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渠水悠悠 旱塬焕颜
 
分享到:
2020-11-13

信息化改造的节制闸

巡护干渠

水流测速

  □记者 孟砚岷

  这是黄河水又一次激情“跋涉”。

  始于卫宁平原扶贫扬黄红一泵站,5级扬水,104公里主干渠输送,甘甜黄河水“抬”上305米,汩汩流向宁夏中部干旱带休养生息中的田野。生态补水后的紫光湖波光粼粼,城市公园、环城林带宛若调色板,蓄满库容的鲁家窑水库就像一颗硕大的蓝宝石。

  春灌、夏秋灌,和刚刚开始12天的冬灌,扬黄水的接力“赛跑”,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注入活力和生机。渠水悠悠,二十载春秋,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荒原喜变绿洲。

  一方水土,生长喜悦梦想

  夏天,满目苍翠的原野绵延无尽。冬天,埋土后的葡萄园里灰黄相间,别有一番风致。

  地下6米深处,宏达酒庄地下酒窖里,一桶桶储满美酒的橡木桶整齐摆放,扑面而来的是一缕缕淡淡的葡萄酒香。从2012年开始,2450亩荒地起步,规模发展到如今6400亩,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生产出顶级品质的高档葡萄酒。

  荒漠、有机、无污染,酿酒葡萄种植的巨大潜力,使红寺堡镇一跃成为“中国葡萄酒第一镇”。每年户均收入4万元,每亩年均收入4000元,解决农民就业8万人次。

  降雨量稀少,干旱缺水的土地浇灌出紫色梦想,归功于黄河水的浇灌。1998年9月,红寺堡一泵站首次试水,工程陆续投运。以扬黄水为依托,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抓手,以加大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红寺堡区累计发展节水农业23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

  今年41岁的李春是红寺堡镇弘德村的建档立卡户。6年前,李春两口子在汉森葡萄种植基地承包了40亩葡萄地,收入逐年增加,每年收入五、六万元。

  “比前几年出外打工强得多,在这打工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拖欠工资,离家近,钱也挣了,家也顾得上。”李春说。

  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辟出80万亩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其中10余万亩葡萄、10余万亩经果林,让弘德村在内的生态移民村,彻底告别了过去“面朝黄土、靠天吃饭”的窘境。

  芳华绽放,甘为旱塬护渠人

  11:20分,红三干渠32公里测桥,31岁的张宏燕和同事熟练地把旋杯流速仪安装在5米铁杆上,开始每天两次的水量测速。

  天冷天热,风雨无阻,特殊水情还要加测,对于张红艳都不在话下。“就是夏天总能晒个黑脸蛋”,爱美的她心里有着一丝遗憾。

  “水越清越要小心,不能放过任何隐患。”在大墩养护段,53岁的季宏涛每天例行两次4.5公里巡护,特殊天气还加巡护。2006年,从黄河岸边调到泵站,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季宏涛默默坚守,一待就是15年。

  1999年,宁夏水校毕业的李占文离开黄河岸边的中宁县,来到一片荒原的泵站,成为刚成立的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第一批职工,守护旱塬“生命水”成为他和同事的工作职责。上水期间,没有休过完整的假期,多年工作形成了一个习惯:“待在家里心里不踏实呀,毕竟放着一渠水,责任在肩上!”

  泵站工作环境发生着喜人的改变。更新改造的36公里节制闸,配水员樊军现场观察渠道水尺换算后,和斗口测控一体化闸门显示数据对比。明年春灌开始,渠道全面实行远程调度和调节启闭机,他的工作转向设备信息化运行和突发性维护。

  测控一体化全部安装,调度室实现远程调度,职工活动室器材一应俱全,职工宿舍配备卫生间、空调、衣柜,正在修缮改造中的中心水管所成为美丽和谐站所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提前一周开机上水,经历疫情和冬春夏连旱考验,红寺堡扬水管理处中心管理所又交出了灌溉服务的出彩答卷。

  “20年,我们是红寺堡移民灌区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光荣的建设者。”管理所苏俊礼所长言语感慨中透着自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1月13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畔甘泉梦
宁夏中卫市超额完成自备井封停任务
宁夏中卫市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清水河畔“甘泉梦”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积极推进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