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生态归来满园春——江苏省宿迁市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纪实
 
分享到:
2018-04-27

  □李坤 王子鹏 祁正卫

  早春二月,站在宿迁市马陵山麓,眺望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原野,走近骆马湖,掬一捧湖中清水,深呼着清新的空气,令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赞叹:宿迁太美了!一位老者说得更好:清风朗月本无价,绿水青山才是金啊!

  宿迁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秦汉以后或置郡或设县,其域内洪泽湖、骆马湖镜泊入怀,大运河穿越南北,古黄河贯穿东西,淮、沂沭泗诸多水系在此汇聚,河网密布,水脉丰盛。这方土地文化底蕴深厚,桃园古国、古徐国和下草湾文化展示了早期文明,西楚雄风培育了一方人的大气豪情,历史上曾有诸多英雄豪杰和精英从这里诞生。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后,宿迁市以“生态立市”为战略,着力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通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助推下,全市出现了“生态与文明比翼齐飞,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新局面。如今的宿迁湖泊如镜河如练,绿满大地水清澄,生态归来春满园。

  立足生态归宿 厘定战略思路

  宿迁是一个古老而又特殊的区域,元代以后黄河多次夺淮改道,使这里水患频仍,又因其处于中原要地,有史以来每次战乱,这里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大水一来一冲而光,兵爨一到粮尽田荒,一直是这片土地长期承载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新的宿迁地级市(辖宿豫、沭阳、泗阳、泗洪、宿城等县区)成立后,基础差,底子薄,基本是一张白纸,不仅如此,其生态环境状况也令人揪心,老百姓很有怨言。许多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钱多了,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楼房了,家里也有汽车了,但是环境脏了,水黑了,空气也不清新了,生怪病的多了,心里害怕了。面对这一现实,宿迁市委、市政府牢记使命,奋力担当,决心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为此,他们经过反复讨论,统一了思想,把发展定位在这样的格局上:以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中心,以稳农兴工为重点,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切入点,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同步发展。稳农要稳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美丽上;兴工要兴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上;招商要招进没有污染的项目。

  随之,宿迁市推出“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口号,决心通过艰苦创业,使宿迁经济得以发展,并在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使生态得以修复、回归。历任市委书记、市长都坚定这样的信念:不追求单纯的GDP ,追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永葆蓝天、清水、绿地;既为宿迁存续后发优势,也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为宿迁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动力,一场生态文明大建设的号角在广袤大地上吹响了。尤其是近五年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更是气势磅礴,精彩纷呈。

  围绕生态提升 实施综合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经济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明确要求各级各地既要有好的发展思路,又要围绕好的发展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宿迁市正是这样做的。

  在20多年的建市创业中,特别是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宿迁围绕生态修复和提升,制定了科学详实的发展规划,实施了立体性、综合性的全面治理。所谓立体性,即天上(大气)、地上、地下同步进行;所谓综合性,即城市、农村同步发展,环境、景观、文化同步推进。特别是对水的问题,宿迁提出了全域规划、全城设计、全城配套、全城修复、全城清流的“五全”规划和目标,以水搭台,让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水生态厚实的舞台上演绎精彩的大戏。

  早在建市之初,宿迁市委、市政府就对工业企业发展作出了合理布局,不仅抬高门槛,不准招进有污染的项目,而且把原有分散的化工、水泥、炼钢、纺织、印染等产业,统统搬迁到几个工业园区内,污水达标排放,烟尘净化处理。

  坚持绿地工程,绿化大地,美化环境。宿迁市流传着两句动人的话:“要想富,多栽树”,“要想美,增绿色”。每年的冬春季节,全市人民干的声势浩大的一件事就是植树造林。那时节,公路上南来北往的多是一辆辆运树车、运苗车和运花车。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宿迁的马陵山麓、河湖岸边、道路两侧、沟渠之旁、房前屋后乃至旱作田间,到处都是树木、林果、花园、草地,绿化率达到37%,人均绿地面积近10平方米。树多了,木材加工业应运而生了,全市木材加工企业上百家,板材远销国内外;树多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家有万棵树,胜似小金库”;林业发展了,宿迁在国际上亦有声望了,意大利等国家就曾在泗阳召开杨树栽植国际研讨会,宿迁市和泗阳县也多次参加相关的国际森林植被学术会或研讨会。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加上对工业烟尘控制治理,工厂不冒黑烟了,老百姓家庭做饭也大多用天然气,空气清新了,宿迁真正成了大氧吧。

  重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建设。宿迁市紧紧抓住水利部确定其为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契机,在水的治理上开展了一系列大行动。他们制定了“一核、两湖、三片、四廊、多点”的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规划。“一核”是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两湖”指围绕骆马湖、洪泽湖在宿迁境内的湖域构筑水生态综合保护体系;“三片”指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城乡全面改善水环境、水景观;“四廊”是指把宿迁境内的中运河、古黄河、徐洪河、淮沭新河打造成清水生态走廊;“多点”是指建成星罗棋布的水美乡镇和水美乡村。这一规划启动后,围绕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节约推进、水文化提升等六大体系建设,宿迁先后实施了119个工程项目,尤其是骆马湖生态修复、洪泽湖湿地保护、黄河故道水生态治理等成为新时期的治水亮点。

  “清水行动、连通工程”贯通了黄河故道中泓,开挖了成子河航道,整治了淮沭河,连通了境内淮、沂两大水系;“活水进城”,两湖之水引入市区和泗洪;“四横四纵”水生态长廊助推泗阳县城“最美县城”建设;淮沭河水则为“花乡沭阳”提供清澈水源……

  “两湖禁采”,铁腕亮剑,成效显著。由于水的冲刷流动作用,洪泽湖、骆马湖长期积淀着丰富的黄砂资源。黄砂既是玻璃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又是建材行业之必需。改革开放后,由于交通、建筑等行业突飞猛进发展,黄砂已成为诸多基建开发的“抢手货”,一些湖泊河道也成为诸多“淘金者”赖以发财的逐梦场所。于是,“两湖”再也不安静了,大大小小的砂船云集,机声隆隆、四处游弋,不仅破坏了堤防,给防洪留下隐患,而且搅浑了水体,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湖边的生态环境。同时,无序开发和恶性竞争,引发了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实施后,宿迁市首先选定“两湖禁采”为综合治理的突破口,市委、市政府铁腕亮剑,集中26个部门联合行动,限期收购拆解采砂船,集中控管非法采砂船599条,并全部拆解到位。同时进行“两湖”围圩清障工作,清除非法圩区32处,退圩还湖面积达4.1万亩。这两大行动的开展,使两湖水域面积增加,水质全面提升,水源地得到了最有效保护,出现了“清水碧于天,雁鸟嬉戏间”的新景象,其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宿迁重新打造马陵河,使黑臭的“龙须沟”华丽转身。横亘在宿迁城市中心的马陵河,5.2公里长,是1974年为解决老城区受涝问题而开挖的排涝沟。由于先天不足,加之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管理不善,马陵河成了宿迁的“龙须沟”,雨污浑浊,水体黑臭,两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老百姓意见很大,建市以来先后整治了7次,但效果都不长久。在水生态城市试点建设中,马陵河实施了第8次整治,这次采用了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的根治办法,用半年时间,摸排周边地下管网及污水来源,制定了“截污、水清、岸绿、路通”的目标。推进污水管网配套,从源头上切断污水入河,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杜绝生活污水入河。在此基础上,通过地下管道,使马陵河与中运河沟通,实现源头引水,层层控水,全程清水,并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河道水体和两岸绿化、景观建设同步推进。河道两岸合理布置雨水溢流地、雨水花园等生态水泡,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石笼挡墙等,打造了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亲水通道。经过三年奋战,昔日的“龙须沟”已华丽转身,水清岸绿,游人如织。

  在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一条叫“七里沟”的小河不仅成了绕村的风景,还使周围村庄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业结构,芡实、油菜花、草皮等成为新的特色农业项目,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围绕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古称“桃源”的泗阳县搞起了大果园。近年来,泗阳桃树面积由不足3000亩增至3.5万亩,县里正在培育林果产业带,3年内桃树面积将达10万亩。

  亮点远远不止这些。水系连通工程,防洪除涝工程、城乡供水安全工程、三台山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泗洪洪泽湖自然湿地保护建设、水美乡村建设等工程都在宿迁全面铺开,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局面。试点建设以来,宿迁市共整治县乡河道353条,村庄河塘900处,打通断头河112条。一条条河道正成为集“海绵、排涝、观光、健身、交通”为一体的生态廊道,“亲水悠闲,绿色活力”的城乡水生态模式正在形成。

  “我们要打造100条生态河道,去年10条,今年20条,明年30条,后年完成,宿迁会越来越美。”宿迁市水务局局长冯如意的这段话,既充满信心,又充满自豪。

  健全长效机制 保障生态永续

  建设包括水生态文明在内的生态文明是国家的战略大计和长久之策,长效管理必须跟进。为此,宿迁市在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作出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宿迁市是全国最早进行水务体制改革的地区之一。2001年,宿迁就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水资源统管体系,对多部门承担的涉水职能进行了归并和重组,结束了一座城市“多龙管水”的传统局面,有效解决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行难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生态修复提供了体制保障。

  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有效推进,2014年,宿迁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区及市水务、发改、财政、公安、环保、住建等26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工作,建立起完善的考核体系,形成责任明确敢于担当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城市绿化、河道管护、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合同并实施严格考核。对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则明确政策驱动,实行利益机制带动。

  建立河长制,是宿迁市建立水生态文明长效管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宿迁在全省率先召开河长大会,率先出台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率先完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构建,率先完成“一河一策”河长工作手册编制。通过落实经费,组建专职队伍,在实践中打造出“建立九项制度、提升六项能力,开展九大行动、打造六类省市样本”的“9696”河长制工作法,务实管用,形成了良性长效的河湖管护局面,成为全省首家通过河长制工作验收的设区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这一伟大战略的奋进征途中,宿迁人民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宿迁开始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宿迁不再做传统老路的跟随者,而是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发展“亲水经济”,实现水生态经济产业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两不误,两促进”。

  水润宿迁,润物无声。宿迁,这座山水相依的淮海明珠,正在谱写一曲生机勃勃的筑梦水城新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27日

李坤 王子鹏 祁正卫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大步奔向“绿富美”——江西大余县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侧记
四川泸州市:节水护水 维护生态
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的通知
五岳湖助力河南光山县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
第八届“母亲河奖”揭晓 水利部五家单位和个人获奖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