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辉煌70年】水援巴渝唱赞歌
 
分享到:
2019-10-17

  □本报记者 车小磊

  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新中国成立70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同期重庆市的贫困人口数也直线下降,目前仅剩13.9万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7%。

  在“旧貌换新颜”的脱贫奇迹中,水利作为保障和支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对口支援到定点扶贫,那些因水而贫的地区,在水利扶贫的支持下,纷纷冲破“水瓶颈”,夯实“水支撑”,从解决温饱到投身产业,大步迈入因水而富、因水而兴的新时代。

  在持之以恒的水利帮扶下,汩汩清泉从水管流进农家,片片土地从撂荒到五谷丰登,张张笑脸展露脱贫致富的喜悦,巴渝大地上处处唱响水利民生的赞歌。

  情洒三峡,对口支援结硕果

  长江三峡,闻名于雄奇险峻、壮丽多姿。然而,三峡地区的群众却受困于崇山峻岭和水土流失,不少地方造田、种粮、吃水都难,长年为温饱挣扎。重庆市仅万州、涪陵两地就有7个县区属于国定贫困县。

  消除贫困,中央国家机关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1986年,作为最早参与社会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之一,水利部根据国务院相关要求,主动承担起对口支援任务——扶持范围涵盖万州区、涪陵区全部17个县区,其中的国定贫困县更被作为扶持重点。

  从此,水利部举全行业之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全力支援重庆三峡库区脱贫。

  农田水利、农村饮水、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和科技教育,“四水加科教”的扶贫模式对口支援十几年,为三峡库区贫困群众解决了难题,带来了实效:

  修建了骨干水利工程,涓涓清流送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324万多亩;

  建成了农村饮水工程,净水畅流进入千家万户——264.82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治理了水土流失,绿水青山尽现眼底——“长治”工程治理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

  发展了农村水电事业,点亮了黑暗偏远村落——地方电力成了贫困县的新兴支柱产业;

  盖起了崭新的希望小学,孩子们重展笑颜——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的“造血”功能;

  …………

  1986—1996年,水利部在相关部门支持下, 共投入和协调资金10.96亿元;从1991—2000年,连续派出9届近百名挂职扶贫干部,力推三峡地区脱贫致富。

  到1996年,万州、涪陵两地有382.3万人实现脱贫;2000年年底,重庆市90%以上的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面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任务。

  时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鸿宾评价说:“水利部在整个中央党政国家机关当中工作相当出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解决温饱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口支援助推了三峡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同时为世纪工程截流和移民搬迁创造了条件。而三峡工程顺利建成后,也从优惠政策、产业调整上“反哺”库区,持续给百姓带来脱贫机遇。

  情洒三峡十余载,对口帮扶铸丰碑。水利扶贫在巴渝大地结出了硕果,在三峡山水间谱写了永恒诗篇。

  水利为先,“八大工程”助摘帽

  “有雨遍地流,无雨贵如油。”重庆山区的水金贵。要想少跑腿、存住水,只能修水库。但修水库投入不菲,贫困区县有心无力。

  立项多年迟迟未开工的万州区石笋沟水库,近年被纳入水利部定点扶贫建设项目后,大部分投资由国家和市级配套解决。区水利局副局长侯安平兴奋地说:“8000多亩耕地、2万人,不愁用水了!”

  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奉节县平安乡,以前“几十户抢一个水塘”,天赐湖水库等骨干水源项目和安全饮水户户通工程建成后,现在“村村有活水、户户有净水、人人有水吃”。

  修了水利工程,喝不上、浇不上的重庆山区实现了精彩“变脸”。

  2015年新一轮定点扶贫以来,水利部与重庆市城口、巫溪、丰都、武隆、万州5个区县形成组团帮扶工作机制,以水利行业倾斜支持、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技能培训等“八大工程”为主要抓手,补齐“水短板”、攻坚“水贫困”。 

  2016—2018年间,水利部累计向重庆市5个定点扶贫区县投入37.68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中小型水库15座,新增库容5300万立方米,解决了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恢复改善灌面10.4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3座,整治山平塘7380口,农村水电装机8.4万千瓦。

  脱贫攻坚,水利当先。“水支撑”改变了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薄弱的面貌,一个个因水而变、因水脱贫的真实故事在巴渝大地更加鲜活。

  金秋八月,在丰都县汇南村,游客不绝的草莓园见证了“千塘万亩支撑特色产业工程”的成效,张大婶的日子红火起来。“以前山平塘整治只解决灌溉,现在聚焦‘特色产业’,带领大家致富。”丰都县水管站副站长陈韬介绍。

  武隆区核心景区仙女山长期缺水,发展受限,依托水利定点扶贫,区里投资2亿多元兴建了一座骨干水库,仙女山的旅游活力被激发,“一座水库释放了一座金山”。

  一项项举措、一座座工程,汇聚起水利扶贫的磅礴力量;一大批讲政治、善作为、敢担当、能攻坚的优秀水利扶贫干部来到一线,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发力,共同摘去贫困群众的“穷帽子”,推动贫困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激发动力,脱贫攻坚奔小康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要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仅要“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始终坚持民生为上,水利扶贫从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的“源头”入手,从强化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入手,在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让贫困百姓有“借水”发展产业的能力。

  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多年贫困,2017年水利扶贫干部王治华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后,组织成立了40多人的脱贫带头人队伍,建起了1500亩标准化果园和黑山羊养殖基地,村民的收入蒸蒸日上。

  武隆区赵家乡依托山虎关水库打造高山水乡、避暑胜地,帮助150家农家乐开门迎客,每年接待30万游客,带动当地3000多人脱贫增收。

  2018年,随着水利部党组对脱贫攻坚做出新的部署,定点扶贫“八大工程”相应做出调整。新“八大工程”更直接精准惠及贫困村、贫困户,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加入、推动党建促脱贫,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以肉牛为主打产业的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通过“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山平塘和饮水池,解决了养牛的水源问题,但许多村民没钱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依靠水利部推行的贷款贴息政策,飞仙洞村二组贫困户张升发成功贷款5万元,扩大了自家养牛规模。张升发说:“只要有资金、有水源,我就有信心靠着养牛脱贫!”

  在巫溪县,水利部通过筹集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分红促增收等“内引外联”方式,多方解决贫困户缺钱难题;城口县“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3年帮扶180名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

  仅2018年,重庆5个区县2270户贫困户获得水利部提供的贴息贷款6477.6万元,上千人次参加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和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12名贫困学生获得勤工俭学机会。

  尝到了水利脱贫的实惠,越来越多的百姓鼓足干劲,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城乡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在水利部新一轮定点帮扶下,重庆市的贫困村从2014年的1919个减少至33个,万州区、武隆区、丰都县目前已脱贫摘帽,巫溪县、城口县脱贫攻坚正在稳步推进,摘掉穷帽指日可待。

  回望从对口支援到定点扶贫的30多年,水利支撑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不仅伴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由弱到强、跨越发展的进程,也见证了新中国摆脱贫困落后、日益走向强盛的伟大变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10月17日

车小磊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陆桂华主持召开重庆市城口县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
两位“第一书记”忙碌的一天
立足长远 精准解题
【两会解读】决战脱贫攻坚:咬定目标持续发力 强化监管巩固成果
水利扶贫路 浓浓民生情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