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让青春在决战秋汛中焕发绚丽光彩
 
分享到:
2021-10-11
 
王铎(左四)和他的抢险队友们
郑方圆(右五)和同事们在人工装抛铅丝笼

  中国水利网站讯(通讯员 王进强)战秋汛,黄河儿女披甲执戈,气吞万里如虎!

  在这场历史罕见的秋汛洪水中,河南焦作黄河铁军正以决战姿态全力防御。在他们中间有一群年青的黄河人,以特别能战斗作风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不负青春,勇于担当,在抗洪最前沿焕发出绚丽色彩!

  “骆驼”王铎

  见到王铎时,是在温县大玉兰控导工程16坝,他和其他抢险队员们正蹲在在坝头吃饭。饭是拳头大的肉包子和鸡蛋西红柿汤,他这一顿吃了9个包子、喝了两碗汤。

  王铎,是温县河务局抢险装载机操作手,1米8的大个儿,举手投足中透着黄河人的果敢坚毅。装载机就是他的阵地驾驶室有1.2平方,关上驾驶门,耳边只能听见轰隆隆的机器吼叫声,这里就变成了一个临时“孤岛”,而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快、准、好”是大家对他操作技能的一致评价,被同事亲切的称为“孤岛尖兵”。

  从抢险队员张鹏飞口中得知,因为秋汛形势紧张,随时要做好除险加固准备,王铎作为装载机操作手经常连续作战,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就养成了“骆驼”胃。

  前后不到5分钟,王铎和他的队友们便风卷残云般把这顿饭解决了,顾不上休整,就继续执行装抛铅丝石笼加固方案。坝前头作业半径只有7.5米,在这狭窄的空间内,王铎驾驶近20吨的装载机闪转腾挪,倒车时装载机后轮几乎正压着防冲沿,目测距离口石边仅约30厘米,在队友们默契配合下,抻展铅丝笼、铲石、捆绑铅丝笼、抛投,一个作业周期,用时不到4分钟,让人禁不住赞叹他沉稳的心态和精湛的操作技艺,感叹这群年青队员们的高度默契和战斗速度!

  “新兵”郑方圆

  “姑娘,刚才培训的时候说的巡查‘五时'啥意思,没记住啊”

  “老乡,五时就是黎明时、吃饭换班时、黑夜时、狂风暴雨时、落水时,这些时候人容易疏忽忙乱遗漏险情,咱们必须要提高警惕。我编了句顺口溜你试着记记,天黑刮风又下雨,落水巡查别犹豫,黎明吃饭换班要谨记。”

  “你这一说,俺可记清楚了,一定配合好!”

  这一幕发生在博爱白马沟险工,群防老乡口中的姑娘就是焦作河务局机关下沉人员郑方圆。

  郑方圆原本是机关办公室负责宣传的“老兵”,自9月28日下沉到白马沟险工,便开启“新兵”模式,向一线老兵拜师学艺。不论是露重秋意浓的凌晨,亦或是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总是坚定的紧随着老兵师傅们一起观测河势、巡堤查险、观测水尺,用脚步印证学习到的防汛知识。她感慨的说:“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小事,在有风浪时要多观测几次取平均值记录水尺读数,巡堤查险时要横排走,不要纵排走,要走草路、泥泞路,不能直走光路、干路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人的铮铮铁骨,黄河精神是有温度的,我会把这些传承下去。”

  黄河儿女多奇志,乘风破浪战秋汛。在这场秋汛大考中,年青的黄河人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创造者。他们以青春为笔,以风雨泥石为墨,奋力书写着护河守安的人生答卷,把信仰与担当镌刻在巍巍长堤之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0月11日

王进强
见习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中牟黄河河务局:联勤联动 扎实开展黄河河道综合整治
焦作黄河河务局30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
河南河务局:《河南黄河之最》等三本图书出版发行
原阳黄河河务局开展黄河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
济阳黄河河务局济阳管理段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纪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