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仓武: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搞好职业资格的鉴定


2005-01-0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开发培训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依然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由于五六十年代培养的熟练工人大都已退休,青年工人培训没有及时跟上,这直接造成了基层单位操作性工作岗位人才的极度缺乏。未受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的民工自然而然成了生产主力军,造成个别工程质量不过关、豆腐渣工程现象,给国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可见开发培训高技能实用性人才是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当务之急。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近年来培养的毕业生在全国水利水电系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供不应求,其主要原因就是通过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从近年来劳动力就业市场反映来看,这部分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即可以承担干部岗位工作也可以承担工人岗位上的工作,这不仅大大缓解了用人单位人才燃眉之急,也为毕业生就业上岗和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此,我认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鉴定,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势在必行。下面我就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进一步认识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做到规划好、组织好、实施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并确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技能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这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对我们做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更高标准要求。这将标志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之所以得到党中央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超技能的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存量及其结构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技能人才是否能够源源不断产生、是否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是否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二是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制造者的技能水平。从此角度看,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中国制造”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紧紧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已难以占领国际市场,“中国制造”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特别是大批高技能人才的支持。三是提高亿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素质劳动者的代表,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在广大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劳动者中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氛围,对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带动整个职业培训工作,完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任务。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规划工作。

 

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了解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技能劳动者的数量和构成状况,特别要摸清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单位需求,制定科学的规划。根据国家计划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新技师培养计划目标,并层层分解成为各单位要自觉完成的硬性任务指标,并做到相互衔接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高端带动作用,在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规划初、中级技能劳动者的培养,形成合理的梯次人才结构。

 

(二)做好组织工作。

 

通过周密有效的组织工作,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保证条件。认真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政策的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明确负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整合内部资源。

 

(三)做好实施工作。

 

实现规划的目标任务关键是抓好落实,落实到单位。单位要鼓励职工学业务、学技术,给学习时间,允许职工一专多能,一技多长。使职工自觉申请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国家和部门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对技术过硬,手艺高超的职工应予奖励以便带动全体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二、努力开创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局面,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队伍。

 

(一)树立坚持为企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方向。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应当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服务目标。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改变原来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防止鉴定工作与实际情况相脱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涉及面广的工作。一名技术工人手中直接掌握着国家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国家重要财产,责任非常重大。如稍有疏忽就会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这些都是有血的教训的。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队伍至关重要。必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并不断扩大其规模,加大对鉴定站人财物的投入。有场地、设备、仪器,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技能鉴定工作。把真正懂专业技术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会管理的人员补充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队伍中来,否则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只是纸上谈兵,目前由于行业的不同各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站设备仪器不完善,资金严重不足,人员缺少,这就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于上岗的心理制造假证件,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部分职工对技能鉴定工作的误解。认为鉴定工作就是发证的,只要报了名,交了费是否参加培训并不重要的看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行业的整顿,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遏制。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加快职业技能鉴定队伍的建设。在广大工人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贡献。

 

(二)要创新鉴定模式,建立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同时逐步建全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考核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其职业内容以及用运能力的要求;对复合性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强化综合性业务和多项技能的考核。做到从不同鉴定主体和需求出发,突出特色,分类实施对劳动者的技能评价体系。

 

(三)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

 

职业资格证书是工人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证明,上岗的通行证,是职工最高职务的象征。因此,我们要维护证件的严肃性,使真正有技术有技能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一要切实采取措施,狠抓鉴定质量。从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和操作程序上,严把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关。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鉴定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严格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试题鉴定程序,与时俱进。

 

三、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待遇,鼓励技能人才成长。

 

技能人才的待遇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针对目前社会对技师以上的技能人才大幅需求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引导用人单位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搞活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职业培训同分配制度结合起来,鼓励职工钻研业务,积极创造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目前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形成了技能与收入待遇相挂钩的机制,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搞活了企业。但在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的待遇仍然偏低,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严格受到限额限制,基层大多数职工对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不抱希望。特别是水利单位多数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但在职务方面却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种又属野外工作,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如水文勘测工、渠道维护工、水土保持防治工等工种在一个单位、一个水文测站仅有1-2人或几个人,按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等到他们参加技能鉴定的时候也差不多该退休了。这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情绪,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改变原来评聘技师、高级技师工人总数2-3%的比例限额,做到评聘分开。放宽报名条件,对符合规定申报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工人给予支持,经考试考核各项指标达到技师、高级技师标准要求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用人单位择优聘用,使其发挥技术特长,要坚决杜绝学非所用,不重视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相应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一心一意钻研业务,培养青年工人成为单位的技术带头人。

 

总之,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培养一名技能人才对个人,对国家来说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做到人尽其才,确实落实有关政策待遇,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给技能人才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学习新技术、新技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一定能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刘仓武,男,50岁,干部,中共党员,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1971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院二、三总队,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工作。1986年以来一直从事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提高甘肃水利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