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战“疫”向前冲的“她力量”——记长江委长江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慧情
 
分享到:
2020-03-10

  □本报记者 杨亚非 通讯员 付军 黄所新 孟婧勔

  “你们工作在疫情一线,千万要做好防护,大意不得,千万,千万!”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早上,长江委长江医院医生李慧情正准备下夜班,收到父亲的短信。此时,她已经连轴转工作多日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慧情长期驻守在医院发热诊室,80岁的老父亲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父亲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身边没人照顾,他不在意,还一直惦记着我们,感觉很对不住他。”提到父亲,李慧情数次哽咽。

  今年50岁的李慧情,是长江委长江医院急诊科主任。1月初,长江医院组成急诊科发热诊室,李慧情义无反顾冲到救治发热病人的一线。她的爱人是长江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夫妻二人坚守在医院,完全顾不上家里,索性把孩子也送到亲戚家。

  除夕,合家团圆的日子,李慧情只能在视频里和亲人们见面。

  “到了这个年纪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我是医生就有这份责任,疫情面前必须向前冲!”李慧情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初,长江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立下“军令状”:“不计得失,无论生死,全力以赴,奋战到底!”

  在发热诊室,医护人员作为与患者最密切接触的人群,隔离帽、护目镜、N95口罩、防护衣、手套是每日“标配”,要穿戴好这些防护装备,需要20个步骤。

  “我们进了发热诊室,就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李慧情说,这样可以节省穿脱防护装备耗费的时间,为更多发热病人挤出医治时间,同时也可以节约防护装备,因为一旦出了病区再返回,就必须穿戴新的防护服。

  高峰时,发热诊室每天有近百名发热病人前来就诊,最多时有200多人。李慧情经常连续八九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卫生间。嘴唇干裂,嗓音嘶哑,汗水浸湿衣服,脸上一道道深深的压痕,是李慧情脱下防护装备后的样子,也是她的常态。像这样的常态,李慧情和她的“战友”们已经坚持了一个半月。

  当下,防疫救治的重点转到了隔离点、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在长江医院征集人员去隔离点时,李慧情又是毫不犹豫冲在了前面:“我报名!”简简单单三个字,却听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2月26日,李慧情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李慧情说,疫情发生以来,身边广大党员同志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竭尽全力救治病患,从没叫过苦、喊过累。“他们鼓舞了我、激励了我!我希望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和他们继续并肩战斗!”

  “穿上了隔离服,戴上了口罩、护目镜,尽管一下子认不出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李慧情的“战斗”仍在继续……

  她,是母亲,是女儿,是爱人,是天使,是“战士”,是勇士!在疫情肆虐的时候,那些像李慧情一样“逆行”的“她战士”挺身而出,让更多人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3月10日

杨亚非 付军 黄所新 孟婧勔
见习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长江委长科院:88天不间断只为“冰期输水”
长江委有序推进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国家级数据质量抽查工作
普兰不会忘记——长江委援建西藏普兰电站纪实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会见长委考察团
长委:关于黄秋洪同志任前公示公告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