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凌”时守望几字弯
 
分享到:
2023-03-16
 

梁恒(左)和沈国庭(右)使用雷达冰厚测量仪开展水文测验 陈毓莹 供图

  □本报通讯员 赵晋秀 关景匀

  3月春回大地,天气渐暖。在黄河几字弯最北端宽阔寂静的冰面上,时不时传来金属与冰面撞击的声音,唤醒着沉睡了整个冬季的大河。沿河望去,两三个身穿橘色马甲的身影在冰面上、吊箱旁、电脑前,紧张地开展黄河凌汛期勘查测报。在黄河防凌一线,在冰花与水花间,这样一群水文人日复一日地把脉江河、精准测流。 

  科技加持 破解难题  

  对于黄河宁蒙河段而言,每年防凌都是一场大考。头道拐水文站是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的主要转折点,更是黄河凌汛的重要监测站。 

  伴着电机在冰面摩擦的声音,打冰机在头道拐水文站站长沈国庭的两手中牢牢握紧,冰碴随着绿色的螺旋扇叶上升,冰孔打好后,冰下ADCP(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上场,设备放进冰孔下的河水后,连着电脑的一端输出流速等数据。“这套设备2019年被引进并开始进行比测工作,目前已在头道拐水文站、包头水文站投入使用。”副站长梁恒协助站长测验时介绍。 

  黄河宁蒙河段是黄河干流纬度最高的河段,冬季严寒而漫长,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间持续四五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4摄氏度,冰期水文测验工作受到严酷气候环境的影响变得困难重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往往无法正常使用。 

  非常之势应以非常之策。黄委宁蒙水文局近年来加强凌汛期水文规律分析研究,逐步破解水位、冰情、流量在线监测难题,引进并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仪器“落地生根”,同时加强水文测验人员操作现代化仪器的业务培训。随着雷达冰厚测量仪、冰水情一体化监测雷达、冰孔防冻桶等仪器相继投产,走航式ADCP多垂线法流量测验、无人机航拍图像解析流速法等设备应用,以沈国庭、梁恒为代表的水文站带头人,对现代化仪器的操作规程了然于胸。 

  “宁蒙水文局各测站驻站职工少,但测验任务重,头道拐水文站尤为如此。”沈国庭介绍,头道拐水文站因所处河段为粉砂河床,主流摆幅频繁,在300多米的河道两岸很难搭建长期稳定的水位自动观测设备,长期以来,稳定封冻期仍然以人工观测水位为主。2022—2023年度凌汛期来临之前,在沈国庭的带领下,水文站引进并成功搭建冰期自计水位观测平台,由此黄河宁蒙测区全面实现冰期水位在线观测。 

  “我们人少有人少的‘科技高招’。”沈国庭笑着说。 

  耐住寂寞 守住繁华 

  2022年11月28日,头道拐水文站出现年度首凌,原本就坚守在岗的水文人更是不敢放松一丝一毫。 

  “80后”沈国庭在水文站已坚守9年。“每年过年都正值黄河凌汛期,是内蒙古河段最忙碌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站上人少而且还都是年轻人,我肯定不能离开。”沈国庭说,“两个女儿跟着我爱人在老家住,假期里爱人能带着孩子们过来住一段,也算是全家团聚。”说起妻女,这位硬汉的言语中尽是柔情和想念。妻子每年给他颁发的“模范丈夫奖”以及家书中“你守着黄河,我守着你”的理解与支持,让沈国庭的工作信心更加坚定。 

  “90后”张猛大学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扎根黄河边,一晃多年。他清瘦的脸上笑容灿烂,葆有少年的纯净。外出冰上作业时,他凿冰、测流、记录,一系列动作熟练麻利,与同伴配合默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对技术对业务喜欢钻研。”结束测验作业返程途中,尽管天气严寒,但张猛对待工作满满的热情让人倍感振奋。 

  他们心中有坚守、胸中有热爱,在黄河水文的阵地上闪耀着别样光芒。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3月16日
赵晋秀 关景匀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神兵”护河
梁山县“和河之契”风景道成功入选山东黄河国家风景廊道典型段
黄河下游西河口水文监测断面出现今冬首封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第三标段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黄河(惠民段)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