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黄土高原5.8万余座淤地坝持续“强身健体”——
管好一座坝,拦住亿万沙
 
分享到:
2023-06-22
 
  □本报记者 迟诚
  仲夏时节,走进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眼前是葱葱郁郁的林草植被,梯田线条整齐有序,一座座淤地坝横卧在山谷之中。坝地里的一行行新绿是玉米苗等农作物,长势喜人。
  以林草植被、梯田和淤地坝构成“三道防线”,成为黄河流域行之有效又别具特色的水土保持模式。“三道防线”也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在黄土高原,5.8万余座淤地坝分布于千沟万壑之间,拦沙保水增田,为减少入黄河泥沙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承载了更多期待。
  全力迎战汛期大考
  6月的一天清早,侯陆军戴上斗笠,背上水杯,来到他所负责的羊圈沟淤地坝。他仔细查看坝体有没有裂缝、有没有塌陷,再看泄洪道是否通畅等。每个重点部位都要查上三四遍,确认没有问题他才离开。
  侯陆军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吴家畔村村委会村民小组长,也是羊圈沟淤地坝“三个责任人”之一的巡查责任人。每到汛期他总会加密巡查频率。“平时每月查一次,汛期每周都要查两三次。如果有暴雨或者上游有降雨,基本一两个小时就要来查一次。”侯陆军说。
  淤地坝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据气象预测,今年汛期黄河中下游降雨可能偏多,发生严重汛情的可能性大。
  防汛,落实责任是关键。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黄河保护法,明确将淤地坝防汛纳入地方防汛责任体系。
  “今年汛期,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落实淤地坝防汛主体责任。”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周海燕说,“实践证明,落实行政责任人、巡查责任人、技术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制度是压紧压实防汛责任非常有效的经验。”
  黄土高原上,从3月起,关于淤地坝的一次次隐患排查一直持续至今,一场场应急演练陆续开展,一份份应急预案不断修订完善;各级政府网站上,各地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名单纷纷公示。
  正值汛期,按照水利部要求,所有淤地坝汛期严禁蓄水,做到空库迎洪。黄委将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淤地坝安全度汛暗访督查,督促各地排查隐患、立行立改。
  陕西专门成立淤地坝防汛领导小组,重点坝 “一坝一预案”。甘肃采取包抓督导方式,分片区对市县防汛工作开展督查指导。山西“以演代练”,在全省开展淤地坝防汛应急抢险实战演练。河南建设264座淤地坝雨水情监测设施,实现中型以上淤地坝安全监测全覆盖……黄土高原七省区正严阵以待,全力备战今年汛期大考。
  数字孪生正在赋能淤地坝精准防汛备汛。黄河设计院云河科技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史玉龙介绍,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去年汛前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黄土高原上1.7万座中型以上淤地坝等基础数据已整编入库和上图,实现“一坝一码”身份认证。目前这套系统已初步搭建了数字孪生场景,融合暴雨洪水预报、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溃坝分析模型,初步实现“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管住增量改造存量
  在陕西省绥德县城北部的韭园沟流域,从沟底顺着沟谷向上,一座座大小不一的淤地坝相继出现。
  2017年7月26日,绥德县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县城受灾严重。但位于县城周边的韭园沟,却因为层层淤地坝的守护而免遭洪水侵袭,上下游均无大碍。
  这得益于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的技术支撑。
  绥德站作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一支“先锋队”,目前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坝系相对稳定理论”,并不断将此理论和技术推广应用于包括韭园沟在内的黄土高原淤地坝新建和改造过程中。
  水利部按照对淤地坝“管住增量、改造存量”的要求,积极推动黄土高原淤地坝的新建与改造升级。2021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9亿元,新建淤地坝和拦沙坝2074座。在财政部支持下,累计安排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2.55亿元,完成大中型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3040座。
  陕西省水保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杨稳新向记者介绍,进入“十四五”以来,中央下达陕西省新建淤地坝1059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808座。
  陕西是淤地坝建设大省,淤地坝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几年,陕西开展淤地坝建设质量专项行动,对190座淤地坝进行建设质量抽查,对“十四五”以来新建和除险加固淤地坝工程开展全面排查;省水利厅抽调50名干部深入项目县,帮助基层解决淤地坝建设管理遇到的实际问题;2022年,省级落实4000多万元淤地坝管护维修费,促进管护责任落地落实。
  推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安排部署下,黄委和七省区围绕淤地坝建设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基本构建起淤地坝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发布淤地坝数据入库、监测设施、安全预警标准及管理指南,建立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并纳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运行,工程安全运行形势整体向好。
  但黄土高原的淤地坝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设标准不高,自动监测和预警设施不健全,建设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在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很多地区淤地坝日常维护费和巡查人员报酬缺乏稳定的渠道,影响巡查责任人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甚至影响淤地坝安全运行。
  钱从哪来?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关乎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有效与长效。
  黄委建议,一方面要压实地方主体责任,落实淤地坝日常维修、运行管护经费,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淤地坝安全运行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执行好建设管理、登记销号、除险加固等制度。
  围绕“两手发力”的要求,各地也在积极探索。
  甘肃将淤地坝建设管理规定写入《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明确将淤地坝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落实淤地坝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淤地坝长效运行。内蒙古推动建立淤地坝维修养护长效机制,2023年自治区落实维修养护资金741万元,盟市落实2600万元以上。山西在省级财政设立淤地坝专项管护经费,从最初的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00万元,按照每座4500元的标准切块下达。
  水利部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拓宽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渠道。水土保持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可通过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等多渠道筹措维修养护经费和巡查责任人报酬,及时修复受损工程。同时,可与自然资源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探索将淤地坝淤积坝地、坡耕地改造提高地力纳入耕地占补平衡,拓宽资金渠道,推动建立淤地坝长效管护机制。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6月22日
迟诚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神兵”护河
梁山县“和河之契”风景道成功入选山东黄河国家风景廊道典型段
黄河下游西河口水文监测断面出现今冬首封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第三标段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黄河(惠民段)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