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水利厅巡视员、文明委副主任李庆筠发言
在抗震救灾中奏响
“献身、负责、求实”的时代最强音
四川省水利厅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四川汶川,山崩地陷,江河呜咽。8.0级强烈地震,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死亡边缘,数百亿财产毁于一旦。一时间,这场前所未有的地震,席卷了天府之国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蹂躏着这片山川的秀美灵气……
大地在哭泣,山河在垂泪。
这起特大自然灾害,不仅给四川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使水利系统遭受重创。全省有1997座水库、706处堤防出险;602座农村水电站受损;575万人饮水受到严重影响;1.25万公里灌溉渠道毁损,影响灌面1100万亩;形成了104处堰塞湖,严重威胁下游地区20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水利抗震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异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科学决策。水利部调集各种资源,动员全国同行力量,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关怀和物质支持。兄弟单位纷纷伸出援手,与我们并肩奋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强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四川水利系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含着眼泪、流着汗水、拼着性命,打了一场彰显着“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的硬仗、险仗、恶仗。
一、危难之际,彰显“献身”无畏本色
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灾难面前,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心系百姓安危,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强烈的水利事业心全身心投入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中去。“地震可以移动山体,可以堵塞河流,可以毁坏我们家园,但动摇不了我们的意志,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力,不屈不挠,奋力自救,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灾害。”这是四川水利人在危难之际,关键之时,发出的最强音,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汶川8.0级强震发生后,四川水利厅党组迅速作出反应,于当日下午3时左右在办公楼前草坪上临时召开了党组会,就抢险与救灾工作作了具体分工。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同志于15:30分前后赶往紫坪铺大坝,第一时间奔赴工程一线。第一时间拟定、实施了水利系统应急救灾方案、制定抢修措施,抽派专人前往灾区了解厅直各单位以及地方水利系统工程、设施等震损情况,积极做好救灾抢险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随同水利部领导及专家奔赴灾区一线深入调查、了解水情,严防灾后次生灾害。水利厅还积极多方组织协调抗震救灾物资,及时送往灾区。一场抢时间、赶速度,一场与自然抗争,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接力在全国水利、在四川水利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干部职工中展开了。
省防办、厅规计处、建管处、水政处、厅机关服务中心等党支部紧急行动起来,把防范次生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自觉行动,在地震发生后四小时内迅速出现在北川、都江堰、青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与当地水利部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
厅直各单位党委不等不靠,大力开展抗震自救、减灾重建。地震之后,都江堰管理局办公大楼严重受损,加之余震不断,他们将办公指挥中心放在车里,搭帐篷设立临时调水中心,在确保工程运行和供水安全的同时,组织党员抢险队冒着生命危险抢修外江闸控制系统、鱼嘴工程和受损工作用房等,及时缓解了上游水量释放。人民渠一处在3天内修复了近百米的渠堤护坡损毁,奋战八昼夜,完成了一至四期干渠、红岩分干渠抢修任务,恢复了整个灌区春灌供水。人民渠二处第一时间摸清六期、七期、鲁班三个片区受灾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闸门,整治渠道渡槽、隧洞,更换通讯、计量设施,震后六天恢复鲁联干渠通水,6月1日恢复人民渠六期和七期干渠通水。水职院在第一时间安全疏散6400余名受困学生,成功抢救12名遇险人员,院党政一班人和党员教职员工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顶着巨大压力圆满完成了灾民安置、遇难者善后、如期开学复课三大任务。工程局在开展自救的同时(都江堰基地遭受重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水职院生命大营救、安县肖家桥堰塞湖和罐滩堰塞湖除险、都汶路老虎嘴河道疏浚、平武南坝生命线抢通等应急抢险战斗,不计代价,不计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任务。外江管理处及时组织党员参与了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被埋人员抢救行动,打通了灌区春灌泡田用水的输水瓶颈,连日抢修恢复电站发电。玉管局及时组织力量处理百丈水库大坝险情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想方设法完成了灌区春灌任务,努力实现了适时满栽满插。东风渠管理处迅速抢修渠(河)道,安置受灾职工,加大对灌区大春栽插用水工作。农水局、地电局、水文局、水利院、水科院等抽派相关党员技术骨干配合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和水利厅工作组,顶着余震和滑坡冒死赴灾区一线实地查勘灾情,组成专家组和现场勘测突击队作出专业评估,为紫坪铺大坝受损修复,堰塞湖、壅塞体和震损水利工程成功应急除险,次生灾害有效防范等快速地提供了科学安全的技术支撑。
在特殊的时间空间里、在特定的战场上,水利人彰显了什么精神,那就是“献身”的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的无畏本色。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水利行业的各级领导、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业务技术骨干、我们的普通水利职工,我们千千万万的水利人凝聚成为一股震不跨、摧不烂的坚强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豁得出,挺得起、扛得住,表现出坚强的党性、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作风;广大职工临危不惧、不怕吃苦、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从而确保了全省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处置无一死亡;赢得了拼死保卫紫坪铺、紧急开辟“水上生命通道”、快捷安全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抢护震损水利工程、全力保障灾区应急供水、不分昼夜抢修灌溉电力和水产生产设施、奋力生产自救的胜利,充分展现水利人“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
二、同舟共济,书写“负责”的不朽篇章
这场大灾大难不仅使水利工程毁损、家园破碎、亲人失散,更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为保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意识构筑坚强堡垒,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锻炼党员干部队伍。
灾难考验忠诚。灾难面前,广大水利职工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没有人叫苦叫累;面对危险沉着应对,没有人畏惧退缩。德阳市水利局组织5名突击队员实地踏勘堰塞湖,通知刚贴出就有13名职工报名。全省组织的20多批次堰塞湖踏勘突击队、敢死队以“爬也要爬到目的地”的决心,冒死赶往现场,摸清了全省堰塞湖的基本情况。全省水文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死也要死在岗位上”的豪情,监测水情、抢测过流。绵阳水文局的汪隆德、唐训海、饶西平、蔡雪峰、龚昆明和国家电网公司南瑞水情公司姚峰、李震组成唐家山堰塞湖水文仪器安装突击队冒着余震、泥石流等危险争时间、抢速度,带着全行业水利人赋予他们的崇高使命和不怕死、不认输的信念,奋力挺进唐家山堰塞湖,经过近20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游16km处成功安装调试了水位自动测报设备,为抢、排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武都引水管理局党委鲜明提出“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求全局水利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全局水利部门党组织紧急动员,组成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33个,始终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最需要就奔赴哪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坚定地站在第一线,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成为带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
正因为有无数个在大灾大难面前发出第一声拯救生命生命呼叫的“各市州水文局!汶川紧急呼叫、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汶川水文局罗华强,五次冒死奋战唐家山堰塞湖的绵阳市水文局唐训海,“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水利人最大的利益”的绵竹市水利局骆儒华,“信念不灭、背梁不屈”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水务局的邓跃明,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哪里有危险就率先冲向哪里,在危急时刻,用赤子之心书写了忠诚和奉献。
罗华强、唐训海、骆儒华、邓跃明他们的事迹仅仅是四川水利行业、四川水利人在抗震救灾中的一个缩影,它深深植根于水利精神的“土壤”,融入到中国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之中。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领导干部、党员队伍、水利职工,他们忠于职守,恪尽职责;他们装有责任、心系群众,他们挺起不屈的脊梁,团结一致,把力量化为坚强的意志,才换来水利行业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自救的良好局面。
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水利职工,他们责无旁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声出声,有血出血,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才书写了一份人生不朽的答卷,才谱写了一曲人生动人的乐章……。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在这场泣鬼神、惊天地的战斗中,少了许哀痛,少了许惨烈、多了些温情,多了些温馨,才在灾难面前,抗震现场,渗涌现出数不清的感人场景,动人画面,才能在“大考”面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水利人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这种“负责”彰显了水利人新时代的无限风采,在世人面前,清晰地记录了人们对水利人的尊重,对水利人的信任……
三、重建家园,展现“求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水利工作全局,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同时,同步推进恢复重建、水利发展和稳定工作,这是四川水利厅党组的指导思想,也是对灾后重建的基本态度,更是四川水利人回报社会关爱的一种强烈共识。
面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我们突出“六个坚持”,做到“六个不放松”,即:坚持狠抓灾后重建不放松;坚持狠抓灾后安全度汛不放松;坚持堰塞湖后期整治不放松;坚持狠抓民生水利不放松;坚持狠抓水利改革不放松;坚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积极推进灾后重建和水利发展。
我们把水利灾后重建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重建步伐。截至10月底,已完成大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第一批灾后重建项目招标工作,第一批项目总体进入施工阶段,已开工项目1300余项,完成投资37.7亿元。去年汛期,针对地震后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我们高度戒备,严防死守,整个汛期全省未发生重特大防汛安全事故。“9.24”强降雨过程中,平武县大范围转移受威胁群众未死1人,省防汛办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我们突出重灾区防汛度汛这个重点,在全省防汛电视电话会后不久,又专门召开灾区防汛工作会议,省防指、水利厅先后派出18个检查组,3次赴各地检查度汛工作,成功实现安全度汛。地震后形成的众多堰塞湖是整治重建的难题,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务实的态度对20多座堰塞湖的后期整治措施得当,进展顺利,效果显著,汛期堰塞湖所在河道上下游均为发生大的险情。有些整治后的堰塞湖不仅是座新水库,更是一道新风景。民生水利方面,我们把确保饮水安全作为限期解决的硬任务,把解决地震重灾区和藏区群众安全饮水摆在突出位置,累计解决灾区230万人口饮水困难,同时,全力抓好惠民富民工作。水利改革方面,我们举全力、订政策、强指导,稳步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全省已组建市县级水务局64个,到2009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市、县两级水务局的组建工作。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受灾职工的生活安置和办公设施的恢复重建面临很多困难,部分受灾职工和家属出现急躁、悲观、畏难等消极情绪,并提出各种诉求,我们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大局和中心工作,以人为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注重人文关怀,把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工作做深、做细、做透,以抗震救灾中展现的良好精神,以关心人、爱护人的无私情怀温暖他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和艰苦。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及全国人民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四川水利人一定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高昂的士气抓住国家灾后重建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和拉动内需的机遇,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重铸灾后水利美好新家园。
冰雪阻断归途,我们没有放弃;圣火遭遇阻挠,我们团结反击;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水利人同样发出一个声音,不怕坎坷的磨难,我们将万从一心,共克时艰,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水利设施修复,兑现诺言,承担责任,分享重建复苏的荣光,让“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作为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拼搏进取,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