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往昔贫瘠山地 今日沃野良田
——青海省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纪实
 
分享到:
2018-08-24

湟中县卡阳村    樊永涛/摄  

  □本报通讯员 樊永涛

  夏日,站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八里村的山上眺望,只见道道山梁,梯田如波,蓝天白云下蜿蜒平整的水泥路,山脚下沟壑间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昔日广种薄收的坡耕地,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后焕然一新。

  走进八里村,不宽的道路两边停满了轿车,油菜花梯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留影。可谁能想到,“春天种不完,秋天收不完”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八里村是脑山地区,以前有着大量的坡耕地,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然而,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不仅流失了宝贵的水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使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更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致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成为干旱山区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3年以来,随着大通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相继实施,逊让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而且解放了劳动力,农作物增产增收,激活了群众劳动致富的积极性。

  走进大通县黄家寨镇洪水沟,沟道内到处可见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谷坊,山坡上绵延起伏的梯田,一波波的麦浪,夹杂着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山坡上成片的水保林摆动着,时不时地蹦出几只野鸡、野兔,当年一下雨沟道里就流淌浑水的村庄,如今已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昔日的贫瘠土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呈现出一派阡陌纵横、林茂粮丰的新气象。

  据大通县水保站副站长哈进菊介绍,5年来该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34.9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1.43%,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逐步形了梯田、林带、淤地坝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多层次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步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缠梯田,沟台穿裙子,沟底坝库穿鞋子”的生态新格局。

  地还是那片地,山还是那座山。“荒山披上了绿装,河水越来越清澈,大通的山川真是越来越美了。”高歌猛进的水土保持工作,让许多村民感受到了近年来大通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黄”与“绿”,两种颜色的交替变化,正是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加速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青海东部地区属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区,这一地区的特点是黄土结构疏松、孔隙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从事水土保持工作多年的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党生,对青海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有很深刻的体会,“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为农、林、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笔者从青海省水土保持局了解到,近年来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控人为水土流失。5年来,投入水土保持资金8.2亿元,治理小流域43条,改造坡耕地27万亩,建设淤地坝1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0%~70%,土壤侵蚀量减少50%~60%,生态水保、经济水保、民生水保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立足特殊的省情水情,青海坚持把水保惠民、利民、为民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突出以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为抓手。5年来,通过实施水保工程,255个贫困村14.6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土地利用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粮食单产提高2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

  与此同时,全省初步建成由1个省级总站、9个市级分站、26个监测站组成的监测站网,覆盖省内各类水土流失类型区,各站点配备了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省水土保持重点生态治理主要依托是‘坡改梯’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在东部黄土高原、三江源等五大生态功能区的有力推进,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谋划,精准施测,已充分融入到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党生说。

  事实证明,留住了水土,就留住了发展的根。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路上,青海不仅“秀”出了绿水青山,更让群众拥有了“金山银山”。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8月24日

樊永涛
见习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渭河治理“三部曲”:昔日“揪心河”今日幸福河
湖北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
把准改革发展主基调 筑牢生态文明基石
南通:“两山论”辩证法的实践范例
山西怀仁市:绿色生态催生产业奇迹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