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扬黄水浇开“致富花”
 
分享到:
2019-07-13

灌区黄花丰收了

农户喜摘黄花

改造后的扬黄渠道

  □记者 孟砚岷

  金色花海 多彩灌区。农历六月,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又迎来了满地飘香的喜悦日子。

  7月12日上午,阳光有点发烫,新民村标准化种植区里,一垄垄的黄花如同一排排绿色的藩篱,在滴灌带水珠的滋润下,迎风摆舞,捧出一束束淡黄的花苞。

  黄花是须根多年生农作物,一年灌溉需要五轮水,采摘前的最后一次淌水最关键。村主任乔德义站在齐腰深的黄花地里,话里透出喜悦:“这淌水来的太及时了,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不容易开花,可用果实多,产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太阳山镇新民村绝大多数是吊庄群众,作为最早搬迁来的第一批农户,乔德义对20年前的情境记忆犹新:简陋的平房,大水漫灌的土渠,自己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离开大山深处,全部的家当还装不满一车。

  在水管所的帮助下,村民从种小畦田开始,在调整种植结构趟开了大步。2012年,村里开始种植耐旱节水高产的黄花。一年定植,第三年开始见效,第四年就有了稳定效益。

  “黄花一亩地收入是玉米的十倍,耗水量还不到玉米的一半,人均黄花收入达到了两万元”村支书苏学军介绍。新民村是宁夏吴忠市远近有名的黄花村,全村215户715人,人均黄花种植5.7亩, 4200亩水浇地实现了黄花种植全覆盖。

  由于新民村过去分属不同的县域,又处于灌溉末梢,灌溉高峰期时用水特别紧张。了解到群众灌溉实际困难,盐环定扬水管理处领导及时召开调度会议,科学调整分配计划,保证了作物灌溉用水。

  太阳山镇马广步镇长说:“盐环定扬水管理处真是及时雨,送来了抗旱水!”

  正是在扬黄水有力保障下,地处红寺堡区东部的太阳山镇,累计种植黄花菜2.6万亩,占红寺堡区种植总面积的40%。鲜菜产量达9000吨,干菜总产量达1400吨,年总产值约7000万元,人均黄花菜收入达4000元。

  盐环定扬黄工程是国家为解决革命老区群众吃水困难等问题所兴建的一项扶贫工程。2018年完成更新改造后,成为宁夏“智慧水利”的样板,并跻身全国一流扬水工程,以崭新的姿态为革命老区筑起新的脱贫脊梁。

  今年,是盐环定扬水更新改造工程投运的第二年,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关键的一年。为保障供水安全,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强化各级领导责任,落实监管职责,加强设备运行分析与管理,对灌溉供水的“卡脖子”问题提前预判,优化调度供水方案。加大巡护力度,对险工险段进行加巡夜巡,确保工程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贴心为群众服务,田间地头化解供水矛盾,确保均衡受益和农田适时灌溉。

  春灌自4月8日开机以来,截至7月13日,工程安全运行81天,引水6191.7万方,供水5599.5万方,其中:向陕甘两省及刘家沟水库人饮供水1335.3万方,盐池花马湖生态补水151.8万方,利通区生态移民及占补平衡 105万方,盐池县、吴忠市利通区、同心县韦州、红寺堡区、管理处农业灌溉及高效设施农业蓄水池供水 4006.3万方,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县城供水和生态补水的燃眉之急。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7月13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宁夏青铜峡市高效节水灌溉实现“多赢”
宁夏海原县筑牢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基石
国家部委黄河流域上游调研组调研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
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河湖“全面挂长”
宁夏中卫市“五个到位”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