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科学发展 认真履行职责
着力提升水利财务经济工作水平
四川省水利厅
近两年,我们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履行职责,不断提升水利财经工作水平,为推动四川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的水问题。2007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六次专题调研水利工作。2008年初,省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水利发展的决定》。该《决定》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四川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特别是在投入保障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四川水利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之际,水利厅党组更加重视财务经济工作,将之作为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大力筹措水利资金,提高财务保障能力
我们根据四川水利工作重点,积极协调省财政部门,使预算内财政拨款稳步增加,水利事业资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我厅2006年部门预算支出总额比上年增长7.80%,2007年比2006年又增长13.24%,保证了厅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中央和省也大幅度增加对我省的水利投入力度。2007年,中央安排我省水利建设资金达17.22亿元,比2006年增加 3.43亿元,增长24.87%;省财政安排水利建设资金10.53亿元,比2006年增加5.66亿元,增长达116.22%。今年,省财政将再次增加安排小农水资金3.4亿元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万亩以下渠系配套、旱山村雨水集蓄利用等项目建设。
我们加大了水资源费等各种规费的征收力度。2007年省级水资源费入库数首次突破1亿元,水保两费达到1550万元,比上年增长87.42%,砂石资源管理费的收取起步顺利。
2007年我省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为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抵御旱洪灾害、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二、破解水利资金难题,构建长效投入机制
水利投入总量长期不足,欠帐太多是制约四川水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着重在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上寻求突破,在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决定》要求我省各级政府对水利投入的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十一五”期间财政预算重点向水利建设倾斜。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的城市,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安排不少于15%的资金,从市政设施配套费中安排3%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级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二是统筹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中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其中省统筹部分的50%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仅此一项,我省每年就可新增水利投入数亿元,随着土地增值,此项投入还将持续增长。
三是全面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决定》要求,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河道砂石资源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水利规费,不得随意减免;逐步调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四是搭建水务投融资平台。省政府将整合现有水利资产资源,成立省水务投资集团,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和国外贷款。省财政给予省水务投资集团资金和政策支持。水务集团通过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开发,以经营性收益支持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
以上政策的出台,破解了投入难题,为加快我省水利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强水利资金监管
我厅历来重视财经制度建设,两年来相继出台了《四川省水利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水电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四川省水利厅直属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四川省财政支农资金水利项目公示管理办法》、《四川省长治工程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代财政部和水利部起草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我省水利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一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对厅直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二是定期对厅机关行政、后勤服务经费进行检查,确保机关经费使用的合规、合法、合理。三是由厅财经处牵头,审计、建管、农水、水保、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全省病险水库整治、安全饮水、防汛岁修、农网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顺利实施。
四、推进水利资金整合,创新建管体制机制
按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总体思路,2007年,我厅选择了区域代表性强、群众热情高、地方政府重视、具备配套能力的广安市岳池县等7个县(区)作为全省水利建设、管理与改革重点联系县(以下简称“试点县”),整合水利专项资金,在每个县的2-3个村建设水利综合示范区。试点县按照“以水利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共建,突出发展产业”的工作思路和“综合功能全、示范作用强、发挥效益好”的原则,加强组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强化与农业、交通、林业、畜牧、国土等部门的协作,引导受益群众主动参与,集中打捆水利、扶贫、交通、农业等各种项目资金,建立“群众主导,政府补助,项目支持”的投入机制,突出抓好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推行省级、县级、项目业主三级公示制,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按照实施方案,我们在省财政厅支持下,对试点县在水利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支持。据统计,2007年省级统筹安排投入示范区的小农水、水保、岁修、水产、水资源费、水利建设基金等各项资金总额为2977万元,各试点县整合其他部门资金达2382万元,其中农业700万元,林业 61万元,交通807万元,其他部门348万元,自筹465万元,农民投工 32万个,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90个。截止2007年底,各示范区已整治塘堰46座,新建蓄水池469口,渠道配套与防渗69公里,新建人饮工程540处,土地整治692亩,新建与整治村级公路118公里,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2200亩,植树造林2795亩,治理水土流失27平方公里。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以资金整合为基础的水利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财政资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示范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更加优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闯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受到示范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提升了水利行业的社会形象。
五、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财经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水利财经干部服务大局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提升管理水平,做好财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厅加大了财经队伍建设力度。一是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班,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薄弱环节制定培训计划,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高水平的讲解。二是组织财务人员异地考察学习,开阔工作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人员素质,增强队伍凝聚力。三是建设四川水利财经网,编印《四川水利财经动态》,宣传水利方针政策和财经工作思路,为财务人员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今后两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出台《决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水利投入长效机制。二是加大财务监管力度,确保水利资金安全。三是推进水价改革,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四是继续抓好水利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全省水利建设、管理与改革探索新机制、提供新经验。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财经队伍,更好地为四川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务。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切实加快四川水利发展步伐,为实现水资源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目标而不懈努力。
(图为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发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