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开工
浙江省级水网先导区 跑出“第一棒”
 
分享到:
2022-09-01
 
  □本报记者 郑盈盈 葛芳妙 特约记者 徐志刚 通讯员 刘龑

  8月31日,随着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一声令下,杭州人民多年翘首以盼的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破土动工! 

  作为拱卫杭城乃至杭嘉湖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是浙江水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太湖治理重要工程,也是今年浙江新开工投资体量最大的水利项目。工程估算总投资58亿元,计划将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开工仪式上,省水利厅党组书记李锐说:“西险大塘提标加固工程建设是杭州人民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先行’进程中展开的治水新篇章,是建设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跑出的‘第一棒’。” 

  化险为夷,达标加固迫在眉睫 

  东苕溪发源于浙江的暴雨中心——天目山脉。作为太湖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险大塘依东苕溪右岸而建,全长44.6公里。工程采用“导流入湖”的措施,拒山区洪水于平原之外,是阻遏苕溪洪水进入杭州城区的唯一屏障。 

  “每到汛期,天目山及其余脉1500多平方公里山区的暴雨将全部汇入东苕溪,一旦西险大塘决口,滔滔洪水下泄,整个杭州及杭嘉湖地区都将承受巨大损失。”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党委委员徐伟林说。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东苕溪成为浙江八大水系中防洪形势最紧张的流域之一,其中,西险大塘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西险大塘始筑于东汉,经历代修筑,逐渐形成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西险大塘作为太湖流域骨干工程之一,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加固工程。“经过加固,整个东苕溪内部防洪体系得到完善,但堤防结构单薄,存在的渗漏、滑坡等风险隐患没有根除。”杭州市林业水利局重大项目推进专班负责人金建峰介绍。近年来,随着杭州市城市发展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等重要战略布局的实施,加快推进西险大塘提标加固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 

  据悉,本次提标加固将采取堤身拼宽、全线防渗、固基增稳等措施,有效解决原堤坝防洪标准低、存在渗漏隐患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区域防洪能力、提高城市安全系数。 

  合力推进,提前一个月实现开工 

  项目战线长、空间受限、地质情况复杂、技术难度大、流域防洪体系情况多变……项目尚未开工时,难题已接踵而至。 

  今年2月22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实地调研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紧接着,省市区三级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凝心聚力攻坚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浙江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组建协调保障专班,在政策、土地、资金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杭州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高站位高标准抓好项目规划设计,以最快速度形成整体建设方案。余杭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抽调50余名精干力量入驻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实行实体化办公、集中式攻坚。 

  “我们建立了纵横贯通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杭州市余杭区林水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辉介绍,“在纵向推进方面,工作专班倒排项目每周任务清单,逐项细化工程用地预审、项目环评、可研批复、开工时间等全链条关键节点;在横向协同机制方面,共建专家咨询团队,攻坚解决西险大塘工程技术难题,同时借助省市两级专班的协调指挥作用,争取上级‘提前介入,并联审批’绿色通道,提速用地预审等前置审批事项。” 

  凝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省市县三级全力争取前期“加速度”,为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早落地、早见效、早惠民打下坚实基础:7月20日,可研报告通过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8月18日,资金来源方案取得省财政厅审核意见;8月19日,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组件通过自然资源部部长会议审议,施工先行段获得省发展改革委初步设计批复;8月31日,提前一个月实现开工…… 

  治水为民,释放水利综合效益 

  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区域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需求……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不仅是重要防洪屏障,也是一项安民便民利民的重点民生工程。 

  “工程将统筹兼顾沿线原有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桥梁交通等的交叉功能,打通生态通道、增强景观体验、延续地域文脉,辐射惠及全区人民。”杭州市余杭区区长王牮说。 

  据项目设计单位负责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永进介绍,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秉承“建一处水利工程,留一处水利风景”的理念,以自然及文化作为景观核心,充分利用沿岸现状资源,在满足蓄滞洪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历史上东苕溪的人文风情,融入景观、休闲、运动、文化、旅游等多元功能,实现水利工程的综合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西险大塘堤防的加高加固,一系列兼具防洪度汛、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等综合效益的配套工程也将陆续“上线”。“例如,我们将结合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选择有较大可利用空间且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段设置主题公园或休闲绿地,在空间较为狭窄的地段打造植物景观隔离带,依托滨河沿岸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重点打造‘西险大塘十八景’。”张永进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9月1日
郑盈盈 葛芳妙 徐志刚 刘龑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浙江衢州市衢江区:构建三位一体河长制“立体网”
“20年磨一剑,只为一库清水”
浙江密切监测保用水
筑牢防汛安全“生命线”
杭州上城区:“五长”治河 全民参与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