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治黄之路 (苏金超)


2006-01-06

  我于1973年参加治黄工作,现年49岁,中共党员,一直在治黄一线工作,1988年被破格评为工人技师,同年被提升为鄄城县河务局旧城河务段副段长,1990年调苏泗庄河务段任副段长,1996年被提升为苏泗河务段段长,1999年被评为高级技师,同年调入鄄城县局防办任防汛抢险专职技术负责人,自1988年我局成立专业机动抢险队以来,一直兼任抢险队技术副队长,1999年至今兼任抢险技术负责人。

  一、直接从事的治黄技术工作

  自参加治黄工作以来,我非常热爱治黄事业,在治黄岗位上,虚心向老工人、老技术人员学习各方面的治黄技术,坚持不断学习、实践。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应有的提高,在防汛抢险、工程管理等方面都坚持探索求发展,锻炼提高了自己业务技术水平,十几年来,一直在基层河务段任职,又兼任山东黄河第一专业机动抢险队技术副队长,对所辖工程、河道现状和管理情况比较了解;参加了对本局内大型基建施工和重大险情的抢护,为自己提供了一个积累资料、亲自实践、锻炼的良好机会。

  1、工程施工方面

  在鄄城县黄河河务局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分别在苏泗庄上延、下延,梅庄控导护滩工程上延、桑庄下延工程中担任埽工技术负责人,主持了1984年春芦井控导工程施工及1989年芦井续建3道坝的工程任务,且抽调主持了1990年郭集24、25坝续建工程,在施工中善于总结虚心学习,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险情及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特别对每道坝进占的时间、地点、水深、埽面的宽度、长度或在施工中出现过几次大的险情,在该坝的部位抢护方法,都作了详细地记录,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以后抢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由于我被评为高级技师,在我局的河道整治施工中,都担任重要的技术职务,2000年芦井13道坝的加高改建任项目部经理,营坊下延17道坝的施工中,担任总工。在施工期间,特别是水中进占施工中,大胆采用传统埽工和现代机械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职工的体力劳动,节约了工程投资,提前了工期。在2002年营坊下延工程56—61坝施工中,采用铰链式混凝土模袋施工工艺,我任项目副经理,当时在我局是用这种施工工艺属首例,我接受这一任务后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当即查阅了有关模袋修做的全部技术资料,随后进行各方面的论证,对合作方带来的机械设备进行了调查计算,发现设备偏少,如果在调水调沙前完成任务十分困难,如果调水调沙后溜势发生变化,将影响施工进程.最后根据我的建议增加了施工设备,及时采用流量小、水位低的施工方案,加班加点,最后在调水调沙前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顺利通过了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1992年参加了苏泗庄大堤加培工程,主要负责工程铺工放样,协助副指挥长作好质量检查工作.由于我工作积极认真,及时最好了工程尺度,质量检查,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该工程被山东河务局评为优质工程。

  2、防汛抢险方面。

  自1988年—1998年我在河务段工作期间,除了负责辖区沿黄乡镇的防汛协调工作、河务段加强防洪工程防护外,还担任山东黄河第一专业机动抢险队技术副队长,带领全体抢险队员负责其他县区重大险情的抢护任务。几年来,我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一是普及推广防汛抢险知识,每年我都担任市、县两级抢险队防汛抢险技术的讲课任务,并手把手的传授各种家伙桩的捆打方法,并要求每个队员不但会做,而且要熟练掌握.同时对各种险情的识别、抢护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都要熟悉,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和指挥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所带领的抢险队不但纪律严明,而且技术过硬,在市局进行的防汛抢险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并多次出色的完成了省、市局下达的防汛抢险演习及实战任务。在今年山东河务局防汛抢险竞赛中,山东第一抢险队参加了竞赛,当时我任队长并全面负责技术工作,赛前,对每个队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力量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做到了人员的合理搭配,在竞赛中每个队员都忙而不乱,紧张有序,使每个队员都发挥了最佳水平,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竞赛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集训,准备参加黄委会举行的防汛抢险技能竞赛,面对黄委会公开的操作项目,我们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讨论,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根据每个队员的体能和技能,进行了合理的调配分组,使每个队员在竞赛项目中知道自己的职责,在竞赛中怎么去操作,操作到什么程度都作了具体的要求,通过这次高标准的集训,使每个队员的防汛抢险技术都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今后的防汛抢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集训,柳石搂厢(5m×4m×2m,队员30名)修作能在30—35分钟内完成;捆抛柳石枕(长10m、直径1m,队员26名)可在10分钟以内完成任务;10种绳扣的拴法,最快可在50秒内完成;土袋防浪(土方5m3土袋150条修做5m×2m的护坡,队员15名)可在20分钟内完成护坡,达到顶平口齐,边坡一致;挖掘机装抛铅丝笼(石料3m3、铅丝网片3个,封口队员3名),可在12分钟完成捆抛任务;通过这次集训,是集训前抢险效率的2—4倍。

  二是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防汛抢险的新技术、新方法。由于工作在基层,对实际问题了解的较多,感受较深。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防汛抢险技术方面、黄河治理使用的都是些老方法,这些固然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结晶,但具体到某个方面已不再适应,有些抢护方法,随着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也应随之改变,因此探讨研究新的抢险方法势在必行,带着这些问题,近年来和同志们共同研究撰写了《堤防坍塌抢护方案》、《堤防坍塌险情机械化抢险方法研究》、《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人员与车辆配合抢险浅析》、《抢堵水深3米漏洞方案》《浅谈黄河抢险人机配合》、《鄄城河段河势工情分析》、《浅谈黄河防汛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等论文,特别是《深水漏洞抢护方法研究》其方法在苏泗庄、旧城险工,旧城闸抢险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均达到了堵漏的效果。1999年调到县局防办工作,任防御大洪水工情组组长,鄄城县防汛抢险专职负责人,并从技术方面直接参与编写了《1999—2004年防汛预案》、主笔编写了《1999年—2004年防汛抢险方案》、重新整理了《山东省第一专业机动抢险队资料汇编》。参与编写了《菏泽黄河防洪基本资料》等。2001年我被山东河务局聘为水利行业技能竞赛山东赛区河道修防工预(决)赛评委。自1999年到现在,一直担任初、中、高级工及技师考评工作。

  三是积极参加实战和比赛。几年来,凡是我局黄河防洪工程修建我都积极参加,每次施工中我即使一个指挥者,又是一个实干家。黄河工程每次汛期出现,我都亲自到现场研究制定抢护方案,切指挥抢护。2002年7月调水调沙期间,郓城县局杨集上延工程溜势发生变化,大溜顶冲该工程,使该工程多坝出险,省局急调省属专业抢险一、三、五、十抢险队,我奉命带领第一抢险队参加了抢险,由于抢险技术全面,抢护方法得当,很快控制了6号坝险情的发展,随后河泽市局领导让我担任抢险技术总指挥,我及时调整抢险方案,根据各个坝出险情况的不同和出险部位及着溜情况的不同,做出了合理的抢护方案,经过5天5夜的抢护,使险情转危为安。2003年9月,我省大汶河出现了特大险情,我奉命带领20名抢险队员赶赴抢险现场,这次出险的原因是:我省普降大雨,河水猛涨,拦河大坝垮塌,溜势发生变化,直冲大堤,如果不及时抢护,就有垮堤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省防指给我队下达了修做4号坝的任务,我和全体队员及时调整抢护方案,奋力抢险,经过2天2夜的抢护,修做了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小坝头,控制了河势的变化,使险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地方政府和省局领导非常满意,且在抢险证书中写到:苏金超同志在2003年支援大汶河抗洪抢险中,不畏艰难、奋力抢险,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3年10月,黄河流域普降大雨,黄河出现了少见的秋汛,东明县局多处滩区漫滩进水,大水畏堤。我奉命和省属第一专业机动抢险队奔赴东明抢险工地,在近一个月的抢险时间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和第一专业机动抢险队的身影,在抢护渗水险情中,巧妙地运用了挖掘机配合人员运送沙石料物,很快完成了责任段的险情抢护,在抢护风波险情中,利用玉米秸捆成浮枕,有效控制了风波,此中方法受到了黄委和省局领导的好评。由于我在2003年的黄河抗洪抢险救灾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山东省人民政府给我荣记二等功的奖励,并颁发了证书和奖章。

  3、在工程管理方面

  在河务段工作期间,我积极参与和负责工程管理工作,并在如何提高工程的抗洪强度、保持工程完整、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堤防工程排水设施的布设、施工和维护,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每一个堤段的土质、当地年份最大的降雨量等,修筑了不等间距的排水沟,并在修做排水沟材料上提出使用预制件的建议,被采纳后,结果采用预制件形式修作的排水沟省工省料,实用性强,便于维护。

  险工坝头是堤防工程的重要屏障,一旦根石走失,后果不堪设想,加强根石基础事关重大。又因根石多在水中深处,不易直接观察了解,有时洪水过后河势变化,有的坝根石已经走失但又被泥沙填平,这种情况要想及时了解每个坝根石基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鉴于此,我同其他同志一道积极研究探摸根石的新途径,经过努力,我参与研制了活动式电动根石探测机,该机具有轻便实用,代替人力打锥方式,探测安全可靠、速度快、数字准。此项目被省局评为科技三等奖,现已批量生产10余台,并且投入运用。

  在险工控导工程坝岸出现较大险情或特大险情时,多为铅丝笼固根抢护,才能有效的控制险情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人工装抛铅丝笼,而且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搬运放笼架浪费时间,装、抛、推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很难把铅丝笼抛到位,抢先速度慢,不能快速有效控制险情的发展。随着机动抢险队机械化的科学配备,机械化在各种抢险中充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快速、机动、灵活将险情抢护,提高了抢险的工作效率。

  今年我们对各种机械性能、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怎样才能发挥各种机械在抢险中的应用,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抢险,尽量减轻队员的体力劳动,我们对装载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装载机能抛石块抢险,速度快、效率高。能否装抛铅丝笼?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改进。并强化装载机司机熟练驾驶技术操作,装载机装抛铅丝笼达到了技术操作要求。利用人工编笼、封口、机械装抛、流水作业,一气呵成。终于研制成功了装载机装抛铅丝笼技术。(装载机装抛铅丝笼在芦井控导工程7号坝特大险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特点是:机动、灵活、快速,铅丝笼体积大,质量好,易抛到位,抢险时不完全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能快速控制险情的发展。此方法得到山东河务局总工杜玉海同志的认可。现已申报科技创新项目

  二、认识与体会

  一个人的进步,尤其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领导和组织的关怀,离不开老工人、老工程师的传帮带,我还认为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具体的操作实践。

  1、虚心学习,坚持实践是不断提高、丰富自己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近10年来,我不断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并向老工人、老专家请教治黄技术的真正本领。两年积极参加在开封举办的高级技师培训班,1999年参加山东省局举行的山东黄河防汛抢险培训、岗位资格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同时我坚持每次参加抢险和施工,我都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并坚持关键时刻亲自干。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1996年获得河道修防工技能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在1999年获得全局修防工比赛第一名,另外,在抢险方案的制定、大型的水中进占、险情判别、抢护防洪预案的修订等方面,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出判断和预算。实践证明,我负责指挥的施工,没有出现过重大失误和浪费工料现象,为治黄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有所发现,不断探索和提高

  我在基层河务段工作25年,其中一线工程班15年,负责河务段工作10年,兼任县局、省属机动抢险队技术队长10年。并亲自参加了本局的河道整治、大堤加培、险工拆改、淤背区围堤施工、盖顶等工程,同时在群防队伍的组织、工具料物、巡堤查水技术的落实等方面亲临一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几年来都在市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建议、见解有独到之处,并被采纳,在治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几年来,他坚持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归纳,先后写出了《浅谈险工坝岸根石走失问题的探讨》、《坝防排水设施的设置及管护》等15篇论文总结及其材料汇编,有的在省局范围内交流并获奖。

  我是一名普通的治黄工人,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治黄工作者,是党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培养,是治黄事业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和提高的场所。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积极探索新的治黄方式方法,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苏金超,现年49岁,中共党员,1973年在鄄城参加治黄工作,在河务段担任工程队班长15年.1988年被破格评聘为工人技师, 1999年被聘为高级技师。在治黄岗位上,坚持不断地学习、实践,业务技术水平不但得到了应有的发挥,而且在防汛抢险、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坚持探索求发展,既锻炼提高了自已,又有力地指导了治黄工作。)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