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聚人民之力 树移民丰碑
——访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
 
分享到:
2019-12-19

  □本报采访组

  正值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际,本报采访组近日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

  记者: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12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验收,可以说水利部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了一份合格答卷。请您谈一谈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蒋旭光: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34.5万移民搬迁安置,“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取得了“不伤、不亡、不漏一人”的非凡成绩,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的阶段性目标,创造了新中国乃至世界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的奇迹。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阶段的结束,是移民安置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成为京津冀豫四省市受水区的主力水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极大改善了沿线受水区的供水水质,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效益发挥得越好,越不能忘记为调水作出巨大贡献的丹江口水库移民。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时,专门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点赞,向他们表达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34.5万移民顺利搬迁安置的背后,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是有关地方、单位的齐心协力和奋力拼搏,是移民群众、移民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倾心付出。

  记者:南水北调工程关键在水质,难点在移民。从2009年移民工作开始至今,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工作遇到了许多难题,请您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蒋旭光:移民顺利搬迁奇迹背后有三个重要支撑。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湖北两省丹江口水库移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国务院原副总理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移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从维护移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移民安置政策,规范移民安置工作,组织移民安置规划审查,指导监督河南、湖北两省开展移民安置实施工作,及时研究协调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移民安置验收。

  二是河南、湖北两省举全省之力实施移民搬迁安置。河南、湖北两省省委省政府顺应广大移民早搬迁早发展的期盼,准确把握移民工作“大干问题不大、小干问题不小”的特点,研究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两省将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提升到考验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高度,作为当时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全方位加强领导,全领域重点保障,全社会倾力支持。两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优势、政治体制优势、政策集成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全力推进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到2012年底,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圆满实现了“平安、顺利、和谐”搬迁和“不伤、不亡、不漏一人”的目标,创下了水库移民史上的伟大奇迹。

  三是移民群众、移民干部为工程建设顾大局、讲奉献。广大移民群众顾大体、识大局,舍小家、为国家,无怨无悔,全力支持搬迁安置,充分展示了广大移民群众伟大的牺牲奉献、艰苦创业精神。“四年任务、两年完成”,考验广大移民干部的政治担当、执行能力、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各级移民干部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践行理想与信念、忠诚与责任,奋战在最前沿、工作在第一线,“五加二”、“白加黑”,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打赢了这场搬迁安置攻坚仗。

  记者:在这次充满担当和情怀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我们的移民干部是最可爱的人,请您谈谈那些让您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蒋旭光:两年时间内,河南、湖北两省有19名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移民顺利搬迁成绩来之不易。

  2011年4月1日,因突发脑溢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刘峙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均县镇是丹江口市移民任务最重的乡镇,集镇整体搬迁,全镇3万多人,动迁移民多达2.3万人,任务艰巨在丹江口库区首屈一指。刘峙清长时期超强度工作,移民高峰期,白天黑夜连轴转,有一次忙得四天四夜没有睡觉。52次护送移民外迁,跑遍34个内安点。2011年4月1日,他从早晨7点多开始接待移民来访,之后又跑4个移民安置点,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

  2010年4月16日下午,连续忙碌了几天几夜的河南省淅川县县委机关党委原副书记马有志倒在了去移民村的路上,年仅52岁的他溘然长逝。翻阅马有志6本厚厚的工作遗稿,封面上赫然印着“赤子之心”四个大字,扉页上抄录了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6岁的淅川县老城镇移民干部安建成。这位曾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排除敌人的地雷、干掉敌人的暗哨,6个月把数千公斤的给养背上前线的战斗英雄,在指挥推土机平整搬迁道路时不小心蹭了村民的坟,为了425位移民顺利搬迁向移民的祖坟跪下,叩了三个响头。战争年代,他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移民时期,他用尊严维护了国家行动顺利进行。

  记者: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涉及搬迁移民34.5万人,请问是如何顺利完成的?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可供借鉴?

  蒋旭光:南水北调工程伟大实践,在移民方面取得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是移民顺利搬迁的重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南水北调丹江口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行“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两省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阶段性中心工作,作为向人民承诺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把移民工作当作天大的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移民迁安工作,深入移民搬迁安置一线解决问题、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各有关市、县相应成立了高规格的移民安置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形成了上下协同、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移民搬迁安置的制度保障。34.5万移民顺利搬迁安置,得益于坚持两省全省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全社会攻坚。政策制定者、规划设计人员、监督评估人员、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移民及安置区群众协作规划,汇集民智,体现民意,共绘蓝图,携手付诸实施,充分体现共建共治共享。实行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包县工作责任制,厅局派驻工作组开展督导、协调、帮扶工作,市县实行包乡、包村、包户的逐级包保制度。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移民搬迁当作重要政治任务,动员各方力量,汇集资源,上下联动,各行业各部门全力支持,自上而下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支持、服务移民安置工作,形成思想统一、合力攻坚的移民工作氛围,重视移民宣传工作,凝聚力量,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三是无私奉献牺牲精神,是移民顺利搬迁的不竭力量。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兴建,38.3万移民,做出无私奉献与牺牲。50多年后的今天,丹江口大坝加高,34.5万移民再别家园,其中不少移民历经多次搬迁。

  记者:请您具体讲讲这些移民的故事。

  蒋旭光: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移民何兆胜,这个一生都在搬迁路上的汉子,被称为移民标本。1959年3月18日上的青海,到循化县;1961年的8月份到老家;1966年阴历3月份又到荆门。辗转三省四地,一生漂泊无定,在移民搬迁的路上,何兆胜从血气方刚到白发苍苍,终于在南水北调移民大搬迁中,搬到辉县新家,过上了幸福日子。在国家工程面前,他义无反顾地搬离故土,远迁他乡,用离去的身影刻下无声的誓言: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

  移民代表赵久富是十堰市郧县安阳镇鱼嘴村的党支部书记,当过兵,有着30多年党龄,深得干部群众信赖。按照政策,他不属于外迁移民,但在许多移民观望、犹豫、彷徨时,为了稳定父老乡亲们的情绪,他毅然接受镇党委的重托,离别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振臂一呼,带领乡亲们迁到了700多公里外的黄冈市团风县。临别那一天,母亲起个大早,悄悄地为儿子送行,老人家怕儿子看见心里难过,只是远远地看着儿子忙前忙后。当赵久富回头发现白发苍苍的母亲时,内心一阵颤栗,走过去直接跪在了母亲面前,母子眼泪长流……搬迁团风县后,赵久富又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组建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转移就业、发展致富,创建和谐文明社区,把全省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建设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他也因此当选省市两级人大代表,还被评为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南水北调移民的“领头雁”。安置区的群众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为移民排忧,“移民为国做贡献,我为移民解忧难”,调出最好的土地安置移民,同样体现出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征地是大难题。河南农民人均土地仅1.21亩,低于全国1.38亩的平均水平,农民视土地如生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价值越来越高,何况移民集中安置,土地需要全乡镇“兑”出来,征1亩地要在全乡镇范围内“滚动”15亩地,要征出20万亩土地谈何容易?广大移民干部把移民当亲人,宁可自己“跑断腿、磨破嘴”,也要让移民搬得顺心、安得舒心。移民和移民干部的无私奉献牺牲以及其中凝聚的宝贵移民精神,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力量源泉。

  四是科学规划、政策集成,是移民妥善安置的坚实基础。移民安置规划是国家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抓手和载体,是移民搬迁安置的蓝图,规划做得好坏,决定着移民安置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将国家移民政策和移民合理诉求有机结合,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将地方政府和移民村迁安代表的意见充分结合,做到切实可行、兼顾发展。按照靠近城集镇边、靠近主要道路边、靠近产业集聚区的“三边”原则,尽量集中安置在城镇周边,延续村约民俗,增强移民安稳致富及迅速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把移民安置与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地方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向移民安置区倾斜,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改变传统农业以生产耕作半径为主要控制条件的规划思路,在有条件的区域规划移民相对集中、社会功能配套的聚集区。

  五是精心组织、攻坚克难,是移民顺利搬迁的有力保障。丹江口水库移民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搬迁,时间之紧、任务之重、难度之大,超乎寻常。移民迁安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把移民安置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敢于担当,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南水北调建委会的运筹帷幄,原南水北调办的统筹协调,还是库区移民群众的顾全大局、服从搬迁、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无论是河南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率先提出、工程移民搬迁双线作战的奋勇争先、推磨调地和移民为本的通力协作,还是湖北省的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推进,还有规划完善、统筹实施、工程建设、水保环保和移民搬迁难题的逐一破解,都需要精心组织,每一次都是攻坚克难。

  河南省在搬迁过程中,坚持“先批准、后搬迁,迁入地为主、迁出地配合,统一组织、集中搬迁,规模适中、轻装搬迁”四个原则。做到群众不理解不搬迁、问题不解决不搬迁、条件不具备不搬迁、方案不周密不搬迁、政策不到位不搬迁。同时,把搬迁预案和操作流程分解为46个“关键环节”和“规定动作”,环环相扣,无缝对接。交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免收路桥费;卫生部门提供全程医疗服务;公安部门一路保驾护航;等等。安置地6个省辖市、25个县党委政府像接亲人一样派出车队和工作人员把移民群众接到新家,为他们准备了一个星期的米面油和全部生活用品,有的还为移民做好了第一顿饭,使移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饱含深情、细致入微的人性化关怀。

  六是创新发展、持续完善,是移民安稳的思想保障。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不论是在实行建委会领导、省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战时指挥部、大员上阵、部门包保、包户的工作模式,还是先行介入移民规划各个环节、引导主导规划编制、完善规划,计列土地补偿增补费和建房困难补助,还是先试点移民再大规模搬迁,先外迁后内安,动态据实调整价差,计列特殊预备费,还是移民安稳措施、上下联动机制等等方面,创新发展、持续完善的理念贯穿始终,这是移民安稳的重要机制、思想保障。

  十堰市在移民迁建工作中,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把移民安置点建成新农村示范点;与新一轮扶贫开发相结合,帮助移民贫困人口致富;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移民安置点城镇化建设步伐;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相结合,积极建设生态移民安置点。在推进移民这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中,积极破解环境容量、规划设计、资金整合、物价上涨和发展致富五大难题,有效促进了十堰库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南水北调移民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移民精神,对于我们做好移民后续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做好其他水利工程移民工作、打好攻坚战都有重要借鉴意义,要进一步坚持、巩固、完善和发扬。

  记者:移民帮扶工作任重道远,如何持续、认真、负责地做好南水北调移民后续帮扶工作?

  蒋旭光:当前,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开启新篇章、新征程。移民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艰巨和长期的历史过程,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作为,做好新时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

  一是妥善解决移民后续问题。尽快把存在、发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好、解决好。把移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常进移民门、熟知移民情、了解移民难,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化解。

  二是大力支持移民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各级移民部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扶持移民就业增收致富上来。要始终坚持将发展产业作为推动移民发展的第一要务,科学利用扶持资金,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模式转轨,为移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宜居作为移民村振兴的前提和保障,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移民发展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将移民搬迁安置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让移民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努力构建山青水美、绿色环绕、生态宜居的移民美丽家园。

  四是重视移民村乡风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将硬件建设与软件打造结合起来,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培养移民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移民社会文化软实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移民更稳、发展更好、质量更高上多下功夫,在移民发展的均衡上多下功夫,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移民村发展上多下功夫,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的事情办好,为移民安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本报采访组成员:记者 李先明 李平 马晓媛 通讯员 张存有 闫智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12月19日

李先明 李平 马晓媛 张存有 闫智凯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南水北调工程行⒀】南方的水来了 北方的河“活”了
【南水北调工程行⑿】为了一江清水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⑾】清水北送的十堰担当
【南水北调工程⑽】圆梦荆楚 南北共赢
【南水北调工程行⑽】圆梦荆楚 南北共赢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