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把准改革发展主基调 筑牢生态文明基石
 
分享到:
2019-05-08

  □何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要素,决定着水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中占据关键地位,无疑是美丽中国斑斓画卷上那耀眼的一抹色彩。

  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明确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作为总基调中的主基调,“水利行业强监管”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水利工作的历史使命,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治水重点。

  突出绿色理念、系统思维、精准导向和底线意识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水利内涵会不断丰富,水利功能会逐步拓展,水利领域会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我们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但是,我国一些地方还有不少的困难和困苦,生活之苦在于缺水、生产之苦在于少水、生态之苦在于无水、发展之苦在于滥水。这揭示出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治水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水利改革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体现。面对治水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现实,只有依靠“水利行业强监管”来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引导人的价值选择、规范人的活动尺度、约束人的自我私欲,才能解决水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前,必须牢牢把握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水利行业强监管体系。要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量来确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新时代要实现人水和谐,必须科学对待人水关系,转变对水的认识,从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转变为按自然规律办事,以水为伴、以水为友,认真研究探索水规律,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水清地绿的美好环境。

  再次,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面对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治水问题上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制定计划、法规或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对水的供给进行干预、调整和管理,以达到保持供需平衡、维护经济稳定的目的;同时还要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完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作出最理性的选择,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水利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要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作总基调,注重突出绿色理念、系统思维、精准导向和底线意识,把加强水利行业监管摆在中心位置,创造性落实水利重点任务,为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水利监管支撑。

  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要建立健全水利监管制度体系。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根本性作用。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大水利”“大质量”观,遵循水利服务于民生的宗旨,建立健全水利监管制度及其体系,明确监管内容、监管人员、监管方式、监管责任、处置措施等,使水利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要建立水利监管问题导向清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建立水利监管问题导向清单是在对水利各领域工作开展广泛调研和检查的基础上,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分别梳理汇总,夯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实现台账管理、督办落实、办结销号的有效衔接和闭环运行。

  要把问责贯穿于水利监管的始终。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为了负责。只有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橡皮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环保督察等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关键在于强有力的责任追究。水利行业监管也必须牢牢抓住问责这一抓手,通过建立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明晰责任边界,强化压力传导,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水利干部严肃追责问责。水利监管只有时刻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好震慑作用。

  要用大数据助力水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大数据是一场技术革命,时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当前要立足水利工作与水利现代化发展需要,积极利用好大数据,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河湖管理、水土流失等水利监管工作的需求,通过编制水利监管信息资源目录、制定水利监管数据开放标准、建设监控大数据平台等,推进水利监管部门间数据共享,引导水利监管大数据开发利用,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能力,以水利数据化驱动水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要加强中国水利行业监管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对水利行业监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水利行业监管的概念、特征和价值是什么?监管的内容、目标、评价体系等如何构建?监管的手段、方式、方法等如何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工作者以紧跟时代的理论自觉,运用管理学、水利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结合中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理论的融合和深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行业监管理论,从而为推动中国水利行业监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4月25日

何楠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南通:“两山论”辩证法的实践范例
山西怀仁市:绿色生态催生产业奇迹
重庆铜梁区:保水治水护水 水美坡美岸美
山东烟台:山河海相映生辉 人水城和谐共融
福建泉州市:划定岸线蓝线 留足生态空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