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几字弯”上的绿色变迁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推广神东矿区生态保护示范
 
分享到:
2023-10-10
 

神东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 本报通讯员 肖勇

  □本报记者 黄峰 通讯员 刘娜 胡学东

  九曲黄河奔流,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全国首个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神东矿区,处于“几字弯”中游片区。 

  两年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神东煤炭集团联合创新,共同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东先行示范区,致力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标杆。 

  两年间,随着《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方案》《神东矿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一项项方案和规划出炉,“黄河中游大型煤炭基地水土保持率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个个科技项目落地,三大基地五大类16项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13矿14井全部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实现良好开局。 

  乌兰木伦河飞来“鸟中大熊猫” 

  漫步于乌兰木伦河岸边,时而见黑鹳、天鹅、野鸭前来栖息、觅食。热衷摄影的矿区居民姜玉龙从没想过,自己能在“家门口”见到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 

  黑鹳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之一,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其觅食水域水质要清澈。“我还拍摄到黑鹳的幼崽,说明它们已经在矿区‘安家落户’。”已经连续7年在神东矿区拍摄各类珍稀候鸟的姜玉龙说。 

  珍稀鸟类做客矿区,意味着神东生态保护工作稳步向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将这里作为迁徙“驿站”。 

  废水零排放保护矿区水资源 

  事实上,神东矿区位于蒙陕晋三省(区)接壤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属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生态环境脆弱,矿区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面对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的突出矛盾,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神东煤炭集团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在补连塔煤矿矿井水除盐车间,轰轰作响的设备正在对补连塔煤矿和上湾煤矿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这里是神东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示范基地示范点。 

  “经过处理后,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含量远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规定,溶解性总固体远低于农田灌溉标准规定。另外,‘副产品’盐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车间工作人员介绍。 

  神东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矿区水资源保护,开展疏干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创新智慧水务管理,重点落实乌兰木伦河(神东段)生态治理规划,扎实开展河道治理保护工作,整体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补连塔沉陷区‘三水’协同保护与利用项目”等一批新项目的实施,神东正加快推进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小流域+”、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打造神东矿区水土保持特色品牌,护佑黄河安澜。 

  采煤沉陷区变身生态风景区 

  森系生态园、沙棘示范园、科普科技园、党建基地……眼前的美景、游人,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哈拉沟采煤沉陷区。 

  “以前的沉陷区成了风景区,不敢想象。”从小在矿区长大的周乐目睹了基地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在只要有外地朋友来访,她都会带他们来基地打卡。周乐感慨道:“我小时候这里就是一座荒山,现在变化太大,也太美了。” 

  矿区居民钟爱的“风景区”是神东打造的全国首个采煤沉陷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生态示范基地,也是神东最具典型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示范基地。 

  该基地以哈拉沟煤矿72平方千米井田及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为基础,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沙棘经济林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矿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治理示范为主要内容,以“绿色、科技、人文”为主题,重点建设五廊十园100个示范点,目前已建成沙棘20平方千米,综合示范区7平方千米。 

  持续推动优化项目区空间格局 

  2023年,按照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神东煤炭集团持续推动优化项目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增加耕地数量、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村民增收。 

  望着连片绿树种满山坡,65岁的老乡何振回忆:“30多年前,大柳塔还是一片荒滩。大人们说,只要山上有树,就没有沙尘暴了。我就恨不得一天把树栽满,再不要走路、吃饭、睡觉的时候,哪儿都是沙子。” 

  “既能填饱肚子,也能不见沙子”曾是这座小镇老乡的愿望。煤田大开发不仅为老乡带来了曙光,也为他们梦中的“绿色家园”带来希望。 

  2023年,“黄河流域煤矿区荒漠碳汇构建与固废利用协同增效技术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并落地神东。该项目形成黄河流域煤矿区沙化、盐碱地生态修复成套技术方案,提出矿区荒漠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模式,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创新发展模式 开增值渠道 

  一场秋雨过后,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碧空如洗,光伏板熠熠生辉、板下草木葱茏。 

  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以布尔台煤矿、寸草塔煤矿、寸草塔二矿219平方千米井田及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为基础,以“生态+光伏区”、生态经济林区、现代农业园区、零碳工业园区为主要内容,重点建设三廊六区,目前已建成“6666.67公顷生态林+50万千瓦光伏发电”,植被覆盖率由19%提高至65%,植物种类可达到100余种,光伏板下种有高蛋白饲料桑、沙棘、苜蓿等。该基地建设被国资委收录于《2022年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实践案例集》。 

  既要扩绿,也要增值。神东创新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产业+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开辟闲置土地再利用增值渠道,与地方政府联合建成“2666.67公顷生态治理+50万千瓦光伏发电+666.67公顷牧草产业”的示范基地,年发电约10亿千瓦时,年产牧草约1万吨。 

  探索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的模式,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神东煤炭集团脚步不停。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还计划实施观光农业、现代养殖、沙棘沙柳等配套产业项目,形成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经济体,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建成1.5万平方米日光温室,可满足2万名员工的有机蔬菜供应。” 

  2023年,哈拉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示范基地、上湾补连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示范基地、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被中国煤炭政研会授予“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基地”。随着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的推进,生态建设成果已成为神东一张亮丽的名片和对外接待的窗口。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神东煤炭集团将继续联合创新,在黄河中游“几字弯”描绘“煤”美与共的生态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0月10日
黄峰 刘娜 胡学东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神兵”护河
梁山县“和河之契”风景道成功入选山东黄河国家风景廊道典型段
黄河下游西河口水文监测断面出现今冬首封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第三标段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黄河(惠民段)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