议组织整改。社会测评机制的成功引入,既有效地避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等体内循环弊端,又赢得了社会公众对水务服务工作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四是奖惩激励机制。为不断激活创建活力,局党组高度重视奖惩机制的引用。创建工作与单位和个人利益相挂勾,前年,局党组专门发文,再次重申了必须如期兑现文明单位、先进个人的物质奖励等要求;在落实科学发观展、制定局属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意见时,专门把创建情况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作为单独指标进行严格考评。以奖惩机制为激励和引导,使创建工作进一步摆上了各单位不敢懈怠的重要位置。
三、聚焦民需、虚事实做,努力把创建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快乐实惠
水务服务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长期以来,我们聚焦民需、服务民生,虚事实做、自我加压,努力把创建工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一是抓服务承诺。结合夏令营服务,坚持每年有针对性地梳理行业服务承诺,并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全面公开。期间,局长处长亲自参与热线接听,亲自处理服务投诉,并多次到电台电视台与群众直接对话;各单位把兑现承诺作为取信于民的重要载体,在公开承诺中接受社会监督,在兑现承诺中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这些活动的连年开展,既在社会面前进一步树起了上海水务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的良好形象,又在兑现承诺中促进了行业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是抓民心工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互动,紧紧抓住市民群众对水的“三最”问题,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实事工程。其中:供水行业实施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惠及全市2000万居民,排水行业实施的积水点改造工程有效缓解了城镇居民雨天出行的困扰,水利行业全力推进的水环境整治一举改变了全市的水环境面貌。实事工程、民心工程的连年实施,既提高了水务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又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水务工作的信任,收到了两个文明双丰收的效果。
三是抓延伸服务。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打破行业分工界限,承担起部分与水有关的份外工作。这些年来,我们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组建万名水务志愿者队伍,结合夏令服务,每年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帮助里弄供水改困、疏通下水道、抢排积水等特别行动;结合世博场馆涉水配套建设,组建世博志愿者队伍,推进水务服务进场馆、进世博。延伸服务既紧贴了全市发展大局,又扩大了创建工作在全市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是抓服务窗口。窗口服务是城市文明的缩影。这些年来,我们把服务窗口作为接受社会考评第一考场,并以迎世博为契机,在全系统开展了“用心服务,擦亮窗口”活动。服务热线方面,不断加大整合力度,并提出了受理率、处置率、反馈率“三个100%”,满意率不低于95%的工作目标;服务设施方面,统一行业标识、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公开事项,改善硬件设备,增添无障碍设施,开设网上办事系统,努力打造“整洁、明亮、宜人、安全、诚信”的窗口环境;服务技能方面,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服务世博盛会,专门组织了文明礼仪和多语种培训,其中,郊区重点开展会当地话、普通话和哑语训练,中心城区重点组织会上海话、普通话和英语、哑语等四种语言训练,以争取同一窗口能更多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对象的服务需要。
四、教育引领、凝神聚魂,不断夯实基层员工讲文明的文化底蕴
按照党的十七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方针,我们坚持把行业文化建设作为行业创建的基础工程,做到常抓不懈、常建常新,并在推动创建中有效地发挥了凝神聚魂作用。
一是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培育职业道德、塑造行业精神为核心,结合“八荣八耻”和党员先进性等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在员工中重点开展了职业操守教育,在企业中重点组织了履行社会责任等探讨,在全系统相继开展了水务行业精神和行业价值取向等研讨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在市场经济和管理体制“三分开”情况下,做到了行业精神不散、企业责任不丢、职业道德不失,全行业持续保持了健康发展势头。
二是大力开展学先进树品牌活动。为进一步发挥先进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每年组织“十佳好事”评选、每年组织品牌服务团队上街开展大型服务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服务明星评比,并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表彰活动。目前,每个行业都培养有自己的服务品牌,每个单位都树有自己的先进典型,每个服务窗口都有叫得响的服务明星。而且墙内开花墙外香,供水“小郭热线”等服务品牌的社会公信力、知名度日趋提高,不少服务明星同时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劳模,在推动水务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思想文化活动。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两次有活动主题、有活动载体的大型文化活动。2007年成功举办了建局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系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赛;2008年专题组织了水务行业精神、行业价值取向、企业社会责任和水文化等大讨论;今年又隆重举办了全系统迎国庆《水之情》文艺会演。这些文化活动平台的建立,既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进了行业的团结和谐,又进一步丰富了创建载体,活跃了创建氛围,夯实了创建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文明办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上海水务的创建工作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知晓率、满意率不断提高,全系统有三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单位,有近50个单位被评为市、部级以上文明单位,有747个基层单位被评为星级文明窗口。供水行业取得全市文明行业“五连冠”佳绩,在夏令服务中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并成为上海行风测评的免检行业;其它行业的社会满意度测评得分逐年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为提升行业职工素养、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凝聚行业整体合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照水利部领导的希望,对照局党组的要求,对照兄弟单位的成功做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以这次会议为鞭策,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迎世博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按照部文明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特点、工作规律和工作机制、工作载体等研究,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争取在上海水务营造起更好的精神家园,培育出更多的文明之花,为促进上海水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