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美丽移民村 幸福新生活
——山东利津县用心用力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见成效
 
分享到:
2022-11-11
 

新发新村新建的休憩长廊 本报通讯员 于冬梅

  □本报记者 赵新 通讯员 鹿素艳  

  1958年,因东平湖水库建设,1046名群众从山东省东平县和梁山县迁入利津县,安置在利津街道办以及陈庄镇、汀罗镇、盐窝镇的19个村,2021年年底后期扶持移民人数为831人。经过多年的连续扶持,水利移民生活过得怎么样?记者一行近日到陈庄镇新发新村实地走访。

  从利津县城出发,沿黄河大坝向北驱车40余公里,顺坝而下,就到了美丽移民村——陈庄镇新发新村。

  从坝上俯视,村庄绿树簇拥,灰墙红瓦;穿过门楼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宽阔的健身广场,美观大方的景观文化墙,苇花起伏的湿地公园小品……呈现出一幅生态文明新农村的景象。这一切正是利津县用心用力、落实落细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取得的成效。

  利津县加大投入,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21年以来,在省市水利部门支持下,利津县充分发挥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与“美丽移民村”建设试点政策的叠加优势,实施“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累计筹集移民扶持资金346万元,全方位改造村内设施。新铺设村内沥青路,方便群众出行,沿路配套建设彩色透水砖人行道、花岗岩缘石树池、排水沟;在村农业展览中心周围建设了停车场,在湿地公园建设了木质休憩长廊,在文化广场区域内种植草坪,在全村种植法桐等树种,改善人居环境;在文化广场东北角增装变压器,保障电压输出稳定和能源供应。大投入带来大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改善人居环境的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利津县针对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未来可能对农村水源地埋下隐患的情况,前瞻性地在方案中加入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站在哪儿?”记者问。

  “瞧,这个就是。”村干部指着一片草坪上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彩色砖铺装带说,“就在这儿下面藏着呢。”原来,不大的铺装带下面安装了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化粪池、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池等组成,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经化粪池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的调节池,再由感应式提升泵将污水提升到一体化污水处理池,经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放。新发新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建成使用,是全东营市村级污水处理先试先行的典范,对于全面改善提升村民居住环境、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悉,截至目前利津县共发放移民直补资金918万元,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50个,总投资2865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项目18个,总投资545万元。在项目确定及实施过程中,县水利部门公示了拟建项目及初步建设内容,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确保用好每一分移民扶持资金;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公司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开县移民办监督电话,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群众对项目开工、完工情况和项目质量的监督举报;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集中支付,确保资金能直接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中;完工后及时验收,验收合格的由移民办出具通知单进行拨款,并在项目村进行公示,全方位、全流程接受项目区群众监督,有力保障了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利津县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以移民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移民村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的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移民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向移民村倾斜,推动“美丽移民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频共振,帮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安居乐业。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11月11日
赵新 鹿素艳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坚持全域统一治理 保障清澈南水北上
牵得绿水绕青山
青塔湖畔秋意浓
山东连续三年大汛无大险
一次生动的国情水情教育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