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二:补齐水利短板 夯实发展基石
 
分享到:
2019-01-22

  □本报记者 郑爽

  水利,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石与支撑。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明确指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两个重心之一。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必须紧紧扭住薄弱环节,下功夫,出硬招,求实效,全面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支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认识“水利工程补短板”的现实意义,切实增强补短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破解新老水问题,必须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当前我国新老水问题复杂交织,但水旱灾害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经过长期大规模水利建设,我国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我国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水旱灾害将长期存在,并伴有突发性、反常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相比之下,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中小河流、病险水库等突出薄弱环节,必须通过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破解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除了依靠强监管以外,也需通过引调水项目建设、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以解决。

  化解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必须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当前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将长期存在。相较于人民群众对水利新的更高需求,水利事业发展还存在四个不平衡和四个不充分问题,这其中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制约等方面的原因,需继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保障能力。

  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必须补齐水利工程短板。“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字字千钧,每一句话都有丰富内涵和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到治水工作中,就是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落实节水优先,需要采取必要的节水工程措施,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落实空间均衡,需要兴建必要的蓄引提调工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刚性需求;落实系统治理,就是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草结合起来,也要实施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强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系统修复。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在一代代水利人的接续奋斗下,我国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江河防洪、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等水利工程体系。但也要看到,部分区域、领域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大江大河控制性工程不足、堤防不达标,病险水库、未治理的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还有不少,西南等地区工程型缺水严重,水利工程补短板任务艰巨。

  因地制宜补齐水利工程短板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东中西部、南方北方、城市农村的水利工程突出短板各不相同,要找准短板精准发力。要补齐防洪工程短板,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从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以及推进大江大河河势控制、提升水文监测预警能力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要补齐供水工程短板,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工一批引调水、重点水源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和配置能力。要补齐生态修复工程短板,通过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保护,以及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修复。要补齐信息化工程短板,加强水利信息化系统或平台建设,建设水利大数据中心,整合提升各类应用系统,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等能力,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全面夯实水利基础支撑,是关系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基础和依托。各地各级水利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补短板的现实意义,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更快的行动全力推动补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郑爽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深刻理解新矛盾 准确把握总基调
定准基调好远航——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综述
数读2018水利工作新进展
2018年各项水利工作取得新进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