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黄土地上绿意浓 表里山河展新颜
——山西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分享到:
2023-10-26
 
  □本报记者 田慧莹 魏永平
  山峦逶迤,梁峁层叠。地处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畔的永和梯田似波纹,像金阶,盘旋环绕山梁。层林尽染的山坡与阡陌纵横的农田,构成一幅林茂粮丰的生态画卷。 

  昔日的贫瘠土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千沟万壑变成了丰产粮川。美丽嬗变,源自山西省久久为功、持续扎实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秀美山川的生动实践。 

  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塬面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山西路径”。 

  高位推动 奏响生态“蝶变曲” 

  黄河奔腾不息,在山西境内穿过19个县(市),蜿蜒前行近千公里,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黄河流经区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易发难治。 

  山西位于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东部,是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因地形、森林砍伐、乱弃乱挖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曾占据全省土地面积的69%。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一直是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山西省就有计划地发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启动实施了三川河流域重点治理、永定河上游重点治理、汾河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先后涌现出阳高大泉山、平顺羊井底、浑源荞麦川等水土保持示范典型。 

  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蓝图指引下,山西主动对接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山西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管理办法》等,集中力量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坡沟梁峁塬综合治理,拉开连片治理、规模推进的序幕。 

  制定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与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持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开展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推进智慧水保建设;将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纳入河长制考核指标……山西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持续优化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荒山变绿海,荒沟披绿衣。三晋大地的绿色不断延伸,治理成果多地“开花”。右玉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不足1%达到目前的62%,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的“右玉精神”;永和县实施坡沟梁峁塬综合治理,56.7%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建成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示范区;阳高县深入推进大泉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2021年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因地制宜 探索治理“更优解” 

  沿着乡村公路进入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驮涧村,用青砖筑起的围篱内,累累果实挂满枝头。青山掩映之下,白墙、栋栋民居错落有致。夕阳透过茂密的山林,给村庄抹上一片金黄。 

  “高颜值”的乡村画卷,得益于驮涧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 

  “驮涧小流域包括驮涧沟和南庄岭沟两条沟道,我们实施将塬面、坡面、沟头、沟底、沟尾合理布局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治理,构建集水源涵养、休闲游憩、生态经济和清水廊道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乡宁县水利局水保股股长张鹏刚介绍,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驮涧小流域水土保持率由63.5%提升至91.26%,林草覆盖率由77.03%提升至90.54%。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山西多年来积累的水土保持重要经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在改善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同时,一改过去村民随意垦荒、污水肆意流淌、生态严重破坏的局面,让各个小流域旧貌换新颜,实现“华丽转身”。 

  “目前,我们正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在忻州、朔州、大同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首都水资源水土保持项目,在临汾实施塬面保护项目;计划在2025年前选取10个县(市、区),开展整县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打造100条高质量精品小流域。”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处副处长武玉康介绍。 

  在蒲县古县乡盘底村塬面保护施工现场,挖掘机和搅拌机正伴着“隆隆”的轰鸣声平整场地。蒲县水保站站长崔丽娟介绍,目前已完成蓄排引水、沟头防护等工程建设,计划11月份完工。 

  “这下好了,塬保住了,沟不拉了,地也保住了。”提起塬面保护工程,盘底村村民金玉竖起大拇指。 

  盘底村位于典型的高塬沟壑区、强烈侵蚀区。金玉几辈人都在这里居住生活,每当看到被雨水冲掏侵蚀塌陷的耕地,他都痛心疾首。如今,塬面水土流失这一问题,经过县水保部门实施塬面保护项目后,将得到彻底解决。 

  山西近年来在吉县、隰县、大宁县、乡宁县、蒲县和汾西县等6个县启动塬面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采用塬边沟头筑埂、坡耕地整治、塬坡引蓄排水等治理措施,有效防止沟头前进、沟道下切、沟岸扩张,还能通过雨水集蓄利用保障农田灌溉等生产用水,既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以前亩产量七八百斤,今年坡改梯后,亩产量能达到1000多斤。”蒲县薛观镇佛莲村村民付常旺难掩喜悦。 

  “坡改梯后,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既增产增收又减轻水土流失。现在蒲县坡耕地治理程度达90%以上,禁垦坡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并自然恢复。”崔丽娟说。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入黄泥沙量、发挥蓄洪减灾作用,还能让昔日的荒沟变成良田。山西现有各类淤地坝1.8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坝2014座。山西近年来持续加大淤地坝维修养护财政投入,建立淤地坝度汛安全责任制度,探索淤地坝信息化管理模式,牢牢守住淤地坝安全运用底线。 

  统筹兼顾 薄地变身“聚宝盆” 

  秋日暖阳铺洒在漫山果园,追肥、浇水,驮涧村村民杨德荣正悉心打理着果园。“家里种了十几亩果园,亩产稳定在7000斤,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农闲时,在村里的农业公司打工,一天能挣100元。”说起如今的好日子,他颇为自豪。 

  变化,不仅发生在乡宁。从黄河岸畔的坡耕地,到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山西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结合各地实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芮城县中夭花椒基地是全国著名的“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经过持续大规模治理,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1.2万余亩,全县年产干椒500万公斤,产值达3亿余元。 

  永和县建立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区6000亩,创建了杜马新品种苹果示范园区等5个示范园区,果品远销国外。2022年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近12亿元。 

  河曲县榆岭窊村打造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休闲康养型小流域产业综合体,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4.6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7万元。 

  …………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在绿色不断延伸的同时,城乡美了、产业旺了,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山西水土保持建设的优异答卷镌刻在焕然一新的山川大地上,映照在百姓的幸福笑脸中。 

  如今,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山西水土保持建设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全力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0月26日
田慧莹 魏永平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山西长治市潞城区:水价“瘦身” 幸福“增值”
激活节水内生动力
山西发布《幸福河湖建设导则》
山西:“三纵九横”现代水网加速成型
山西部署黄河防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