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山东烟台:山河海相映生辉 人水城和谐共融
 
分享到:
2018-08-24

水景公园

水环境中的生机    刘玉平/摄

  □王振东 赵新 原兴澜

  从全国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再到联合国人居奖获得者,烟台的“金字招牌”享誉国内外。

  依山傍海,河湖环绕,这座充满朝气与希望的城市,却有着发展的“苦恼”: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供水结构不合理、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2014年5月,烟台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试点建设3年来,烟台市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和城乡供水安全持续加强,水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山河海相映生辉,人水城和谐共融”的半岛型美丽滨海画卷渐次展开。

  注重顶层设计 统筹谋划推进

  作为北方典型的资源性缺水滨海城市,烟台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40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

  面对窘境和群众期盼,烟台市蹚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主水客水互补,开源节流并重,陆海蓝绿共治。”

  2015年4月13日,《烟台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的大幕由此拉开。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体系。2014年10月,烟台市政府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盘子统筹实施,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11月印发通知,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26个市直有关部门和7区市政府(管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单位目标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烟台市拓宽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争取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通过市、区两级地方财政积极筹措,有效解决经费保障。与此同时,大力推行PPP、BOT模式,撬动和吸纳面广量大的社会资本以及国外贷款积极参与。

  科技为先,技术支撑。烟台市积极聘请国内知名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审查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还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任组长的专家咨询组,在城市供水保障、现代水网建设、城市排水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划。积极探索实践,坚持把最新科研成果率先应用到水生态城市建设上。

  工程建设为基 “六大体系”为本

  2016年9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烟台市续建配套工程完工,烟台市无“客水”入境的历史宣告结束。

  “该工程的建设、运行及管理为北方贫水地区突破缺水‘瓶颈’提供了示范借鉴,极大地提高了水安全保障能力。”烟台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试点期间,烟台市完成总投资70.39亿元,共70项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投资17.01亿元,完成了14项重点示范工程,工程实现了效益与示范效果的“双赢”。

  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如何构建长效体制机制?烟台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早在申请试点前,烟台市政府就出台了水资源管理及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试点期间又相继出台了《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及实施意见(2014—2016年)》《烟台市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给予“政策加码”。

  既要源头活水,更要源头清水。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思路,烟台市在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的同时,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得以提升。实施清河行动,全面清除城区黑臭水体,控污减排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从此建立。

  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老问题如何破解?烟台市通过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治理、防潮堤建设、涝洼地改造等项目,市区防洪排涝及防潮能力全面提升。同时以完善水网建设为依托,构建起“一轴两核多库联调、四水统筹东西互济”的水源调配供给格局,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了稳固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工程带文化’,规范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施居民亲水平台与环境建设,让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普通老百姓。”烟台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烟台市已建立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节约推进、水文化提升六大体系,试点建设组织体系保障和相关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

  复合效益凸显 绘就滨海画卷

  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给烟台带来了“亮眼”的变化。

  如今,漫步在大沽夹河畔,清澈的河水,葱茏的绿植,馥郁的花香,让人神清气爽。

  据了解,试点期间,烟台市实施了大沽夹河等7条河道的生态治理工程,市区河湖生态护岸比例达92.8%。同时,借助河长制的推行,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恢复了河道的原有功能,水体的流动性显著增强,水质大幅度改善,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2014年至2017年,烟台市遭遇了三年连续干旱,但这并没有阻碍烟台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步伐,烟台市区GDP和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1.4%和11%。

  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高。烟台市防洪排涝能力全面提升,城市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达标率为95%,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10年一遇提升到10年一遇~20年一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率长期稳定在100%。

  试点期间,通过城区内河道的河流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大幅度带动了沿岸土地价值的上升,形成了一批滨水产业和价值高地。保守估计,对应的土地价值增幅超过20亿元。

  不断上扬的数据,是烟台市试点期间交出的“高分答卷”。

  三年来,通过各项防污减排措施,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7%,Ⅲ类水质以上河长比例达40.7%。

  三年来,公众对于水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参与度达82.97%、居民水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3%。

  三年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增加181%,旅游收入增加161%。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烟台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本次试点建设为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优先,推进全域治水,构建水生态文明的体制统领,以科技进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民生水利”“智慧水利”愿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8月24日

王振东 赵新 原兴澜 刘玉平
见习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福建泉州市:划定岸线蓝线 留足生态空间
往昔贫瘠山地 今日沃野良田
湖南32亿奖补资金投向洞庭湖治理
山西:碧水青山绘就生态富民图
甘肃省疏勒河管理局做好流域“绿色文章”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